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祥宁

要想死哩快,你就学种菜。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菜市场非常流行的一句话。看似自嘲调侃,无关痛痒,因为生死不是种菜与否就能决定的,但其中的辛酸无奈,真的只有种菜人能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菜人的出身,不用说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苦一点累一点,其实无所谓,千百年来,农民就都是那么过来的,你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就要有为此付出的觉悟。

外村人眼里“菜园”村,没有妇道人家,一个个的比老爷们都厉害,确实,我个人也非常佩服那些大娘婶子,嫂子弟妹的。她们真的是没日没夜,一个人能掰几瓣用。

像我这样的年龄,在农村里本应是家庭的顶梁柱,可我每天却只能躺在那里,看着老妈没完没了的忙来忙去。我的老妈并不老,时势的捉弄、家庭的变故、岁月的蹉跎,再加上种菜的辛苦,让她越发显得苍老疲惫……

如今的乡村多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在我们村,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只要能走动,田间地头、菜市一隅肯定也会有他们的身影。

大家也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是掌心里的宝,吃不好穿不好,大人都心揪着。但是我们村的孩子,虽然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贪玩爱吃,但是有时候菜地里也会有他们的足迹。

前面说的种菜苦一点累一点,大家其实真的不会害怕,真正吓人的是每天在路上的种菜人,熬的那些夜和无声的奔波……

套用一句网络语:他们熬的不是夜,是寂寞。现在的市场远不能和以前比,网络的普及,网店的投入,也在冲击着我们种菜大军。加上乡村周边超市商店的代销,市场里闲逛卖菜的人越来越少,大家只能赶早去批发。

可是这个“早”,又没有具体概念了,拿我爸赶集来说吧,以前多是凌晨一两点钟起床出发,一切都来得及,可是慢慢的头半夜十一点多十二点去,都不赶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我爸这样的老菜农,销售并不需要犯多大愁,虽然走菜慢一点,但还是可以出手的。主要的是晚去一会,市场里就没有你的摊位。爸爸经常去的那个市场,现在秩序非常好,也非常规范,但就是不如以前的市场占地大。

即使你让人提前帮你占了地方,可经常赶集的人,大家相互都算熟悉,现在的人,脸皮也越来越厚,嘻打哈笑的非要放那,帮占地方的人,也多说不了什么。

老爸老妈,除了服侍我,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菜地里。每次到家后,喝口热水的工夫都没有,又要忙着择菜、捆菜。等收拾好那些菜,吃过晚饭都已经十点多了。

我们村有很多菜农,几乎整晚不睡,在家装上车收拾好,简单吃点东西,晚上九点左右,就踏上了带有晚间露珠的征程。一路疾驰,无心欣赏沿途风景,头顶的皓月当空,繁星点点,与她们没有关系……

现在赶集也和之前不一样,以前多是骑脚蹬三轮,大家会相邀一起,一路说说笑笑,不会太累太无聊。现在呢,一人一辆电动三轮,走起来呼呼带风,也就没有了聊天说笑的条件,所以大家也不会一起上路了,谁想走就走了。

这也有了一些隐患,路上要是有点什么事,半夜三更的,想找个帮忙的人都不好找,给家里人打电话,于心不忍,毕竟也累了一天,多数是靠在路边干等着,我爸就多次帮别人拉过车。

当然电动车也跟着出了力遭了罪了,现在我们村每家赶集卖菜的,又都在电动三轮车上,另外加装了一个汽油机,可以随时切换动力源。虽然方便很多,可以避免因为电车没电的尴尬,可车子真的能受了吗?

赶集去那么早,到市场以后,也并不是马上就开卖,是有时间点的,非要到下半夜凌晨时分才开始。有人想趁着这个时间那就睡一觉,可是哪能睡得着,一会一辆车进来,一会一辆车出去,再一个市场里人越来越多,喧闹声越来越大。

所以大家多数是围在一起吹牛侃大山,静静的排遣着寂寞,等着天空慢慢放亮……

种菜真的不是好活计,已经有很多人生出退出种菜大军舞台的念头,或许不久的将来,菜园又会改头换面。

不知道老爸老妈的种菜生涯,会在哪一天结束。愿日月不欺种菜人,愿星光不负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