陈忠实在《与军徽擦肩而过》一文中谈到,他高三毕业的时候可以有三种选择,大学,军营和农村。

大学之梦在老师说当年大学招生的名额会大幅缩减,估计也就被堵塞了。陈忠实高中就读的学校是西安新建的一所学校,按现在的标准来说,至少也是市级中学,在前几年,高考的录取比例至少也是50%以上,曾经达到过90%,这对于成绩优异的陈忠实来说,读大学仿佛就是囊中取物。

然而1962年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很幸运了,国家大幅度缩减了招生的名额,陈忠实所就读的学校录取变成了个位数,这条路被“大幅缩减”这4个字所堵塞了。

第2个好的去处,那就是军营,到军营里可以吃上白花花的米饭,白生生的馒头,还有免费的服装。这对于一个农村的青年来说,有无限的吸引力。在参加空军的飞行员选拔时,陈忠实因为身上有一块指甲壳大小的疤痕被落选了,同时,保送炮兵学校的希望又已经破灭了,同样的原因就是正处于困难时期,吃饭都成了问题。能够走向军营的机会就是成为普通一兵。

陈忠实对此也非常的积极,和十几个同学一道去咨询了征兵的军官,他担心腿上的疤痕,还担心北方人常有的沙眼,在这些问题都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他却没能够被通知去参加体检。原因有两个方面,学校认为他的成绩不错,是可以去冲一冲考大学的,应该把名额留给那些没有考取希望的同学,另一个原因是他的父亲认为高中毕业了,不应该再去当的普通一兵。

读大学和进军营的梦想都破灭了,等待陈忠实的就只有回农村这一条了。这条路本来就只是一个备选项,是一个最差的打算,从读到高三开始,陈忠实也做了这两手准备,然而回农村的这个准备却是他最不想选择的。读了12年的书,仍然回到村里犁牛打耙,这是他所不情愿的,也是不甘心的。

陈忠实想,即便是回到了农村,也要像柳青那样,把自己融入于文学的追求当中。当一切机会都错失了之后,陈忠实回到了农村,陪伴他的,将是一个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

我们不知道陈忠实去读大学或进军营之后,是否还能取得后来的文学成就,然而,我相信不管是谁,都不会拒绝条件更为优越的选择。从陈忠实的文字当中,我们依旧能够品味出没有能参加体检的遗憾,也能够品味出对这种遗憾的决绝,一种既然已经失去了,就不再抱有幻想的坦然。

没有机会的选择,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陈忠实的文字才是如此朴实,如此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