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局打响了反垄断第四“枪”,共计22发“子弹”,发发入魂!

此次案件涉及到的企业,个个都是业内巨头,腾讯、阿里、滴滴、苏宁、美团等等等...其中阿里6起,腾讯5起,苏宁2起,美团1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起反垄断案件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局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对互联网领域这22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立案调查。

经查,上述案件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对于上述涉案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

而五十万元的标准,已然是顶格处罚。

在本次22起案件中,有近乎一半的情况属于股权收购,且发生控制权转移。而国内反垄断调查已历经4次,这些互联网寡头似乎没有一次不上榜。

为何反垄断法不能停下寡头的脚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国家为了彻底阻断企业对于市场的垄断行为,规定任何收购、并购等行为,都需一五一十地上报国家,待国家首肯后方可执行。

即便如此,相比动辄数以亿计的并购、收购案,反垄断法的罚款上限只有50万元,就算出现不配合执法的行为,最高处罚上限仅为100万元。

数以亿计与100万,哪个更香?一目了然。

处罚力度弱、违法成本低,导致当初滴滴在收购优步中国业务时,非但不申报,而且拒不配合调查。

另外,许多国内互联网寡头签订过特殊的服务与利益分配协议——VIE架构。即互联网企业在海外避税港设立一家便于海外融资的实际控制机构,再通过与国内高科技公司签订协议,来规避中国对外商投资互联网业务的限制规定。

而商务部通过反垄断法,只能审查对于并购造成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并不涉及外资政策。因此,以涉及VIE架构为由,不受理互联网领域经营者集中案件申报、不调查未依法申报的互联网领域并购案,是当下反垄断法的一大漏洞。

为什么要阻止垄断行为?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有本事独霸天下,国家为什么要插一手?

有心者会发现,十多年前的互联网市场,大家只要用心做产品,纵然达不到大富大贵,也能够着丰衣足食、。

可现在,各大互联网巨头占据着近乎所有赛道,各行各业几乎都绕不开这些巨头。

例如,你想开一家服装店,入驻了某个大厂平台。创业的初期,店铺销量还不错,可过了一年半载,你发现起初的流量都不见了,为什么呢?因为入驻初期,平台会给予你流量,扶持你度过这段时期,等出了“新手村”,流量一落千丈,你唯有花钱买推广才能维持运营。

又比如,一位入驻了外卖平台的商家。加入后,订单量较之以往突飞猛进,可利润也不见增长。只因平台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向上调整商家佣金比率,让商家有苦说不出,但离了这些平台,他还能去哪呢?

再比如,一位社区团购的创业者,他原本的计划是拿一笔风投,过过小资生活,但投资人问,“那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做这事,你拿什么跟它们比?”

他懵了,于是转变了思路,找个巨头融一笔钱,利用资源迅速做大项目,然后找巨头套现。

这么一来,他反而觉得轻松了。他表示,现成的模式照搬就好,不用再搞什么创新、玩法了。曾经被他称之为“改变世界”的创业想法,变成了现实中的金钱买卖。

互联网巨头,之所以称之为巨头,是因为在互联网蓝海时代,他们的出现消除了信息差,为生活、生意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此同时,他们得到了与之匹配的地位、资金、技术及流量。

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在产品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你不得不从巨头手中购买顾客,于是你的客户也变成了平台的客户;

如果你是创新企业,你拒绝了巨头的投资。可没过多久,一家与你极度相似的企业诞生,甚至技术、资金的储备让你望尘莫及。

赚到的钱被抽成,研发的产品不是心中所想,逃不开束缚的他们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

利用这些手段,巨头们日复一日地滚雪球般壮大,大到无可匹敌的程度...

垄断市场的终极形态

如果没有国家的干预,他们的雪球会越滚越大,垄断程度也会越发牢固,最后我们这些打工者、老百姓彻底沦为“工具人”。

我们的隔壁邻居——韩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三星作为韩国的财阀天花板,360°无死角产业链,从半导体到服装,在从医药到保险通吃了韩国近乎所有的产业,新兴产业难以崛起,堪称内卷的深渊模式。

网上有一个真实的段子:

一个普通的韩国首尔家庭,家里从冰箱到电视再到电脑,都有极大可能是三星制造。他们所住的公寓可能是三星地产开发的;

他们生病时吃的药可能是三星生物研制的;他们给自己买的保险是三星生命保险的,他们穿的衣服可能来自三星纺织品子公司的品牌。

当有亲友来首尔玩时,他们可能住在新罗酒店,在新罗免税店购物,而它们也都是三星旗下的公司。连他们用来买一切商品的信用卡也可能是三星发行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三星虽然在韩国一家独大,但其背后却站着华尔街!美国投资者持有三星足足56.7%的股份,夸张点说,三星每赚一块钱,就得掰开一半给到美国...

互联网巨头们曾经依赖着国家给予的红利,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庞然大物,不但没有反哺社会,还为了堆砌自己的地位不断“吸血”。

当年的屠龙少年,如今变为了恶龙,或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国家面对这些曾经的“宠儿”,不得不重拳出击,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如果任由巨头野蛮发展,只会大大损害国民利益,万万不可取!

因此,企业不能一味地追名逐利、垄断市场。趋势造就了你,也能毁灭你,保持敬畏心态,发展“利他”之本!

企业要引导更多优秀的创业者为社会造福,为国家分忧,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以及工作岗位,才是一家良心企业的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