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还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不仅对国内社会思想有着重大影响,同样在国外也有着重大影响,更被人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鲁迅生前就非常看淡名利,所以特意交代妻子许广平,自己的身后事要一切从简,鲁迅作为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也就注定了他的葬礼无法从简。

鲁迅逝世不可能不声张,所以妻子许广平就把此消息告诉了鲁迅的好朋友胡风,胡风就成为向外界传达鲁迅逝世消息的人,这一传达不要紧,鲁迅的追悼会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大焦点。

为了让鲁迅身后事办得风风光光,鲁迅的另外一位好朋友内山完造来负责鲁迅的出殡和吊唁事宜。

还专门成立治丧委员会,像宋庆龄、蔡元培等人都在其中,鲁迅的追悼会最后决定在万国殡仪馆举行。

第一天各界前来吊唁的人数就有近5000人,第二天热度不仅不减反而还大大增加,甚至很多团体都是组团来参加,由于人数实在过多,就没有再统计,整个追悼会下来人数高达上万人前来,这上万人大多都是社会上小有名气或者文化界的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去世,在国际上还引发了广泛的重视,日本、韩国报纸上都刊登了鲁迅病逝的消息,还引发了这些国家文化界作家的缅怀,就连苏维埃中央政府都发电报表达了对鲁迅逝世的哀悼之意。

出殡下葬时,给鲁迅抬棺的人物非常值得一说,因为一个比一个名气大,比如:胡风、巴金、萧军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各个都是圈内的大佬,但是他们为了呈现出对鲁迅的尊敬,轮流抬棺,直到把鲁迅送到目的地。

这些种种证明鲁迅在中国文化界的重要性,更让人敬佩的就是鲁迅先生的遗言,那就是“不得因为丧事收任何人的一文钱”。

据鲁迅朋友后来回忆,鲁迅下葬当天,送葬的队伍一眼望过去看不到尾,每个人都自觉地会和成队伍,有些人手里举着旗帜或者写有标语的横幅,还唱着当时流行的歌曲。直到鲁迅先生的棺材埋入土良久后,送葬的人群才依依不舍地慢慢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