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剧,播出到现在,一直没说。但我觉得现在,是时候盘一盘它。

迄今为止,如果有人问,今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是什么,我想10个人里有8个,和我的答案是一样的:《觉醒年代》。

今天要讲的就是它。目前,该剧在豆瓣上夺下9.3分的高分,已经尘埃落定的第二十七届上海白玉兰奖上,《觉醒年代》获得了包括最佳中国电视剧奖在内的八项提名,并拿下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人都喜欢它。

01

事实上,《觉醒年代》这部剧结束都已经三个月之久。但你很难想象,在社交平台上,它的讨论度却越来越高。大结局了好几个月,阅读却强势破了10亿,这是你在其他任何一部剧上都难以见到的。

网友对它,真的是真爱。而真爱的原因也很简单。用一位网友的留言来概括,或许是对这部剧最好的总结:

“剧中的人物,正是身处在年代的年轻人,同样是年轻人,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抛洒满腔热血,但不知我们能否做到。因为不知,所以惊佩,所以感触。今日之安宁,正是那些人为理想抛洒热血而换取。而共情的力量真的很伟大。”
那一

简简单单的共情两个字,就是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看《觉醒年代》的最好回答。

是的,有句话叫“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那个混乱的时代,人的价值并不大,社会的境遇也很凄惨,但我们却依然能从剧中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也能从那些人的故事里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以及人生无奈无常。故事里的人,在混乱年代中,挣扎做出的选择,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一切,也揭露着人生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所以,这一篇文,不会过多地去剖析剧情,而是会从台词上,去盘这部剧,去回首那段红色的年月,为什么至今都令人觉得激情澎湃。

剧中,北大校长蔡元培的第一次演讲,就显得振聋发聩。

他针砭时弊,直接揭露当时社会风气之黑暗,抨击官场学校的陋习,说“现在有许多人不问学问深浅,唯问官职大小,这大概是希望,毕业之后有人提携吧”。

他又说:作为年轻人,不能“不问学问之有无,唯分数之多寡。文凭到手,即可活动于社会,这是自误,进入社会,进入政界,更是误国误民。”这番话,即使到了如今,也是适用的。现今社会,能拿文凭的人很多,但真正有学问的人,有没有那么多,则要打个问号。

沽名钓誉、好攀关系,也许很多人看来,这是成功的捷径,但在蔡元培先生那样的人看来,这种方式取得的成功是虚假的,令人厌恶,且危害社会风气的。真正的成功,还是应像青年时代的伟人一样: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成就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律是美好的品格,更是自我意志的磨炼。一个人连自律的苦,都吃不了,何谈主宰命运,何谈将人生握于掌中?

03

剧中,蔡元培先生还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宽容和厚道是我们从小到大培养的习性,但宽容和厚道不是没有底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明明中国是战胜国,可山东的主权却没有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轻而易举地划给了日本,赤裸裸地诠释了何为“弱国无外交”。在这种背景下,浩浩荡荡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个时候,你还能跟那些青年们说:“要宽容、要厚道”吗?

不!你应该和他们说:要觉醒!要抗争!

宽容与厚道,只留给应该给予他们的人。此外,人们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底气,才能随时拥有选择宽容厚道或不选择宽容厚道的权力。国也好,人也罢,我们可以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我们对人宽容以待,但心中也必须有竿尺子衡量天地。

最后,我很喜欢剧中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先生说的一番话:

世上没有救世主,没有上帝神仙,要创造大家的幸福,只能靠我们自己。

难道不是这样吗?如今的世道不管有多美好,那都是我们中国人在经历了不公、屈辱后,开辟出来的。弱小的滋味,我们已尝够,此后唯愿不欺于人,但也绝不被人欺。生活也是一样,强国、富民、过好自己的人生,都得靠我们自己。

愿我们心中有光,生活有希望,胸中藏热血,口中无冷气。共勉

——END——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