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市场竞争激烈、客户保险认知水平显著提升的当下,“推销”的作用在减弱,保险产品本身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保险中介渠道,各路中小险企产品汇聚,“产品导向”更加明显,甚至可以说,保险中介渠道就是观察保险产品竞争、创新、迭代的最重要窗口,透过保险中介市场产品演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窥见中国保险市场产品的演变。

近期,明亚保险经纪发布《2006-2020保险中介渠道个人人身险产品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借助公司系统沉淀数据,全面整理近15年来不同类型产品的发展变化情况,维度有二:其一,按照时间维度,介绍不同时间、不同市场背景下,中介公司的产品演化;其二,从不同产品类型出发,梳理其每年的变化情况。

虽然只是一家中介公司的数据,未必能代表整个保险市场的产品演变情况,但已基本能反映近15年中国人身险市场产品的发展脉络,特此整理加工,以飨读者。

纵观《报告》,『慧保天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15年间,国内人身险产品整体创新不断,产品种类愈发丰富。以医疗险为例,从附加住院医疗为主,到高端医疗险、中端医疗险,再到“百万医疗险”爆红,创新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创新是“浅层次”的,难逃被同业模仿的命运。比如重疾险保障疾病种类愈发增多,从几十种到上百种,从只保重症,到逐步加入轻症责任、中症责任,从无分组赔付到有分组赔付,到特定疾病的多次赔付等。

2、监管政策对于人身险产品的影响立竿见影。例如,2013年是重要分水岭,这一年,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导致传统型产品性价比大幅提升,产品责任、形式不断多样化;

再如,2017年,134号文发布,万能险不能再以附加账户形式出现,即期年金也不能再“即期”,导致养老年金开始作为年金险主力产品,“双主险”成市场主流;

再如,2019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通知》,大量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停售,这直接导致了后续增额终身寿的崛起。

3、央行加息降息操作、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等,都对于新型保险产品,包括投连险、万能险以及分红险等影响显著,基本上呈现出资本市场兴,则投连、万能兴,资本市场低迷,则分红险兴起的局面。

4、15年间,随着中介业务体量不断壮大,保险中介机构由“代销产品”逐步向根据客户需求、场景化需求定制专属产品方向发展。

5、无论是从监管制度来看,还是从保险公司机构设置来看,线上、线上业务都泾渭分明,但从中介渠道来看,线上、线下业务高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

6、2013至今,开放传统险预定利率的政策性红利已基本“吃尽”,拼价格、拼责任的产品开发模式已难以维系。在确保合规经营的前提下,中介机构需与直保、再保公司一道,通过精准客群定位、责任细分、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途径实现产品差异化,以便更好服务客户。

6、2013至今,开放传统险预定利率的政策性红利已基本“吃尽”,拼价格、拼责任的产品开发模式已难以维系。在确保合规经营的前提下,中介机构需与直保、再保公司一道,通过精准客群定位、责任细分、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途径实现产品差异化,以便更好服务客户。

以下即为《报告》的主要内容摘编:

维度一

保险中介视角下的人身险产品15年

2006年:分红型为主,投连险、万能险崛起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2006.08):2.52%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全年GDP增速高达11.1%,多因素助推下,资本市场结束了持续5年左右的缓慢扩张和走势低迷之后,初现“牛角”。

彼时,除个别外资公司外,绝大部分寿险公司并无特殊经代产品及费用策略,与个人代理人渠道基本一致。

重大疾病

以两全+重疾为主、单次给付,病种在40种以内,无轻症、中症责任

部分产品含男、女性特定疾病责任

专项疾病

仅有专属防癌险

医疗险

以附加险形式存在,仅提供住院+手术相关保障

寿险

受件均保费影响,单独投保的定寿仍不是主流

终身寿险以分红型为主

年金

年金与两全均具备生存金领取功能,以分红为主

意外

受个险渠道产品影响,不可单独销售,以主+附形式存在,费率为千分之1.5-3左右;

新型保险

受资本市场大环境影响,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成为各家主流产品

2007年:大牛市下,投连险大热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2007.03):2.79%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2007年全年GDP增速13%,资本市场牛市盛宴继续,但震荡加剧,分化比较突出。

重大疾病

仍以两全+重疾为主、单次给付,中荷人寿(首创安泰)异军突起,病种数扩展至40+

终身无返还重疾开始出现

专项疾病

除常规防癌险外,母婴类、分娩疾病类产品开始出现

医疗险

无明显变化,市场出现可报销普通门诊的医疗险,但不可单独销售

寿险

由经纪人引导,可单独投保定寿逐渐被消费者接受

终身寿险个别公司采取英式分红,强调保额递增概念

年金

传统型高领取低现价养老年金开始出现,受到消费者欢迎

意外

无明显变化

新型保险

受资本市场影响,投资连结保险开始成为各家主流产品

2008年:股市“大跳水”,投连、万能暗淡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2008.12):2.25%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影响,各主要股市均出现大幅下跌,2008年中国股市在突破5000点后上演“大跳水”。

重大疾病

仍以两全+重疾为主,部分公司尝试推出多次分组型重疾险

专项疾病

仍以防癌险为主,个别公司尝试推出其他特定疾病保险,但销售情况不佳

医疗险

捆绑式长期医疗广泛出现,保障范围并无明显变化

寿险

更多保险公司中介渠道开放单独销售定期寿险

受资本市场影响,分红型两全取代投连,回归为主销险种

年金、意外

无明显变化

新型保险

受资本市场影响,投连淡出历史舞台,万能渐成主流险种

2009年:分红险重回主销险种之位,更多险企尝试推出消费型定期重疾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2.25%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同年GDP增速仍高达9.4%,资本市场也提前见底,快速反弹。

重大疾病

两全+重疾仍为主销形态,更多公司尝试推出纯消费型定期重疾,经纪人普遍采用返还+消费组合的形式为客户提升重疾保障额度

专项疾病

以人保健康为代表的健康险公司推出专属少儿特定疾病受到市场欢迎

医疗险

个别公司尝试推出高端医疗类产品

寿险、意外

无明显变化

年金

中介业务寒冬期+受资本市场影响产品回归到以分红型教育金为主的刚需业务

新型保险

全面回归分红型保险,万能作为主险形式已不是主销产品

2010年:投连大面积停售,重疾险开始包含轻症责任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2.75%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全年GDP增速高达10.64%,但资本市场表现惨淡,沪指全年跌幅超14.31%,在一年期存款利率高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情况下,险企开始更主动谋求产品创新。

渠道政策方面,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出现针对经代渠道的专属产品及费用政策。

重大疾病

仍以两全+重疾为主,部分公司开始尝试加入轻症责任

新型保险

万能险回归主销产品,投连大面积停售

其他

无明显变化

2011年:产品创新继续,多次分组型重疾、优选寿险出现,万能渐成附加险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3.5%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年内央行三次加息,资本市场熊市继续。

重大疾病

出现多款多次分组型重疾险,病种数从40+扩展至50+

定期消费型产品逐渐成为城市中产家庭首选重疾险

专项疾病、年金

无明显变化

医疗险

高端医疗保险在中国内地开始探索、尝试

寿险

明亚+慕尼黑再保险+人保寿险联合推出国内首款优选寿险

定期寿险作为风险转移工具已被城市中产普遍接受

意外

意外险从主+附形式逐渐向综合类意外过渡,原业务形态销量有所下滑

新型保险

万能险从主险逐渐“附加险”化,作为年金的附加险种存在

2012年:即期年金+万能险渐兴起,高端医疗险大规模出现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3%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央行两次降息,股市却创出近四年新低。对于保险业而言,最大的政策利好在于原保监会推出13条旨在推进资产端市场化改革的“新政”,并陆续落地,投保当年即可返还的即期年金+万能险的组合形式开始兴起。

重大疾病

绝大部分重疾保险已涵盖轻症责任

专项疾病

无明显变化

医疗险

高端医疗大规模出现,经营主体日趋丰富

寿险

由于精心优选的成功,定期寿险开始作为寿险主销险种单独存在

年金

无明显变化

意外/两全

依托于两全的自驾险在中介渠道广泛出现,替代原有的一年期意外

新型保险

万能险持续“附加险”化,助力即期年金

2013年: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终身重疾成主导,传统寿险价格明显下调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2013.08):3%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主板熊市继续,创业板狂飙,对于保险业最大的影响在于,资产端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同时,负债端市场化改革也开始推进,《关于普通型人身险保费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通知》、《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相继下发,传统险预定利率提高至3.5%。

重大疾病

随着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及重疾发生率调整,两全+重疾不再作为主流形态,单独投保的终身重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专项疾病

无明显变化

医疗险

除高端医疗外,可涵盖普通门诊的中端医疗保险初次尝试

寿险/年金

预定利率松绑,传统型寿险产品价格明显有所下调

年金险暂无明显变化

意外

意外险作为附加险形式淡出舞台,互联网投保的综合意外险占据主导地位,价格较之前有明显优势

新型保险

无明显变化

2014年:受益传统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传统险取代分红险成主流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2.75%

传统险预定利率:3.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2014年央行共两次定向降准一次降息,A股整体呈现先抑后扬走势。

重大疾病

受2013政策红利影响,终身单次给付重疾成为主流产品形态

病种数扩展至50+,轻症成为广谱保险责任,费率有大幅下调

医疗险

留学生保险及针对齿科、眼科门诊的专项医疗保险开始出现

寿险/年金

由于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传统型寿险、年金产品逐渐取代分红型作为主流产品形态存在

增额终身寿险在中介渠道出现

年金

年金与两全均具备生存金领取功能,以分红为主

意外、专项疾病、新型保险

无明显变化

2015年:年金+万能险成主流产品形态,中老年防癌险受欢迎,中端医疗险增加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2015.03):2.5%

传统险预定利率:3.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一年内,央行5次降准降息。

重大疾病

终身单次给付重疾占据主导形态

产品营销开始在病种数、轻症给付比例方面做文章,病种数扩展至50-100种

多次分组重疾以独立终身型形态出现

专项疾病

防癌险逐渐分化为成人防癌和中老年专属防癌,解决中老年人无法投保重疾险痛点,受到市场欢迎

医疗险

中端医疗险产品逐渐增多

继高端齿科后,出现单独投保的高端生育险

寿险

增额终身寿出现升级产品,但仍不为市场主流形态

年金

传统型养老年金、即期年金+万能险成为主流产品形态,两全+分红险淡出视线

意外、新型保险

无明显变化

2016年:多次分组重疾成主流,轻症责任从一次向多次发展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1.5%

传统险预定利率:2.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降息继续,股市宽幅震荡。

重大疾病

多次分组重疾开始成为主流形态

部分公司推出多次不分组重疾

轻症责任从一次给付向多次发展

医疗险

保障海外就医的专项疾病保险出现,当年受到市场欢迎

寿险

多家公司相继推出增额终身寿险,但仍未成为寿险主流产品形态

专项疾病、年金、意外、新型保险

无明显变化

2017年:134号文重锤“即期年金+万能”,双主险渐成主流,百万医疗险蹿红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1.5%

传统险预定利率:3.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A股市场呈现出剧烈的分化和快速的轮动特征,原保监会发布《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通知》,简称134号文,对产品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重大疾病

终身多次给付重疾为主流产品形态,病种数破100+

重疾险逐步触“网”,传统经代产品与网销产品开始差异化,网销重疾存在价格优势

专项疾病

无明显变化

医疗险

百万医疗险出现当年“蹿红”,逐渐取代传统附加住院医疗

更多主体推出海外专项疾病产品

寿险

定期寿险“触网”,价格再下调,逐步成为定期寿险主力购买方式

年金

根据134号文规定,万能作为附加万能账户形式取消,即期年金不再“即期”

134号文后,养老年金开始作为年金险主力产品

意外/新型保险

134号文后,万能以”双主险“形式存在

2018年:重疾险开始涵盖中症、特定疾病二次给付,网销定期寿价格继续下降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1.5%

传统险预定利率:3.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股市全年稳步下行。

重大疾病

重疾产品开始出现中症责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出现2次给付责任

网销产品、传统中介产品进一步分化,网销产品轻量化,价格更优,快速赢得市场口碑

医疗险

在百万医疗基础上扩展出百万防癌类险种,核保规则更宽泛,适应年长人群

百万医疗从一年期向中长期、保证续保发展

海外医疗经历两年火爆后逐渐遇“冷”

寿险

网销定寿市场不断突破价格底线,竞争日趋激烈

专项疾病、年金、意外、新型保险

无明显变化

2019年:预定利率4.025%年金停售,养老年金险热卖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1.5%

传统险预定利率:3.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这一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通知》,大量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停售。

重大疾病

网销重疾由“单”向“多”过渡,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可选责任上“线”

寿险

受政策影响,增额终身寿蓄势待发,传统终身寿逐步遇冷

年金

受政策影响,养老年金险热卖

专项疾病、医疗险、意外险、新型保险

无明显变化

2020年:增额终身寿热销,旧重疾迎来收官之战,长期百万医疗险出现

市场背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1.5%

传统险预定利率:3.5%

新型险预定利率:2.5%

资本市场以及政策: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下发,旧定义重疾险面临下架。

重大疾病

网销重疾竞争白热化

重疾产品从价格竞争转向运营竞争

受政策影响,旧重疾迎来收官之战

医疗险

百万医疗出现10年、20年+长期险

寿险

受年金停售影响,增额终身寿成为主销资产类产品,传统年金遇冷

专项疾病、年金、意外、新型保险

无明显变化

维度二

不同类型人身险产品的15年演变

重大疾病

2006以两全+重疾为主,单次给付,病种在40种以内,无轻症、中症责任,部分产品含男、女性特定疾病责任;

2007仍以两全+重疾为主,单次给付,部分公司病种数扩展40+;终身无返还重疾开始出现;

2008仍以两全+重疾为主,部分公司尝试推出多次分组型重疾险;

2009仍以两全+重疾为主,更多公司尝试推出纯消费型定期重疾,经纪人普遍采用返还+消费组合的形式为客户提升重疾保障额度;

2010仍以两全+重疾为主,部分公司开始尝试加入轻症责任;

2011出现多款多次分组型重疾险,病种数从40+扩展至50+;定期消费型产品逐渐成为城市中产家庭首选重疾险;

2012绝大部分重疾保险已涵盖轻症责任;

2013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及重疾发生率调整,两全+重疾不再作为主流形态,单独投保的终身重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014受2013政策红利影响,终身单次给付重疾成为主流产品形态,病种数扩展至50+,轻症成为广谱保险责任,费率大幅下调;

2015终身单次给付重疾占据主导形态,产品营销开始在病种数、轻症给付比例方面做文章,病种数扩展至50-100种;多次分组重疾以独立终身型形态出现;

2016多次分组重疾开始成为主流形态;部分公司推出多次不分组重疾;轻症责任从一次给付向多次发展;

2017终身多次给付重疾为主流产品形态,病种数破100+;重疾险逐步触“网”,传统经代产品与网销产品开始差异化;

2018重疾产品开始出现中症责任,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出现2次给付责任;网销产品、传统中介产品进一步分化;网销产品轻量化,价格更优,快速赢得市场口碑;

2019网销重疾由“单”向“多”过渡,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可选责任上“线”;

2020网销重疾竞争白热化;重疾产品从价格竞争转向运营竞争;受政策影响,旧重疾迎来收官之战。

专项疾病

2006市场仅有专属防癌险;

2007除常规防癌险外,母婴类、分娩疾病类产品开始出现;

2008部分公司尝试推出其他特定疾病保险,但销售情况不佳;

2009部分健康险公司推出专属少儿特定疾病,受到市场欢迎;

2010-2014无明显变化;

2015防癌险逐渐分化为成人防癌和中老年专属防癌,解决中老年人无法投保重疾险痛点,受到市场欢迎;

2016-2020无明显变化。

医疗险

2006以附加险形式存在,仅提供住院+手术相关保障;

2007市场开始出现可报销普通门诊的医疗险,但不可单独销售;

2008捆绑式长期医疗广泛出现,保障范围并无明显变化;

2009部分公司开始尝试推出高端医疗形态产品;

2010无明显变化;

2011高端医疗保险在中国内地开始探索、尝试;

2012高端医疗产品大规模出现,经营主体逐渐增多;

2013除高端医疗外,涵盖普通门诊的中端医疗产品形态出现;

2014留学生保险及针对齿科、眼科门诊的专项医疗保险开始出现;

2015中端医疗险产品逐渐增多;继高端齿科后,出现单独投保的高端生育险;

2016保障海外就医的专项疾病保险出现,当年受到市场欢迎;

2017百万医疗险出现,当年“蹿红”,逐渐取代传统附加住院医疗;更多主体推出海外专项疾病产品;

2018在百万医疗基础上扩展出百万防癌,核保规则更为宽泛,适应年长人群;百万医疗从一年期向中长期、保证续保发展;海外医疗经历2年火爆后逐渐遇“冷”;

2019无明显变化;

2020百万医疗出现10年、20年+长期险。

寿险

2006受件均保费影响,单独投保的定寿仍不为主流;终身寿险以分红型为主;

2007可单独投保定寿逐渐被消费者接受;终身寿险部分公司采取英式分红,强调保额递增概念;

2008更多公司中介渠道开放单独销售定期寿险;受资本市场影响,分红型两全取代投连回归为主销险种;

2009-2010无明显变化;

2011国内出现首款优选定期寿险;

2012定期寿险作为寿险主销险种单独存在,取代附加形式;

2013预定利率松绑,传统型寿险产品价格明显有所下调;

2014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传统寿险产品逐渐取代分红型作为主流产品形态存在;

2015增额终身寿出现升级产品,但仍不为市场主流形态;

2016多家公司推出增额终身寿险,但仍未成为寿险主流产品形态;

2017定期寿险“触网”,价格再下调,互联网成为定期寿险主力购买方式;

2018网销定寿市场不断突破价格底线,竞争日趋激烈;

2019受政策影响,增额终身寿蓄势待发,传统终身寿逐步遇冷;

2020受年金停售影响,增额终身寿成为主销资产类产品。

年金

2006年金与两全均具备生存金领取功能,以分红型为主;

2007传统型高领取低现价养老年金受到消费者欢迎;

2008无明显变化;

2009受资本市场影响,回归到以分红型教育金为主的刚需业务;

2010-2013无明显变化;

2014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传统年金产品逐渐取代分红型作为主流产品形态存在;

2015传统型养老年金、即期年金+万能成为主流产品形态,两全+分红淡出视线;

2016无明显变化;

2017万能作为附加万能账户形式取消,即期年金不再“即期”;134号文后,养老年金开始作为年金险主力产品;

2018无明显变化;

2019受政策影响,养老年金险热卖;

2020无明显变化。

意外

2006受个险渠道产品影响,不可单独销售,以主+附形式存在,费率为千分之1.5-3左右;

2007-2010无明显变化;

2011意外险从主+附形式逐渐向综合类意外过渡,原业务形态销量有所下滑;

2012依托于两全的自驾险在中介渠道广泛出现,替代原有的一年期意外;

2013意外险作为附加险形式淡出舞台,互联网投保的综合意外险占据主导地位,价格较之前有明显优势;

2014-2020无明显变化。

新型保险

2006受资本市场大环境影响,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成为各家主流产品;

2007受资本市场影响,投资连结保险开始成为各家主流产品;

2008受资本市场影响,投连淡出历史舞台,万能渐成主流险种;

2009全面回归分红型保险,万能作为主险形式已不为主销产品;

2010万能险回归主销产品,投连大面积停售;

2011-2016万能险从主险逐渐“附加险”化,作为年金的附加险种存在;

2017134号文后,万能以”双主险“形式存在;

2018-2020无明显变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