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局原创
“男、1982年生人、一米八二、年薪25万……”
在上海最大的“人才市场”人民广场相亲角,这样的条件并不算出挑,甚至会被前来代女相亲的女方家长嫌弃。
“都快四十岁了才赚那么点钱。”
“是上海人吗?新上海人?那算了。”
“两套房子其中一套还有贷款?我家女儿才不要跟你一起还贷。”
“我女儿可是事业单位,你这是在私企吧,啧啧……”
这并不是玛丽苏小说的狗血剧情,而是发生在人民公园相亲角的真实案例。
我一个女性朋友,在二线城市,相亲市场内卷还没那么严重,但她多次相亲也屡屡碰壁,相亲两年见过不少男生,要么是自己看不上他们,要么是达到自己标准的看不上自己。
谈及两年的相亲经历,她也很郁闷:“我的要求也不高啊,我一米六五,已经把身高的标准降低到一米七了,另外我年收入大十几万,想找个年收入二十万的,也不要求房子车子之类的资产,怎么就找不到男朋友呢?”
尽管不忍心和她辩驳,但现实案例和大数据却明明白白地说出了真相:
在中国,女性想找到适龄男性,把标准“降低”到年收入20万,身高170厘米,就已经几乎是“百里挑一”的水平了。
“高富帅”,前两个标准“高”和“富”几乎都是“标配”,“帅”不好界定,本文不做讨论。
咱们先说“高”。
按照网上部分女生的理解,一米七以下二级残废,一米七五刚到及格线,男生一米八以上才算摸到“高”的边儿,一米八五才算完全达到了“高”的标准。
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网上的小哥哥个个儿一米八,有腹肌,长得还帅”。
只要打开手机中的社交软件,每个右滑的男生都是大长腿、有腹肌、才艺与财气并存、颜值也堪称爆表。
难道高富帅们只存在于网络上吗?
现实世界的确略显残酷
如今的网络社交软件上,男女比例大多不太协调,男性对女性的讨好已经到了谄媚的地步,不但说话好听,照片也是P了又P——正是这样的社交“内卷”,让诸多在网上发声的男性都“谨言慎行”,也就导致不够优秀的男生在网络上失声。
不信你放眼现实,一米七以上的高颜值男生又有多少呢?
这里有个数据,略显残酷但又真实。
2020年底,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中国18—44周岁的男性平均身高为169.7厘米。
为什么“高”的标准在现实中和网络上相差那么多?
我们来学习一个理论: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和实际情况产生偏差。
回到互联网世界,冲浪男孩们的身高这件事,身高超过一米八的男孩比身高只有一米七的男孩更愿意发布自己关于身高的信息,于是产生了一种“网上男孩身高都超过一米八”的假象。
而到了现实中,在中国遇到身高一米七以上男孩的概率,也不过50%左右。
同样的道理,收入不高的人大概也不会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工资条。所以“炫富”的人多了,但很少有人会去“炫穷”。
事实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据行业薪酬报告大数据服务商薪酬网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6月,不包括基础岗的全国各地平均工资为6848元,年薪不过8.2万多一点。
而年薪二十万,则需要月薪达到16700元,是中国平均工资的两倍还多。
同样是薪酬网的数据,月薪10000块的分位值已经达到了90%。
也就是说,全国只有10%的人月薪在万元以上。
具体到性别差异,某直聘平台发布的《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中,男女整体薪酬的差别和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
据了解,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薪酬为6497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8.3%。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中国男性平均薪酬达到了8329,男女薪酬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在高收入区间。
这一数据在2020年有了变化,女性平均薪酬6847元,男性平均薪酬9024元,女性薪酬均值来到了男性的75%,但差距依然明显——根据这一直聘平台的计算模型,2020年全年,有61%的男女薪酬差异能够通过求职者自身特征进行解释,剩余39%可以说是由性别差异带来。
就算男性薪资有一定的或许不该存在的性别优势,就算月薪过万的10%的人都能达到16700的标准,且这10%里有70%是男性,也只有7%的中国男性符合年薪20万这一标准。
粗略地说,加上身高170厘米的限定,中国男性能达到“年收入20万且身高170厘米”的人群大概只有3.5%。
这么一看,中国女性对男性的要求或许过于“高”了。
即便这在他们眼中是“低标准”,符合标准的也是“百里挑三个半”的好小伙儿。
这在官方数据里也能得到一定的印证: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万块,在全国就已经跻身最高20%的高收入家庭了。
女性的个人“择偶标准”究竟有错吗?
先看女性对男性“吸金能力”的要求,似乎也没那么过分。
“男性多赚钱,女性兼顾事业和家庭”“男性收入高,女性收入较低”这两个社会大众流传广泛的认知,已经互为因果,人们无法分辨是社会对男性的要求高导致了现在这样,还是男性本身的择业选择和用人单位的性别区别对待导致了现在这种结果。
就现在来看,男性往往选择偏向程序员、销售员等工作强度大、薪酬回报高的职业方向,而女性更青睐人力、财务等工作强度较弱,薪资中等或偏低的均衡型岗位。
加上日渐高企的生活成本,需要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女性找一个能多赚钱的男性一起过日子,是个挺正常的选择。
再看身高这个问题。
自古身高就是“形貌昳丽”的标准之一,从邹忌到关羽,美男子们大多都身形伟岸,武家两个兄弟的对比更是让身高不够的人相形见绌,换位思考一下,女性想要个身高一米八的老公也无可厚非。
只是,客观数据摆在那儿。
再考虑一下适龄……
只能说,身高一米七且年入20万的男性,就已经几乎达到了百里挑一的稀缺程度。
现实中的相亲,可能远没有亮灯灭灯那样轻松洒脱
不过,从本质的角度上,“剩女问题”或许从来都不是问题,婚恋自由,谁也没必要贩卖焦虑。
女性有权利要求男性身高和年收入,男性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婚姻不过是个人的自由。
或许到最后,对男性要求标准苛刻的姑娘们也会有新的标准:
就想找个踏实靠谱上进孝顺负责的好青年。
延伸阅读:
奈何桥边,孟婆看着的男人将汤一饮而尽,继而例行公事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男人浑浑噩噩:“不知道。”
“家住哪里?”“忘记了。”
“初恋名字?”“不记得。”
孟婆正准备挥手让他上桥,又突然想到了什么,追问:“那你生前多高?”
只见男人混沌的眼睛立刻清明,脱口而出三个字:“一米八!”
故事是编的,但是众所周知,男人对身高的迷之在意是真的。
有人说,如果男生超过一米八,你问他身高,他死前仅剩最后一口气,都要爬起来秒回你。
网友们亲自验证了这个传说。身高一米八的男人,哪怕累到没精力陪聊,也不会错过第一时间回复身高。
要是没有人提问,那就自己创造提问说身高。
大概因为从古至今,“高大”一直和男性的颜值、威风、男子力稳稳挂钩。在全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9的今天,一米八的身高无疑就是卓越和优秀的象征。
有网友精心传授如何看出男性身高:问他的鞋码就可以了。一般穿43、44码的身高会有180,41码鞋的基本身高都到不了一米八。
但清醒的博主表示,根本不用这么复杂:但凡身高有一米八的男生,都会想方设法告诉你他的身高。
只要跨过一米八的门槛儿,想要云淡风轻根本不可能。
有些人嘴上说着不在意身高,背地里连小数点后两位数都记得清清楚楚。
呵,男人。
一米八的身高不出来秀秀,就仿佛锦衣夜行。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能展示他们身高的地方。
即使网上冲浪看不见真容,评论里发不了图片,他们也能用一些“别出心裁”的小技巧展示自己的身高。
“一米八”三个字早已吸烟刻肺,刻灵魂,刻DNA,甚至刻网名。就算忘记了APP的登录密码,都不会忘记在简介和昵称里写上身高。
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上所有叫“183小哥哥”的男同胞,加起来大概是叫”酒酿”、“芋泥”、“三分糖”总数的十倍。
很难理解什么有些人的网名里要出现身高,就像你很难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连发一条自家宠物的小视频,都要带一个188的tag。
但只要心里有身高,所见即所想,即使看到毫不相关的数字,心里也能漾起一阵澎湃的激流:
看哪,知音!它知道我一米九三!
〓 虽然但是,也不排除是友军
在网上骚扰别人,本来是完全出于道德的下风,但一旦带上180+的身高信息,就仿佛拥有了一张免罪金牌,底气足了起来。
输了最多骂普信,赢了就是狩猎成功,四个二带俩王,一把梭哈。
一米八,多缱绻的三个字,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
有了一米八,身高自此成为一张“人上人”入场券,一只令人昂首挺胸的背背佳。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男人,拥有北京户口、在字节跳动上班、身高185、985大学毕业,把他打晕,醒来后他最先能想到的是自己的哪个身份呢?
网友斩钉截铁给出了答案:
而众所周知,就像高数老师从不打59分一样,男人的世界,根本不存在一米七九的概念。
只要超过175,四舍五入后,都能跑步进入一米八行列。
我有一位朋友,真实裸高一米八零点几,当别人问他多高的时候,他永远都说自己一米八一点四,因为:
“180太像凑整数,一般178的人才这么说。”
或许更广义一点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米七五以下的身高:
即使本身一米七,梳一个莫西干头就能1米75,增高鞋一蹬就可以1米78, 这时候再拍着胸脯说“我1米8”,就变得合情又合理。
但强撑有风险,虚报需谨慎。虽然嘴上说可以四舍五入,真遇到“不服碰一碰”的时候,还是会露怯。
毕竟在身高膨胀的时代,数字可以是个绝对值,也可以是个比较值。
某相亲节目里,小伙子说自己一米八整,旁边女士不信,小伙子遂拿出一卷卷尺,头顶数字明显写着“180”。
主持人迷惑:世界上竟然有这么不显个的人类?借过卷尺一看——
尺子被剪短了10cm。
还有一位一米七三的女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一次去相亲,男方自称一米八,两个人聊了半天,最后告别起身的时候才发现,穿着高跟鞋,自己居然还高他半头。
男生问她多高,她想了半天,只能硬着头皮说:
我也一米八。
身高问题像中国男人最隐秘的痛苦,不能明说,只能在深夜默默吞咽泪水。根据苏宁《818直男消费大数据》盘点,男性搜索增高垫的次数,超过了一万次。
〓 只是一则致敬,纯属恶搞……教主还是很有肚量的的。
但有意思的是,矮了不行,太高也不好。
在虎扑“身高一米七和两米哪个更好”的帖子里,“一米七”还是以微弱的优势胜过了两米。
毕竟一米七已经超过了平均身高,而两米则过于异类。
既讲求中庸之道,又要鹤立鸡群,要警惕木秀于林,又要能从矮子里面拔出将军——身高这事儿,真的太不好拿捏了。
实际上,对身高优越的无限强调和极端追求,投射的其实是整个社会男性群体的身高焦虑。
就像中国女人永远被体重羞辱一样,中国男人备受身高困扰。虽然有详细的数据说明,中国男人其实并不矮。
说到底,身高之所以能成为一些人的心魔,是因为我们赋予了它太多不必要的额外价值。
传统审美中钟爱的高大体格,往往象征着“力气大”、“战斗力强”,但在如今这个脑力高于体力的社会上,这已经构不成什么强大的优势了。
高又如何,矮又如何?
毕竟这个社会,说到底还是看脸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