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始烧于唐末五代,盛于宋代。由于斗茶之风的影响,建盏成为宋代第一茶具。蔡襄在《茶录》中评价;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由此可见,建窑烧制的茶具确实制作精良,品质上乘,尤以兔毫最具盛名。

建窑出产的茶具作为宋代最好的饮茶器皿,不仅供应给民间百姓,也成为宋代皇室使用的御用茶具。这些专供宫廷所用的建盏最为上乘,器型、斑纹皆为一流,供御盏底则刻有“供御、进琖”字铭。“供御”供予御用,“進琖”进上之盏。那么能作为供御款的建盏都有什么特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御”研究其含义,就是专供宫廷御用,但其实建窑并非官窑,而是以建盏而闻名,使其有机会被朝廷下令烧造优质茶器,即所谓的“民窑官用”。因此,进贡的特殊用途是以“供御”、“進琖”等款标识的。

现在的学者根据相关历史文献,推测出建窑供御款盏的鼎盛期,主要在北宋政和二年到南宋乾道六年,即公元1112年——公元1170年。而作为斗茶爱好者的宋徽宗,不仅写出了《大观茶论》这样的茶著,更是经常在宫中茶宴飨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在宫中茶宴飨臣的过程中,也提到了建窑贡瓷兔毫盏,这也说明了建盏确实是“供御”之物。即便到了南宋,建盏仍是能在一些宫庭茶宴的文献中涌现。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皇帝初九日圣节……食器皆金棱漆碗碟。说明了除了金银陶瓷茶具、食具外,另有漆器茶具、茶盏。

“俱遵国初之礼在,累朝不敢易之“,南宋宫廷文化礼仪没有改变,茶宴之风也传承于北宋,斗茶依旧十分盛行,建窑建盏依然在烧制。供御之盏与普通民建盏相比,斑纹表现更加精致,器型更加规范和统一,造型优雅。经过研究对比,供御盏有明显的定制痕迹,宽高比例遵从一定的数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留存的器皿来看,建窑“供御”、“進琖”的建盏,釉色丰富,有兔毫、油滴、铁锈斑、鹧鸪斑,但大部分为残件。供御盏虽然趋于标准化,但因为底款的刻出自不同匠人,所以现在留存的供御刻款各有特色。

供御盏知名度最高,不过,供御款识的建盏主要特征就是手刻笔法风格迥异,毕竟绝大多数的款识都是手刻的楷书,有的狂放不羁、有的方正严明,不同风格之间相互切换。

建盏的烧制工艺难度很高,整个烧制过程有很大的偶然性,即使是有经验的工匠也很难控制烧制结果。而且供御盏是根据贡品的需要提前印制,烧制后的建盏质量参差不齐,所以烧制出来的建盏,只能择优而选,其他不符合标准的盏就要被销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流传于世的供御款建盏,大多是由窑址发掘出来的残片,极少见到有完整盏器型。而这些残片或许就是宋代未达进贡标准所销毁的,不过,即便是供御盏残片,存量也不多,仍然具备很高的研究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