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还是好为人师?邓红兵教授《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引发了巨大争议(信附本文文末)。

他说,高等教育不是教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

他说,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什么专业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基础学科和所谓的“天坑”专业的时候,我们又指望谁来做这些事呢?如果都不做,我们的国家怎么进步呢?

他说,家长们不要给孩子们挣钱的压力,读书绝不是以发财为目的的。气度决定命运,格局左右未来。

看到邓红兵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这位教授一定是60年代出生的人。但实际上,他出生于1981年。他18岁考进武汉大学,先后在武大拿到了学士和硕士学位。此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做联合培养博士,并于2010年拿到了武汉大学的博士学位。

他曾经在华中农业大学做过两年的讲师,此后回到母校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8年被聘为教授。邓教授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研究的都是环境科学,但他在校外投资的公司却涉及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冷门专业的跨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等教育的意义的确不全在于教学生们谋生,但高等教育也应该肩负起让学生具备谋生能力的责任。如果大学所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距太远,如果某些大学专业对口就业的待遇太低,那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会很尴尬吗?学生们上大学是不是也算上了个寂寞?

家国情怀当然应该有,但我们要先明确两个点。第一,不去所谓的天坑专业并不代表不爱国,并不代表不能在其他方面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二,家境优越、不愁吃喝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相对宽裕的物质基础才能承托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什么是好专业,什么又是不好的专业?从专业所学知识的角度来分析,并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但在老百姓的眼里,好专业当然是有标准的。

每一个专业做到极致,做到行业内前5%,你都可以掌握很多行业内的资源,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不会差。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前5%,我们还要看到前10%、20%、30%的人过得怎么样?如果在一个专业或者行业中前10%的人,与另外一个专业或者行业前30%的人境遇相似,那老百姓当然有理由认为前一种专业不如后一种专业。所以我认为,那一句“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基础学科和所谓的天坑专业当然需要有人来学,但现在学习这些专业的人,有多少能够学以致用呢?是供过于求还是供需失衡,或者供小于求呢?如果每一个学以致用、待遇不错的岗位是一个天坑,每一个天坑专业的学生都是一只萝卜,那坑外的萝卜有多少呢?大学劝学生学冷门专业,是要完成招生计划还是为了国家需要呢?

读书的确不是以发财为目的的,气度和格局都很重要,但气度和格局的展现都需要舞台。如果天坑行业能够创造出很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我相信不用劝也会有很多孩子来学天坑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教授可以开一家“天坑”行业的公司,向“天坑”专业的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这就是最好的招生广告。

对于“天坑”专业,你怎么看?对于教授劝学生不要放弃“天坑”专业,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