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国将军是出现于两汉之际的将军称号,早期的地位崇高,但在随后发展的过程中,辅国将军的地位逐渐降低,至西晋建立时,已经退居杂号将军之列。据不完全统计,三国时期共出现过六位辅国将军,魏、蜀、吴各有两位。其中,一位与诸葛亮齐名,一位打败刘备,还有一位十分特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魏集团的两位辅国将军分别是刘若和鲜于辅。刘若是早期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初期在集团中的地位与夏侯惇等人齐平。刘若的事迹不多,但却是曹魏政权建立的功勋元老之一。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若随夏侯惇、刘勋等人上奏朝廷,要求晋封曹操为魏公。不久后,刘若被晋升为辅国将军,清苑乡侯。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刘若与夏侯惇等一百多位官员再次上书,建议曹丕篡汉自立。数年后,刘若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于辅原是幽州牧刘虞的从事。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刘虞率部讨伐公孙瓒时兵败被诛。鲜于辅集合州郡兵马,联合刘和、麴义等人,在鲍丘打败公孙瓒为旧主报仇,至此在州郡名声大噪,战后被官民推举代行太守事。建安年间,鲜于辅在好友田豫的劝说下向曹操投诚。鲜于辅在曹魏集团颇受曹氏父子信任,曾历任建忠将军、幽州都督、左度辽将军、虎牙将军等职。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鲜于辅奉命出使蜀汉劝降诸葛亮,返回不久被晋升为辅国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来说说蜀汉集团的两位辅国将军,其中一位还是辅国大将军,二人分别是董允和董厥。董允是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少年时与费祎以才学闻名蜀中,早期在蜀汉集团曾历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马、黄门侍郎等职,是诸葛亮精心培养的接班人之一。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董允奉命进入汉中,协助诸葛亮筹备北伐事宜,后升任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担负匡谏刘禅、稳定后方的重任,蜀汉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封为辅国将军。董允志虑忠纯、礼贤下士,当时在蜀中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蜀中四英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厥是诸葛亮一手培养起来的蜀汉重臣,早期历任丞相令史、主簿、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董厥思维缜密、处事得当,深得诸葛亮赏识,被称为良才,蜀汉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被晋升为辅国大将军,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同为录尚书事。董厥在职期间未能及时纠正刘禅的错误,致使宦官乱政,加速了蜀汉灭亡的进程。两年后,曹魏灭吴之战时,董厥曾与姜维共同守卫剑阁。刘禅投降魏国后,董厥先后成了曹魏、西晋的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来了解一下孙吴集团的两位辅国将军,任职者分别是陆逊和王表。陆逊出身江东大族,少有才名,但与同时期的名人相比,属于大器晚成。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二十一岁的陆逊进入孙权幕府充当幕僚,此后历曹令史、海昌县令、屯田校尉、定威校尉等职。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陆逊协助吕蒙夺取荆州南郡、诛杀关羽,至此开始显名,战后被晋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赐爵娄侯,率部镇抚荆州。吴黄武二年(公元222年),陆逊在夷陵重创蜀军、打败刘备,至此声振寰宇,成了孙吴集团的第四代领军人物,战后被孙权加封为辅国将军,兼领荆州牧,进爵江陵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吴集团的第二位辅国将军身份十分特殊。吴太元元年(公元251年),孙权听说临海的罗阳县有位神仙名叫王表。此人不见神形,与常人无异,带着婢女在民间游历。孙权为了得到神仙的帮助,便命近臣李崇手捧辅国将军、罗阳王的印绶前去迎接,并在苍龙门外为王表修建宅邸,时常赐予酒食,亲临受教。此时的孙权已经年老智衰、昏聩至极,所以才会尽信谗臣之言,做出如此滑稽可笑的事情。第二年,孙权病逝,王表也在不久后离世。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