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因推崇石涛,改名为抱石。江西新喻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中国画大师之一,“新金陵画派”领袖。与齐白石并称“南北二石”,郭沫若名其画室曰“南石斋”。画史称吴昌石、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黄宾鸿为“三石两鸿”,最为今人推崇。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江苏中国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傅抱石擅山水、人物,精篆刻,长於美术史论研究。

傅抱石的出现给人的振奋主要在于——本来山水画经由古往今来无数画家实验和变革,已经自成体系到让人感觉已经再无创新之可能,傅抱石则又打开了一种大写意山水的可能性大门。

1950年代,傅抱石开始毛主席诗意画的创作,到了1960年代,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便主要以毛主席诗词和革命圣地为题材,《春风杨柳万千条》即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画家借领袖诗句,实为描绘春天的景色,表现现实中的审美价值;而旗帜、渔民衣襟、印章的红,在活跃画面、实现色彩和谐的同时,又点出题材的政治意图。从画面效果来看,作品在气势上没有了早年的猛烈,用笔也少了一些锐利,较多呈现出沉稳、厚重与平和的特点。这种苍茫厚重意境的产生,或许是因为“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以往事皆非”,或许是画家本人在壮怀激烈以後对於平淡沉稳的一种皈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抱石《月落乌啼霜满天》

请注意细节:如此浪漫大写意又充满细腻韵味的画作中,柳树绿荫的画法到底用什么大笔才能渲染?——(吴明君)

▲傅抱石《富春晓色》

注意细节:富春江的江面,天光云影中水波潋滟的感觉,水波自左向右的流动感,仿佛是颜料自己流淌形成的。。。——(吴明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抱石《春风杨柳万千条》

这幅的大片柳树,就如大片的绿色瀑布一样,阔垂而下,夸张而有艺术的真实,里面有自然流淌的力量——(吴明君)

《春风杨柳万千条》画杨柳枝头,绿染如茵,扑面之下,使人惟觉春风拂面,和煦宜人,以凝重的墨色绘渔民撑竿江中,小小红旗点缀船头,一派江南怡人景色。画题“春风杨柳万千条”,句出毛泽东《七律·送瘟神》,词有跋“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唯有知此词意,才知原来画中人不是捕鱼,而是在处理江泥、挖钉螺、消灭血吸虫。

▲傅抱石 更喜岷山千里雪

这张红军长征题材的画构图奇特,对比强烈,天空雪山的大自然壮阔感和 压迫感,令人不寒而栗——(吴明君)

▲高士观瀑图 镜心

典型的抱石皴画法,苟得意境,复发狂狷,宏大之外又有文人情调,如古琴对面,听瀑雷鸣,闻渔樵问答——(吴明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松下观瀑图 纸本设色 1947年作 上海朵云轩藏

寒冬的山里,水雾氲氤,肃杀的寒气与透骨的湿冷,充盈着一种黑暗和荒凉感——(吴明君)

高士观瀑,是傅抱石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的《听泉图》、《不辨泉声抑雨声》等作品,显示出他描绘瀑布的杰出才能。而《松下观瀑图》则应属于其探索时期的作品,"抱石皴"未完全成熟。图中山道上两位观瀑士人形象奇古,超凡脱俗,为此画点睛之笔。若无此二人,此画构图不免涣散;有此二人,则全幅皆活。

▲傅抱石 云山观瀑图

再看此时的抱石皴,已经有惊雷崩云之感,虽然乌云压城城欲摧,但是卷地风来忽吹散,又转瞬大珠小珠落玉盘,有不可言喻的文学通感之美感——(吴明君)

▲踏雪访友立轴 1963年作

树枝的画面分割感,是平面构成的黄金律之美感——(吴明君)

《踏雪访友》画於1963年,这是傅抱石赠送友人的一件重要作品。画家笔下的踏雪访友,一般是有几个用意,一是:当雪花纷纷扬扬之际,踏雪访友,友情也如冰雪般高洁。但是,文人们似乎更应在微温的炉火旁,嚼雪而饮,弹剑而歌;二是读雪,看人的悟性,如女孩悟的是纯情,诗人悟的是空灵,踏雪赏游,踏雪访友一个脚印,一种诗的韵味。让脚印真真切切,心里一定无愧;三是煮雪泡茶,踏雪采梅,冒雪访友,赏雪作诗。傅抱石画这幅画,显然是表达一种真正的友谊,如雪一般的纯洁。

▲傅抱石 听雨图

暴风骤雨,黑树荡舟,雨柱狂倾,扭结的树干如被风暴绞杀和摧残,生命不堪之重——(吴明君)

傅抱石是近代中国最有创意的艺术家,而且也是画、书、文、印“四绝”的全才。其“四绝”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而山水画中又以“雨景”最具有魅力与代表性。其雨景魅力无穷,风格独特。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斜扫出的雨丝,苍苍茫茫,恢恢蒙蒙,极具动势。此幅写赠张书旗的《听雨图》,正是傅抱石雨题材作品中极为精彩之作,与他金刚坡时期的代表作《潇潇暮雨》雨景可同观。

此画先用淡墨写出山体的大概轮廓,然后以中墨调和赭石画出山石的走向及其肌理,待其将干未干时,用浓墨焦墨以散锋笔法写出在狂风暴雨中被蹂躏得贴近地面的树。作为渲染,又在树下着一孤舟,舟上一人吃力地摇橹,其负重之态与偃伏的树一样生动地反衬出雨势的急和猛;而舟中卧倒听雨者,其悠闲之神态更是点睛之笔。墨色的处理也很有趣。近景,以浓中墨为主;中景,以焦浓重墨为主;远景以清、淡墨为主,画面既空灵又不失稳重。几大墨色间,有留白的云雾,面积不大,却使画面亮堂许多,使得整幅画不至于过“闷”过“死”。其实,此白处也是“计白当黑”,丰富了画面,区分层次,使布局“疏能跑马,密不透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抱石 秋江独钓

这幅画最精彩处在于乌云的诡谲和突兀,这是鬼神之笔平静里徒生跌宕之险遇,令人抬头看之心惊——不好,雨要来了——(吴明君)

▲溪山行旅 立轴 1956年作

画面构图平稳,以爱湿浓淡不同的墨色描绘远近两峰。远山苍茫混沌,遥接天际;近景腵岩对峙,厚重坚实。一线山泉由远而近,逐渐开阔,最後化作潺潺的溪水从近景的桥下流向画外,巧妙的将两山联系在一起。桥上行人虽细小如豆,亦精工不苟,他们和流水一起,给寂静的山林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树稦树叶皆以浓墨破笔写出。水边岩角以重墨皴染,成功衬托出流水的水花和色感。

有人说“抱石画水,如闻其声”,此言不虚:以硬毫笔侧笔横皴的“皴水法”不仅表现出流水的动感,而且使观者仿佛听见了流水的声音。全画以淡墨渲染山体,把线条、皴法统一成体、面,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琐碎堆砌的通病。

此画中抱石皴的远山淡淡娴娴之感,浑然天成。——(吴明君)

作者更多作品欣赏:

傅抱石 卧游图

倾天暴雨,穿林打叶,光柱与雨柱交缠,不是对暴雨的细致观察和潜心记忆,是断然画不出这种电光火石的情景的——(吴明君)

傅抱石 雪景山水

此画中山泉的跳跃感、残雪压枝的张力杆,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看点。——(吴明君)

傅抱石 瀑泉双流图

这幅画的水墨交融的雨景和水景结合,画面好像是一副永远都不会干的模样,但是画面的底层,还是可以明显看到有如同版画一样融合的一个水墨灰面存在。——(吴明君)

傅抱石 兰亭图

涨墨画法和抱石皴画法的极致灵气,而亮处人物的精彩铺陈,相得益彰。——(吴明君)

傅抱石 秋风吹下红雨来

傅抱石 海阔天空

傅抱石 松荫访旧

可见:傅抱石先生的水景和雨景便是画里的一绝,并且只可有一不可有二!那么傅抱石先生的水景画和他保密的创作过程真的有人解密了吗?

画家范曾先生曾在一期央视节目中谈到,有两个人画画,永远不给人看,一个是李可染,一个是傅抱石,就连他们的学生也不给看。为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说......

傅抱石的妻子罗时慧有一年拿了一些家藏的半成品,来北京找范曾补画,给他讲了傅抱石创作时的秘密——

▲ 傅抱石与夫人罗时慧

傅抱石画画不用宣纸,喜欢用皮纸。他先把颜色泼到皮纸上,因为皮纸不会立刻把所有颜色都吸掉,他就叫妻子拿着纸的一边,让颜色往外流,然后把另一边举高点再流。这个动作完成之后,他就看山川形势,哪是水口?哪是瀑布?哪是树?哪是大石头?哪缺小人物?然后再点个景!这就是他的创作过程,这个过程绝对是保密的!

真是天赋异禀、鬼斧神工,让墨色和颜色在纸上有一点稍微流动的感觉,也可能在似干非干的时候,进行二次创作,这里面有傅抱石自己独特的制作痕迹, 画出来的水景神韵生动、气势磅礴。看似简单,但别人即使学得到形式,也画不出这种神韵。

不知道什么人拿黄宾虹和陆俨少的画水来和傅抱石作比较的,希望不要引起这两个大咖的粉丝打上门来。

黄宾虹先生也是山水大家,他也画山水,但是他的水似乎没有傅抱石先生好。

▲ 黄宾虹 《山水》1928年作

陆俨少也被称为山水大家,他画的水和傅抱石有的一拼,但是两张水,同时挂在一张墙上,陆俨少的水也要退避三舍,不能比。

▲ 陆俨少 《杜甫诗意图》

李可染先生也画水,喜欢积墨染山,对比强烈,渲染出烘托出一条白白的线,可染先生水的灵动性和抱石先生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 李可染 《楼台烟雨图》

所以说抱石先生,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他的水景只可有一不可有二!能够收藏一幅抱石先生的水景画真为人生之快事!

Lot 2844

傅抱石《听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110×53 cm

这画里面有痛苦,有疑问,有剧烈的心痛,有无法倾诉的脉冲波——(吴明君)

傅抱石《访友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16.5×34 cm

这画里的朋友好像站在太极图的两个鱼眼上,朋友相对无言,静静作别,那是无处可隐的悲哀,那是无处可逃的凌乱,所有的屋顶,都不可避免要承担那样的时代。——(吴明君)

Lot 2724

傅抱石《二人山际论古今》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87×29 cm

气、势、韵,黑、白、灰,这样的节奏和交响,时时在傅抱石的画中扑面而来,观者无不生怕打扰这样的古人,撞散了其中的仙气。——(吴明君)

Lot 338

傅抱石《巴山夜雨》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105.5×60 cm

Lot 692

傅抱石《 观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68×43cm

Lot 86

傅抱石《 东坡赤壁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04×30cm

Lot 691

傅抱石《 松风听瀑》

立轴 设色纸本

134.5×33.5cm

Lot 112

傅抱石《松涧寻幽》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72×40 cm

Lot 1850

傅抱石《 松》

立轴 设色纸本

15×20cm

傅抱石画水景雨景的秘密传说——

今天,我们说傅抱石,不说天价拍卖,也不说生平名作,只说一点:画水。

傅抱石名曰抱石,但最为擅长画水,堪称天下一绝。

当然,他画水成功,也源于“抱石”。

在他笔下,水的灵动,往往都是通过石来展现的。

据说范曾在一期电视节目中透露,有两个人画画,永远不给别人看,一个是李可染,一个是傅抱石,就连他们的学生也不给看。

既然如此,傅抱石奇特的画水技法,又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

傅抱石1965年就去世了,后来,他的夫人罗时慧拿了一些家藏半成品,来北京找范曾补画,这才讲起傅抱石的创作秘密——

傅抱石夫妻合影

傅抱石画山水时不用宣纸,而是用皮纸。

皮纸是以桑皮、山桠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纸。

纸质柔韧粗糙,颜色赭黄,薄而多孔,是古代图书典籍的常用纸,也是裱糊窗户的常用纸。

抗战时期,傅抱石在四川生活多年,当时宣纸极难购买,而贵州皮纸则到处可见。

皮纸的特性,恰恰适合于画山水。

开画时,他先把颜色泼到皮纸上,因为皮纸不会立刻把所有颜色都吸掉,他就叫夫人拿着纸的一边,让颜色往外流,然后把另一边举高点再流。

傅抱石 疑是银河落九天

墨本身就是水,它的流动,是浑然天成的。

这一步完成后,他就看山川形势,哪是水口、哪是瀑布、哪是树木、哪是石头、哪缺个人物,全都了然于胸。

傅抱石 云中君

然后,傅抱石就疾风骤雨地画一通,挂起来,开始抽烟。边抽烟边思考,思考成熟,再在里面添加东西。

他说:画画要会加,会加才叫画;哪那个地方,你能看见有东西了才能加,看不见就不能加,不能乱加。

傅抱石 金刚坡下

有一次,傅抱石画了一张很大的画,中途搁笔挂起来好多天,看上去什么也不是。

夫人就问他:你这是喝醉了酒,鬼画符吗?

傅抱石也不理会,接着,他就不动声色地开始收拾,这里添几笔,那儿画个小人,未过多时,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就出来了。

傅抱石 观瀑图

傅抱石40年代在四川,用贵州皮纸;50年代在南京,用温州皮纸;60年代又改用乾隆皮纸。

这些不同的纸张,反而成为鉴别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

傅抱石 茅山雄姿

傅抱石作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墨。

他收藏了大量明清名墨,不是当成古董,而是用来挥毫作画。他惯用油砚、漆烟旧墨,磨砚作画,从来不图方便,以墨汁作画,无一例外。

观察他的山水画的重墨处,当是黑色晶莹发紫光,黑中透亮闪发墨韵光彩。他说:“黑中自存光,墨中自留趣,笔墨当传神”。

因此,从画作墨中反映的效果,也可辨别真伪。

傅抱石画水,除了有足够的意象之外,还兼有具象,让水变得有灵性,仿佛真是会流动。

他大胆突破传统,而又不抛弃传统,是中国画“画山不画云,画岸不画水”这一原则的绝佳体现。

傅抱石人物画 二湘图

早年间,曾有人对他在皮纸上渲染的风格讥讽嘲骂,非难挖苦,攻击他的画“没有传统”、“不是中国画”,甚至发出“哎呀我的妈”的惊叹。

但傅抱石依然我行我素,脚踏实地沿着自己认定的艺术道路前进,实践改造中国画的宏伟誓言。

傅抱石同样也讲求“笔笔有来历”,这个“来历”不是指出自某家某派某人在什么画上画过,而是每一笔都源于自然,每一笔都有道理。

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

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周总理和陈毅等人点名要傅抱石和关山月联袂绘制一幅迎接建国10周年的画作。

二人以《沁园春·雪》为基础,把傅抱石的奔放深厚和关山月的细致柔和融为一体,生动描绘出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

江山如此多娇

画作气势磅礴、酣畅淋漓。创作完成之后,毛主席亲笔题写了6个大字:江山如此多娇。

这是毛主席终其一生,唯一一次为别人的画作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