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最近和一个大学生聊起作息,她告诉我她每天早上七点出宿舍,白天除了吃饭外几乎都泡在图书馆,复习功课,准备考研,晚上十点半甚至十一点回宿舍,洗漱后还得背背单词,躺在床上回想一下白天复习的知识点。她没有周末,周末与平日基本一样;她的作息不是个案,舍友及身边很多同学大体类似。

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很大,考研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他们需要更加努力才行。但无论怎么说,我对他们白天晚上连轴转、不分周末与平时的学习状况感到忧虑。让我焦虑的还有我的女儿,她目前念小学一年级,书包大概有15斤重,每天放学后的作业堆积如山,各种功课打卡、课外辅导、兴趣特长、手工制作等接踵而来,她和她的同学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模式,以至于面对我问她“女儿,你累不累”时,她居然轻描淡写地回答:“老爸,我觉得还行哟,我没有觉得太累”。

毫无疑问,无论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女儿,目前所处的状态都不是他们内心之所想,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的社会压力。我和多数人一样,无力改变大的社会环境,但也不能阻止我旗帜鲜明地批判和反思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因为天天在图书馆待着,我的学生们没有时间走出学校去留意他们的“附近”和身边的社区;没有时间走街串巷、与老城区耄耋老人聊聊村头古宗祠的故事;没有时间利用他们的专业所学,为社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没有时间调研一下市民对砍伐古榕树的看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家庭性别分工与性别平等议题。

因为天天忙于各种功课及其他,我的女儿没有时间与她昔日玩伴们继续约耍;没有时间与她妈妈一起爬山锻炼身体;没有时间跟我一道游学、增长见识;没有时间回老家看爷爷奶奶,从前学会的家乡话差不多全忘了。

真正的知识与能力习得一定源于社会和社会实践,而不是待在学校找,拿着书本寻。换言之,他们当下的各种忙碌,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社会知识的增长、强壮体魄的练就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作为代价,而这些对于他们完整人格的塑造、让他们在社会中发现和实现人生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呢?我想到的是“留白”。

留白本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具体指涉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了使整个作品画面与章法更为协调和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此后,留白一词被频繁使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大意是在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摒弃为了单纯追求GDP增长而急于求成,用各种产业或基建项目把城市填得满满当当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应该保留一些田园、荒野、闲置地或生态保护区等“白地”,其目的在于维系与增进城市的自然与生态属性,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特质得到显著增强;给后续更优质的发展机会提供预留空间,让城市未来发展拥有更多可能性。

城市需要留白,人也需要留白。留白让我们暂别现代社会的高强度与高压力,让我们有时间停歇、停顿和缓冲,让我们的大脑放空与休息,用别的有趣的事卸载我们承受的压力与面临的不快。

留白不是虚度光阴,更不是自甘堕落,留白充满慢文化的智识,留白秉持“过犹不及”和“休养生息”的原则,主张“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致力于谋求各种结构性平衡:

于城市而言,留白是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的平衡,是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平衡,是当下与未来的平衡。

于个人而言,留白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事业、家庭、社交、运动、兴趣和娱乐的平衡,是身体与灵魂的平衡。

于社会而言,留白是现代性(的后果)与抵抗现代性(的后果)的平衡,是快节奏、高压与慢生活、低压的平衡,是增长与发展的平衡。□姚华松(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