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南华禅寺,被尊奉为“禅宗祖庭”。南华禅寺前身叫“宝林寺”,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高僧智药途径曹溪口,喝了一口水,感到异香扑鼻,便断言一百七十年后,此地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便在此建寺,宜号“宝林”,南朝梁武帝敕额“宝林寺”。宝林寺在隋末遭战火而至荒废。直至唐朝,六祖惠能驻锡这里,六祖和宝林寺都极受朝廷礼遇,唐中宗敕改为“中兴寺”,后又赐额“法泉寺”;宋朝初期,南汉残兵为患,寺庙毁于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宋开宝元年,也就是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大愿并投入资金修复了全寺,并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元末,寺院再逢兵灾,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应请入山,复兴了这座千年古刹,至清末又趋败落。1934年,中国近代高僧、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梦见六祖大师,要求他重振祖庭。他改变了南华禅寺原来的建筑格局,通过十载经营,建成今日南华禅寺的规模。

南华禅寺面向曹溪,背靠宝林山麓,前有流水潺潺,后有山川奇秀,峰峦叠嶂,景色的秀美。南华禅寺依山而建,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前后七进,殿宇辉煌,绿树婆娑。南华禅寺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宝贝中,有国家一级文物327件,国家二级文物165件,国家三级文物49件。北齐铜铸佛像,铸于北齐皇建元年(560),系南华禅寺早期文物之一,铸像总高8.1厘米,佛像正面为站立姿势,左手旁摆作说法状,足踩莲座,座下是四脚方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木雕罗汉群像,据考证雕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至八年(1043—1048年),雕像通高49.5至58厘米,直径23.5至28厘米,雕像木料主要是柏木,还有楠木、樟木、檀香木。木雕四大天王像,均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雕造,共四尊,通高86.5厘米,樟木质地,雕工精细,比例匀称,各具雄姿。南华禅寺藏经阁所藏《大藏经》,据考证是清代官刻汉文藏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33年,完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有《乾隆大藏经》的称谓。

南华禅寺藏经阁所藏铜版《金刚经》,乃使用铜版印刷技术,印制于清乾隆时期(1736-1795)。经本尺寸长32.1厘米、宽20.3厘米。南华禅寺藏经阁所藏金书《华严经》,系为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所抄,经卷采用经折梵夹式装潢,卷页版面高30厘米、宽11.5厘米。版式采用仿宋楷直排,用黄金粉墨书写。这里还珍藏有降龙塔,铸造于南汉(917-971)年间,塔身早年已毁,清雍正五年(1727)在佛山重铸塔身,改南华千佛塔。

重铸塔身整齐排列大小佛像1000个,为四角五级仿楼阁式铁塔,高5.10米。南汉铜钟,铸造于南汉大宝七年(964),高170厘米,口径95厘米,重863公斤。此外,六祖惠能祖师遗存的“禅杖”、“千佛袈裟”等遗物,也是南华禅院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