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为自己挖了一个坑,因为又遇到一本书好书,平时大家看我的文章,就知道我喜欢讲底层逻辑的书。

这是一本刚出的书,你们可能读不进去,后面我会把我看到的东西输出出来。

什么是底层逻辑的书?

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驳斥为什么速读是不现实的,读得快是可以,但是他们说速读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类眼球的物理极限就是每分钟 500 字,你再怎么训练都无法突破这个生物极限。

这个就是底层逻辑,其他逻辑,都是在这个逻辑之上才可能实现,你用这个就可以打破很多谣言,这个就是底层逻辑书的好处。

这一本同样是讲阅读理解的底层逻辑,把人脑当成机器一样研究,人类大脑是如何阅读学习的,而且研究相当靠谱。这是一本关于 脑神经 科学、认知心理学和 计算机科学 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脑与阅读》豆瓣评分 7.8 分,我觉得是被低估了,要么就是他们没读懂。

别被这些名头吓到了,可能我们对这些领域不了解,但是书中的理论概念还是很好懂的。

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学习高手,要想理解学习是怎么回事,必须先从了解大脑机制开始。

我们就边聊边讲,遇到一些新概念直接解释,所以看起来跟平时的文章不一样,会有点跳。

学习就是搭梯子, 没有 梯子有些知识就无法理解。

就像什么是机制?不了这个就不好说清楚大脑的运转方式。

机制就是运行方式,达成某种目标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怎么把 玉米 放进锅里,就变成爆米花了,这个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玉米遇到高温会膨胀,根据这个原理,给锅加热就可以得到爆米花了。

你明白这个原理了, 就知道它的机制是怎么回事了。

等于把以前只知道会有爆米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爆米花,这个就是从 黑箱 知识,转换成白箱知识。

这里又要解释什么是黑箱和白箱知识?

你知道把玉米放在锅里加热就能得到爆米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就是黑箱知识。

你知道因为热膨胀的原理,所以才会变成爆米花,那你下次不用锅,用铁桶也可以得到爆米花,这个就是白箱知识。

我们 学习 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把更多黑箱知识,转换成白箱知识。

就像大脑一样,我们每天都使用大脑,去上班,去工作,去生活,去玩游戏,但是并不知道,大脑是怎么运作的,只会使用但不理解原理,说明我们对大脑的理解就属于黑箱操作。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一台神奇的学习技巧,而且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可塑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 可塑性 ?

就像一块泥巴,你想做成骑车就捏成骑车,想做房子,就捏成房子,可以做很多事。

人脑也是可塑性非常强的器官,一个人如果 失明 了,但他还可以说话,还可以听,触摸去感受这个世界。

可塑性也有坏的一面,如果一个人因为大脑损伤,就有可能失去语言,和学习功能,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解决。

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把大脑用好的书,而且有一个好消息,从基因上来说,每个人的大脑都差不多,起码里面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里面的知识适用于每个人,内容有价值,并且可复制是我选择知识分享的核心因素。

人天生就是擅长学习的生物,不要觉得自己不喜欢读书就不擅长学习,其实读书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多长时间,从中国看真正普及书本是从宋朝开始,而 西方 是从 古腾堡 发明 印刷机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有机会接触到书本,更别提养成阅读习惯了。

都是依靠说书唱戏演说来获取信息,所以我们并不是天生被训练成擅长阅读的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人一生的知识、经验、记忆、加起来也没多少内存,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大脑几乎拥有无限容量。

而且,我们还有无限的学习潜能,不是考高分才叫会学习,他是为了尽快让大家掌握更多知识,才演化出来的近代系统性教育,再次之前都是自然教育法,就是慢慢影响熏陶出来了,经济社会之后需要更多人才,才选择了近代系统教育。

可以说人人都学习,只是现代人的 教育 特权,这种方式可以让你短期记忆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高出一倍。

连最简单的 线虫 都有学习能力:它能适应环境变化,它能记住各种线索去找到营养丰富的地方,并且在路上避开有它不喜欢的气味的地点。

学习不但是你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手段,而且能把你变成不一样的人。

但不管怎么学,都别忘了我们也是一种生物,有很多经验知识都已经被基因决定的。

这本书,跟其它讲大脑的书不一样,他不是纯研究大脑,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大脑,也可以叫做 “反向仿生学” ,是从人工智能机器的角度看人类的大脑。

脑科学 有很多进展,都是从 AI 中借鉴出来的,计算机科学发现一个提高机器学习效率的方法,结果发现人脑好像也是这样,这就是反向仿生学。

有时候你和一个跟自己相似的东西对照,更能看清自己是怎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