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想原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听好友李延国说龙凤曾经有个公园,这让我很好奇,因为我在《往事旧影》上看到:“1919年后,日本人在永安台、新站、新屯、龙凤等日本人住宅区内开辟公园7处……1945年日本投降时,仅剩下东公园、西公园和新屯公园3处。”这里介绍得很简单,没有进一步提及龙凤公园的建设年份、位置和范围、存在时间,只说明了龙凤公园从日本投降后就不存在了。

因此我问李叔这个公园的具体情况,结果他也说不清楚,尽管他是龙凤地区的"老人",但他还没出生呢龙凤公园就消失了。之后我查询互联网,请教各位抚顺历史专家,向当地居民打听,依然一无所获,可是他们都证实了龙凤公园曾经的存在。

龙凤公园何时建成的呢?为了获得答案我找到了1926—1939年的《抚顺炭矿概要》,通过与新屯公园的参照,推理出龙凤公园的建成时间。我发现,1926、1927年的地图并未标注龙凤公园,也未标注新屯公园,1928年的地图依然未标注龙凤公园,却标注了新屯公园,直到1933年的地图上才同时标注了这两个公园。从1926、1927年的地图可以引发两点思考:1、最初两座公园都已经建成,因规模小而忽略不计。2、两座公园都未建成。当我看到1928年的地图后,以上的第一种说法基本可以否定,如果新屯公园和龙凤公园都建成,新屯公园被标注,龙凤公园也会被标注,即便龙凤公园的规模要比新屯公园小很多,但是当时在龙凤甚至整个抚顺也是地标,不存在被忽略的可能。这说明龙凤公园比新屯公园建得晚,如果说新屯公园建于1928年以前,那么龙凤公园建于1933年以前。

至于龙凤公园何时消失的,目前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可以将下线推至1939年,1933—1938年的地图都是标注龙凤公园的,而1939年的地图只标注了新屯公园,但是1939年的地图是略图,只标注了新屯公园和永安公园,也没标注西公园,因此不能从这里断定龙凤公园存在于否,也不能排除龙凤公园在1939年被撤销的可能。为了进一步研究,我找到了昭和十五年(1940)年出版的画册《满铁抚顺》,这上边有龙凤公园的两张照片,龙凤亭和杏林,从侧面说明龙凤公园的主要建筑物和植被种类,也直接证明1940年龙凤公园还存在。《往事旧影》仅指出日本投降后抚顺剩下了三座公园,却没提到龙凤公园何时消失。对于龙凤公园存在的起止时间,暂且可以推理为1933年前建成,1940—1945年间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由于龙凤公园消失多年,人们对龙凤公园的记忆逐渐淡化,现在还有一些解放前去过龙凤公园的老年人,可是他们已不能准确地记得龙凤公园的具体位置。李叔曾问过当地的居民,有人告诉他在海新附近,也有人告诉他在24中附近,最终他也不知道具体在哪。并且,我在官方资料上也未找到关于龙凤公园地址的记载。

就在我疑惑之时,翻阅了好友王维俊的大量文章,其中在《话说龙凤“名楼”》中找到了相关线索:“对于在国民山上建房也都是众说纷纭,有的说破坏了山上的风景原貌(从日伪统治时期这里是国民山公园,解放后一直保持着公园的原貌,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公园设施,但草木葱茏,树木参天,还是很有山地公园的原始状态)。”

他说龙凤十栋楼址原来是国民山公园,因为解放前全市也没几座公园,本来就不大的龙凤地区在当时怎么会出现两个公园?所以可以推断国民山公园就是龙凤公园。为什么叫国民山公园?我的理解是此名存在于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管抚顺时期。那时全市的大部分地名进行了带有政治色彩的变更,就连中央大街也改名为中正路了,何况一座小小的公园。这里可以基本得出结论,国民山公园就是龙凤公园,龙凤公园的原址现为“龙凤十栋楼”。

接着我又找到了王师傅的另一篇文章:《龙凤地区80年代最集中开发的楼群——十栋楼》。上边写道:为了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矿里决定大兴土木,建一批楼房、把工龄长、人口多的老工人请上楼,再盖一批简易的平房,为适龄青年解决婚房问题。楼房建设的选址选在了国民山上,国民山解放前是国民党207师的主要军事防地,有战壕、炮台、防空洞和地下工事。据老人们讲,在日本人统治时期,这里就是他们的公园,有柏油铺的马路,两边瓖着混凝土的方砖,山上有冬季葱绿的松柏,春季盛开的樱花,秋天如火的枫树,山下有夏天盛开的荷花。解放后,矿里把它作为矿山公园,每个月都有一次游园会。每逢“五一”、“国庆”,矿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游园活动,邀请省市文艺团体来演出,山上笙管丝竹,欢歌笑语,人流如织。要在这里建楼,势必破坏原来的环境,矿山公园从此不再。…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定名为“十栋楼”,成为一处地标式建筑群。

以上的这些文字,同时可以说明,龙凤公园在日本投降后更名为国民山公园,龙凤公园就在“龙凤十栋楼”周围,但是龙凤公园并非楼的面积那样大,而是依山而建,涵盖整个龙凤十栋楼的周围山包。

我曾向一期十栋楼的居民打听到楼的建设时间为1986年,这样龙凤公园存在的起止时间是1933年以前到1986年以前,中途更换了三个名字:龙凤公园、国民山公园、矿山公园。《满铁抚顺》一书中关于龙凤公园的一张是杏林,而不是杏树,这说明龙凤公园的主要树种为杏树,可是佟达老师告诉我,他小时候并没见过杏树,只见过槐树,也许杏树那时以被砍掉了。山下的荷花一说,佟达老师说确有此事,莲池就在如今龙凤小学的操场,1964年龙凤矿子弟小学搬到这里后将莲池填平,改为篮球场,之后几经改造使原有的莲池垫高了几米,今已看不出来莲池痕迹。

之所以龙凤公园成为传说,是因为其存在时间短,留下资料还少。龙凤公园仅存的建筑图片就是龙凤亭的外景,从图片上看,龙凤亭不是简单的凉亭,更像一间有四壁的房子,能遮风避雨,我猜想龙凤亭内供奉着神龛。从图片上未看到电线,我猜测龙凤亭里不通电。由于图片拍摄到的是龙凤亭的后侧方,龙凤亭的正面样子不得而知。但可以得知龙凤公园的建筑物很少,景观只有龙凤亭和杏林,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设施?直到2019年的一个夏天,我才有新的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我到抚顺7000年网站站长卢然办公室做客,看见他正编辑一篇报道《龙凤地区发现日伪时期遗留的供水井,是否保留存争议》。我问卢老师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其实我一猜就知道是李叔写的,在那几天前他还告诉我龙凤正进行“三供一热”工程,龙凤采炭所旧址的外墙被保温了。卢老师说,这是李延国刚提供的报道,在龙凤发现了一口井。由此我想起之前我在永安台水源地旧址也发现了一口井,但两口井的情况不同。我发现的那口井经过我的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并且地处新开路与铁路桥之前,不与居民发生冲突,可是龙凤的这口井正处在居民楼前边,当地居民强烈要求拆除这口井,这口井处在两难之间。这时我问卢老师他对于这口井的个人意见,他说的话非常漂亮,我至今记得。他说:留着有拆除的可能,一但拆除了再也无法复原。的确如此,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有这样的认识,殊不知历史遗迹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卢老师的这句简单又有道理的话,让我赞许。

那时我还未研究龙凤公园,就更不知道这口井在龙凤公园上了,根本没往龙凤公园去联想,而是根据之前的经验,往水源地方向研究了。我当时就推测,此井并非农村家用的筒井,而是对外供水的大口井,并且在井的周围一定有泵房等供水设施,说明此地就是传说中的龙凤水源地。我再次查找《往事旧影》,看到:1917年又兴建了龙凤水源地,让我联想到龙凤矿就是当年开采的,这说明龙凤水源地建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采煤供水。

对于龙凤水源地的这口井的具体介绍,这里不再做详细描述,截止写稿前,我们能得出的信息就是龙凤公园内包括龙凤亭和龙凤水源地,龙凤亭的建设年份晚于龙凤水源地,龙凤公园的诞生不根据龙凤水源地的建成,而是在于龙凤亭的建成。

如今的龙凤地区,经过了棚户区改造和多次路面维修,已看不到从前的痕迹,住在龙凤的居民,也很少有人知道龙凤公园的存在,更别提龙凤亭和龙凤水源地了,人们只知道龙凤大架子、龙凤俱乐部、龙凤十栋楼。龙凤公园早已成为传说,如不有人去挖掘,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20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