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法人员收缴的违规垂钓、捕鱼器具。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

一年前的7月1日,武汉正式开启长江“十年禁渔”期。

一年后的7月1日,武汉以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效,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620艘建档立卡退捕渔船全部上岸;1141位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保;789位需转产安置的渔民全部安置到位。

禁渔后,江豚多次与黄鹤楼同框,江豚一家三口江面嬉戏的温馨画面全网刷屏。

  让渔民上岸“不想捕”——

  织牢渔民生产生活保障网

2020年6月3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自7月1日起,长江汉江武汉段禁止生产性捕捞,正式拉开“十年禁渔”的大幕。

这比国家规定的最迟期限提前了6个月!

按照国家下达的任务,武汉市禁捕范围,包括150.5公里长江干流、72公里汉江干流,以及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330.25平方公里。

任务繁重,环境复杂!

如何破题?

武汉市首先抓住“船与人”这个关键,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抓统筹,坚定扛起禁捕的政治责任。

禁捕通告发布后,迅速锁定并上报退捕渔船620艘、退捕渔民1151人。2020年7月22日,渔船退捕实现船封存、证回收、网销毁三个100%。到11月20日,620艘退捕渔船拆解583艘、集中封存20艘、另作他用17艘,退捕渔船分类处置100%。

实现禁捕目标,基础是渔民上岸“不想捕”。武汉市以深厚的民本情怀,织牢渔民生产生活保障网,切实打牢渔民“不想捕”的思想基础。

——1151名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其中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789名全部就业;符合条件的1141人全部参保。

——退捕渔民有733人次参加就业培训,465位渔民变身果农、养殖户等。梁子湖渔民罗红军上岸后,夫妻俩用积蓄和退捕奖补资金,改造湖边老屋开农家乐,每逢假期前来用餐的游客络绎不绝。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又有5户渔民开起了农家乐,人民日报以《梁子湖畔新生活》为题进行报道。

——针对文化低、谋生能力弱的退捕渔民,设立协助巡护、保洁保安、园林绿化等公益岗位,安置251人;发挥渔民专业优势,选聘渔政协助巡护人员144人。

——比照失地农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退捕渔民自愿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实现应保尽保,解决了上岸渔民的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全市安排财政资金2.2亿元用于禁捕及渔民安置。

渔政执法船在长江巡查。

  让不法分子“不敢捕”——

  从源头和终端斩断地下产业链

实现禁捕目标,还要让不法分子“不敢捕”。为此,武汉市常态化开展“联巡、联查、联打、联治”行动,从源头和终端斩断地下产业链,努力形成“不敢捕”的强大态势。

武汉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禁捕退捕领导小组11次召开全市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靠前调度部署,多次深入江边、水上、码头、渔民家中、农贸市场等处督导禁捕退捕工作。先后印发了禁捕工作暗查暗访工作机制、常态化联合执法打击工作方案、禁捕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固化了公安、渔政、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并将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纳入河湖长制考核体系,形成全覆盖、多层面、立体化巡查监管体系。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先后办理非法捕捞案件121起、抓获嫌疑人133人,2起案件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公安部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3月31日,与鄂州、黄冈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活动并签订联合执法协议。

严管非法网具制售。2020年,开展打击制造销售禁用渔具行为专项行动,清理清查505家渔具店,规范净化了渔具市场。同年9月,渔政与公安部门联手,成功打掉武汉规模最大的一处销售禁用渔具窝点,现场查获各型号电网捞、电鱼逆变器、拖网高频机、电极杆等830多个。先后两次开展非法捕捞器具拆解销毁活动,同步销毁电极杆、电捕鱼器、地笼等长江干流禁用渔具3920余部,“三无”船舶85艘。

严查非法销售链条。集中开展“市场销售”和“招牌清理”专项整治,发布规范餐饮服务单位菜单指引,组织餐饮企业签订不售卖江鱼江鲜承诺书,公布6起相关典型案例,从销售、消费环节斩断非法捕捞链条。

今年以来,全市出动执法力量23850人次、车船5709辆次,检查农贸市场、酒店及餐饮单位、渔具店等51000余家次。“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氛围日益浓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法人员在长江上巡查。

  健全“不能捕”制度机制——

  以打好打赢持久战思维谋长远

长江“十年禁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久久为功。

武汉市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以打好打赢持久战思维谋长远,不断健全“不能捕”的制度机制。

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社会网络平台和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十年禁渔”的舆论氛围和人心导向。3月31日,央视朝闻天下节目对武汉市禁捕工作进行了报道。4月7日,新华社每日电讯以《江城喜见江豚归》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已刊发武汉禁渔报道40余次,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氛围日趋浓厚。

注重“群管群护”助力,探索“传统+科技”的巡防体系。印发了依法整治违规垂钓行为的紧急通知、长江禁捕涉渔违法犯罪行为暗查暗访工作方案,公布了打击长江禁捕违法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发布了致广大钓友的一封信。市区联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暗查暗访,组织引导长江救援志愿队、生态环保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禁捕区域的20个值守点常态值守。探索红外设备和无人机在禁捕区域常态监控,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集中执法行动,推进监管监控全区域全天候全时间。

加大投入,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市级财政已安排禁捕专项资金1000万元,开展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各区已安排1152万元用于执法装备建设,已购置无人机8架、执法艇7艘、执法车7辆、执法记录仪44个、对讲机12部、夜视仪2台,执法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构建“禁捕+整治”的联动机制。印发了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江豚回归江城”计划,启动全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和长江鱼驯养产业发展。同时,将非法捕捞与非法采砂、非法排污、非法侵占岸线整治等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同步推进,持续推进长江水生生态修复,切实把中央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