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思维,到底什么是阅读思维呢?它对孩子的阅读培养、甚至今后的成长发展都有着怎样的好处呢?

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发现,当给小朋友读完一本故事书后,小朋友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有的小朋友会通过故事中出现的一个片段,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的某个经历,还有的小朋友一边阅读一边在眼光闪烁着思考:这个故事的下一页会发生什么?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听老师读故事时,只是默默地聆听,似乎这本书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只是完成一次阅读的任务而已。

相比之下,前面举例的几个孩子的阅读能力会飞速增长,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建立自己和故事的联结,甚至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放在情境中,在脑海中呈现出故事的画面,这都是阅读思维的极佳体现。

那么,孩子的阅读思维是天生的吗?我们不得不否认有些孩子真的天生喜欢阅读,阅读思维似乎与生俱来。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阅读思维都是可以从小培养和锻炼的。

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介绍一种美国小学非常注重的阅读思维——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Cause and Effect的因果关系,比如当我们吃了太多糖果后,牙齿可能会变坏;当我们吃了太多冰激凌后,小朋友可能会肚子痛;当小朋友不写完作业,就没有Ipad可以玩等等。可以说,因果关系的判断会伴随我们成长的一生。

为什么美国小学如此注重培养孩子因果关系的阅读思维呢?

这里我觉得有两点。首先,在阅读时探寻因果关系,会让小朋友善于在阅读时提问,比如问问自己: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这样做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在提问的过程中,小朋友会真正参与到阅读训练中来。

因此,Cause and Effect被写入了美国通用教学大纲(Common Core),成为一项重要的阅读理解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年级Common Core教学大纲)

另外,从阅读中探寻因果关系,会帮助小朋友迅速抓住文章的结构(Text Structure),进而更好地理解故事。

比如,我推荐大家给孩子来读这本《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这是一本经典的训练因果关系的绘本。小朋友可以从中找到大量的“if....then..."的关系结构。

在阅读完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结构图,帮助孩子找到故事中有怎样的因果关系:

除了故事书,科普类的读物中也充斥了大量的因果逻辑关系。比如这科普书中提到“Bats are nocturnal(蝙蝠是夜行动物)",所以”Bats can hunt at night(蝙蝠夜间出来捕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小朋友识别出文章中的因果关系后,他就能迅速抓住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模式(pattern),进而更好地理解。

那么,这项阅读思维应该如何来培养呢?这里我有三个不错的方法,都是经过我的亲身实践,十分有效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到底什么是Cause? 什么是Effect?我很喜欢下面的这款海报,小朋友理解起来十分形象!

• Cause 就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 Effect就是事件产生的结果

为了帮助小朋友记忆,我们可以一起做着下雨的动作,一起说"Cause",然后假装撑伞,并一起说"Effect"! 通过身体动作和TPR(全身反应教学法),小朋友可以很快记住这个概念。

1.将抽象变具体

接下来,帮助小朋友理解Cause and Effect很重要的一环在于:将抽象的概念用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比如,我们可以拿来一个气球:

然后问问小朋友:如果我用铅笔戳气球,会发生什么?

小朋友这时定会瞬间大叫:It will pop! 有的小朋友会捂住耳朵说nooo...而有的会特别兴奋: do it,do it!

接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Cause and Effect,刚才事件中的Cause是"戳气球",而产生的结果Effect是:气球爆炸啦!

除了用气球,老师再拿来两个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我们要把鸡蛋掉在地上,将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小朋友瞬间大叫:结果就是Cracking Eggs (鸡蛋碎掉)!

这两个活动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尖叫,同时也将Cause和Effect的逻辑关系,清晰地呈现在孩子面前:

例如,

“因为老师戳了气球,所以气球破掉了”。

“因为老师丢掉了鸡蛋,所以鸡蛋碎了”

“因为鸡蛋撞击了地板,所以鸡蛋破掉了”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一对逻辑关系可以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中,等到今后的阅读思考时,他可以有效开启记忆盒子,迅速辨别出Cause and Effect的逻辑关系。

2.开放性问题

第二个方法是采用“开放性的提问”,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因果关系。

这里我很喜欢用这款结构图,不仅简洁,而且操作灵活。可以写出或者画出逻辑关系。

通常,我们可以先列举出一些原因,然后让小朋友想出可能产生的结果。比如这里有一些我推荐的Causes (原因) 例子:

有时候,一个原因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我从来都不刷牙,可能导致我的牙齿痛;也可能导致我的嘴巴有异味;或者我的牙齿会变黄等等。

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机会,生活中的很多事件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一个事件的产生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综合、辩证的思考。

同样地,我们还可以给出结果,让小朋友思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一个结果可能也有不同的原因,待小朋友来发现。

3.骰子游戏

最后一个好方法是用互动式的骰子游戏。我喜欢在学习中加入游戏的形式,让小朋友沉浸其中。

这款游戏是由一位美国老师Mrs. Jones分享的,她给出了不同的Causes和Effects的情景,小朋友先掷骰子,然后找出答案。

这个游戏不仅适合小朋友自己玩,也适合和爸爸妈妈一起玩,里面的情景都很有趣,比如:

“我骑车轧过一只蜗牛,有什么结果?”

“我把纸全都掉在了地上,是什么原因?”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可以轮流玩,在游戏的过程中,您一定会惊异于小朋友的脑洞大开,整个过程充满欢笑!

正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辨别因果关系是美国小学K-5年级一直都十分重视的。K-2年级的孩子主要了解什么是Cause,什么是Effect;等到了高年级,小朋友就要利用Cause and Effect来做文章的阅读分析。

因为,它培养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思维,更是辩证思考的思维方式!

—完—

声明

编译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行业新思想、新观点及新动态,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智能观观点。

另,转载文章仅为知识分享,不代表智能观观点,版权归原作者;若有需要,请联系原出处。

若转自网络的文章,因联系不到原作者而未署名的,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智能观删除。

关于我们

我们关注AI+教育。致力于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以帮助每一位老师和我们的读者不断学习并提高技能。

我们努力让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最佳质量,以满足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