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听到身边朋友抱怨第二针比第一针更疼,之前,此话题曾登上微博热搜,超3.9万网友在线讨论。

那到底为什么新冠疫苗第二针比第一针疼?

事实上,不存在第二针比第一针疼的说法。

打疫苗时的“痛”,大概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针刺瞬间造成的刺痛和针剂进入人体当时的肿胀痛。第二,注射完成后,针剂在体内吸收时的胀痛和反应痛。这些疼痛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与注射的方式以及药剂类型关系密切;第三,个体差异,也和医护人员的接种手法和接种人的状态等因素有关。

我们都知道人体皮肤是一个多层结构,由上到下分别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在皮下组织下方则是肌肉。皮肤的不同部分构造不同,性质也有很大差异。以上结构中,最爱在我们打针的时候出来刷存在感的就是真皮和皮下组织了,它们中大量分布着的痛觉感受器,在人类的痛觉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临床上最常见的四种注射方式分别是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在这四种方式中,针头最终到达的部位分别是,表皮及真皮交界处、真皮附近的静脉内、皮下组织以及肌肉。

而为了能够精准到达注射部位,针头的角度也得有所调整。皮内注射针头角度最平,几乎是贴着皮肤钻进身体,而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分别为25度、45度以及90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的多款新冠疫苗都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通常我们接种的位置是在手臂的三角肌处。理论上来说,肌肉注射应该是痛感最低的,因为此时受到破坏的真皮区域面积最小,肌肉对药液容纳程度高,因此推注时药液不会发生堵塞,也无需施加很大的推力。

打完第二针以后感到头痛、无力得等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吗?

根据美国辉瑞公司的统计结果,注射第二针疫苗后的副反应发生概率确实比第一针有一定增加。在接种处的肿痛感、倦怠感、头痛、肌肉痛、发热、恶心等几种副反应评价指标中,第二针报告异常的概率确实显著高于第一针。

这是因为注射第一针后,人体内已经有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当第二针注射到体内后,人体免疫系统会激发起比第一针时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这也自然会造成如上所述的副反应。这都是疫苗注射后在身体中发生作用的表现,一般几天后就可自行缓解,我们无需为此感到担忧。

据相关统计,注射新冠疫苗后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概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五到百万分之十五,这点你也无需担心,因为只有极少部分人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此类反应大部分发生在接种疫苗之后的30分钟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注射疫苗后需要在注射点进行一段时间医学观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