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从未消失,他们的后裔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之前的匈奴

匈奴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炎黄子孙。

据《史记》记载,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与夏朝皇族同宗,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迁徙到草原,过上了追逐水草的游牧生活罢了。

后来商朝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的猃狁这些部族都是其后裔。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戎、狄或者胡人,已经和后来的匈奴没什么区别了,可以看作是匈奴的个别部落。

自春秋以来,匈奴便频频出现在史书中,当然,是以戎狄等部落的名字。

在此期间,虽然他们常常进犯中原,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被中原各诸侯国打到喊爸爸。这和后来的游牧民族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最有趣的是,住在义渠的戎人在修筑城池保护自己,反而是属于中原诸侯的秦国在攻打这些戎人。

今日夺几城,明日夺几城,最终义渠被灭国。

后来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秦朝,匈奴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我们知道,秦始皇是个猛人,信奉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领10万大军攻打匈奴,面对士气高涨的秦军,匈奴溃不成军,被赶出了黄河以南地区。

自此,中原地区可以凭借黄河天险将匈奴拒之于国门之外。

可惜好景不长,秦始皇驾崩后,由于秦二世无道。以陈胜吴广起兵反秦为契机,天下豪杰云集响应,秦朝很快便覆灭了。

随着秦朝的覆灭,秦朝驻守在边境的军队也撤离了,匈奴很快越过黄河占据了大片土地,再次和中原王国做起了邻居。

西汉时期的匈奴

西汉初期,匈奴与汉朝的冲突不断。

此时,统帅匈奴的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冒顿单于(最高首领的一种称呼)。

冒顿是头曼单于的大儿子,本来匈奴的王位应该由他继承。谁知头曼后来娶了个续弦夫人,想立其所生的小儿子为继承人。

当时,草原上有三大部落,分别是月氏、东胡以及匈奴。其中属匈奴最弱小,长期被月氏和东胡欺负。

头曼单于特意将其送到月氏去做人质,然后反手就带兵去攻打月氏,明显就是想借月氏之手除掉冒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冒顿不是普通人,趁乱抢了一匹马逃回了匈奴。

头曼单于一看,自己儿子这么勇猛,又改主意了。他让冒顿担任万夫长,统领一万骑兵,为匈奴抢地盘。

于是,头曼单于学到了生平的第一个成语,叫作“养虎为患”。

冒顿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响箭,来训练他手下的骑兵。冒顿的响箭射到哪里,这些骑兵的弓箭就要射到哪里。

冒顿先后使用自己的坐骑、妻子训练手下,犹豫不决者都被杀了,剩下的人一听到响箭的声音,就会条件反射射箭。

一次外出打猎的时候,冒顿用响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的小儿子以及头曼的妻子。于是他们全都变成了刺猬。

就这样,冒顿成为了匈奴的新单于。在他的带领下,匈奴大败东胡,赶走月氏,势力空前高涨,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

当时汉朝刚刚建立,冒顿便开始打这个新生帝国的主意。

他倒不是真的想要获得什么,主要是此前匈奴被中原国家欺负得太惨,本能的恐惧汉朝发展壮大,因此想限制其发展。

经过了一系列小规模试探后,冒顿准备干一票大的,他的目标是汉朝的皇帝刘邦。

冒顿用小股骑兵引诱汉军,刘邦急于一鼓作气消灭匈奴军队,结果陷入包围,被困在了白登山,这便是有名的白登之围。

当时匈奴方面号称40万骑兵,而刘邦这边仅有10万人,情况十分危急。

问题是,10万汉军依山建立防御工事,匈奴的40万骑兵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加上匈奴是游牧民族,粮食储备稀缺,打不了持久战,而刘邦后续还有20万援军在路上,这样耗下去匈奴必败无疑。

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冒顿只能和刘邦议和,放了刘邦。

而刘邦也意识到想要消灭匈奴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当时的汉朝经历了连番大战需要休养生息,于是采取和和亲政策,双方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

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的好日子便结束了。

经历了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朝的国力空前强盛,恰巧又碰到汉武帝这种想要干一番大事的皇帝,于是匈奴便成了他用来刷声望的工具。

在卫青、霍去病的连番攻势下,匈奴接连大败,丢掉了大片草场,只能退缩到草原的最深处瑟瑟发抖,祈祷这辈子都不要再见到汉朝人了。

在此期间,汉朝不断在塞外筑城、修建长城,同时联合草原其他部族以及西域诸国,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包围网,限制着匈奴的发展。

凡事有盛必有衰,到了汉武帝后期,汉朝的实力开始衰落,而经过十几年修生养息,匈奴的实力反而壮大起来。

此后汉武帝多次派人出征匈奴,皆大败而归。最后一次,李广利率领数万大军深入沙漠攻打匈奴,战败被俘。

此时汉武帝才意识到汉军已经不是匈奴的对手,只得收缩军力,匈奴再次获得了发展空间。

势力得到恢复的匈奴,开始和汉朝争夺西域的霸权。经过数次大战,最终匈奴被赶出西域,实力大减。

汉朝惹不起,西域抢不到,无处扩展地盘的匈奴只得搞起了窝里斗,也就是俗称的内乱。

内乱使得匈奴更加虚弱,最后不得不向汉朝称臣,彻底沦为了汉朝的附庸。双方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直到王莽篡汉,匈奴再次不受约束。

东汉时期的匈奴

匈奴在东汉初期便陷入了内乱,分成了南北匈奴,南匈奴战败,于是归附东汉,做了东汉的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北匈奴。

北匈奴由于天灾人祸,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因此常常劫掠东汉北部边塞地区。

此时,东汉刚建立不久,战乱刚刚结束,百废待兴,不宜再起兵事。因此只能暂时进行被动防御。

不过,随着东汉国力的恢复,对北匈奴的征讨便提上了朝廷日程,为了节省国力,东汉决定先将西域掌握到手中。

公元73年,东汉派出四路大军夺取了伊吾卢城,接着派遣班超重新打通了连接西域的道路。

公元75年,东汉正式出兵西域,前后与北匈奴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皆以东汉的胜利告终。

不过东汉的消耗也很大,加上汉明帝恰巧驾崩,汉军只得暂时撤军。

此后多年,北匈奴先后有七十三批人南下投奔东汉,北匈奴实力大减。

后来,北匈奴先后遭遇鲜卑族偷袭和田宅,国势更加衰弱。

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东汉果断出击。

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北匈奴连战连败,只能不断西迁,在此期间,先后有二十多万人归附汉朝。

到了这地步,北匈奴已经完全无法威胁到东汉了。

后来,由于归附东汉的匈奴人过多,一些人不满南单于的领导。于是选出了新的单于,逃往漠北,形成了新的北匈奴。

不过,这新的北匈奴根本无力威胁东汉,在汉军的一系列打压下,最后只能不断西迁,远离中原。

再来说说南匈奴。

相较于北匈奴,南匈奴温顺多了。

不过其内部部族众多,时不时会闹点内乱,不过都会被东汉快速平定。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南匈奴难以置身事外,也参与进这场乱战中。

此时就要提到一个人,那便是才貌双全的蔡文姬。

某次,南匈奴单于出征,遇到了蔡文姬,惊为天人,于是直接抓回去做压寨夫人了。

后来曹操势力做大做强,南匈奴便归附曹操。

谁知道曹操一直惦记着曹文姬。虽然不舍得,但是形势比人强,南匈奴单于迫于曹操的压力,只得交出人。

不过曹操倒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也就让蔡文姬将记住的400多篇典籍给写下来,为华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至于南匈奴,则被曹操分为了左、右、南、北、中五个部落,分散到各地安置。

同时每部设置一名都尉管理,由匈奴人担任,同时由朝廷派遣一名司马,负责监视。南匈奴从此不复存在。

匈奴人的去向

随着西晋八王之乱的爆发,很多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其中就有匈奴人的影子。

比如建立汉赵的刘渊,就是匈奴人。

而像他这样,冲入中原,参加这场建国称帝的狂欢的匈奴人还有不少。

在当时,草原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自己的印记。

随着南北朝的结束,唐朝的建立,匈奴的名字也泯灭于历史之中。

但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涌入中原的匈奴人,加上以前在中原定居的南匈奴人,并未离去。

他们与各民族相互融合,逐渐被同化了。

其中,和匈奴人联姻最多的,必然是汉族人。现在有些人的祖先很可能就是匈奴人,只不过到了现在,他们的匈奴血脉已经稀薄的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除此之外,西方史学界认为一部分西迁的北匈奴人的后裔,很可能就是匈人。

公元350年,匈人第一次出现在西方,便消灭了当时不可一世的阿兰国。

其后不断攻城掠地,甚至连东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都不得不臣服与匈人的铁骑。

不过匈人来得快去得也快,仅仅过了百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匈人帝国便没落了。

历史上最后关于他们的记录,是他们的后裔保加尔人。

总结

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匈奴人是强大的草原民族,不过纵观历史,除了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大部分时候都在挨揍。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匈奴人最后融入了强大的汉族血脉之中。而他们在西方的后裔,最终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也许,汉族最强大的地方不是科技文化,也不是军事实力,而是通话能力。历史上那么多威胁中原王朝的势力,最终不都被慢慢同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