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于慧年

随着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山东企业加速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传统制造陆续变身智能制造。

传统“制造”变“智造”

6月29日,济南发布了工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以建设智能经济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为牵引,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个万亿级产业高地。

据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介绍,“十四五”期间,济南将以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聚焦四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工智能等21个产业链群。推进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擦亮“智造济南”的城市名片。

“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产业必须尽快由‘制造’变为‘智造’。在我们的成衣、编织、漂染等各个生产车间,最多的就是像染整自动化输送设备、一体成型编织机、成衣吊挂生产线这类的‘智能机器’。”济南元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吉洪表示。

据了解,元首针织目前已整体搬迁到济阳针织工业园,拥有平阴和济阳两大园区,建立起了纱线、面料、服装等三大核心产业彼此依存又独立面向市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张吉洪透露,元首针织济阳园区将重点打造以染化料、助剂自动输送系统为核心的印染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在线采集、智能化配色及工艺自动管理、染化料中央配送、半成品快速检测等,从过去单一装备的数控化向整个车间的智能化转变。

此外,元首针织还正在探索和引进自动化缝制单元、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并建立整个生产流程的ERP管理系统,加快工业互联网和5G网络的应用,以提高运转效率。

在济南金威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了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激光侠”,金威刻正计划新建占地10万平方米的金威刻智慧工厂,将传统制造业向智慧产线、智慧车间、智慧工厂升级。

据济南金威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习锋介绍,人才匮乏正成为传统企业向“智造”转型的难点之一。从2018年起,企业加快智能激光生产装备发展,实现了从传统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2020年企业营收达到了8亿元,目前正在筹备上市。

“今年初,我们的全自动化电机线圈生产线正式投产。新生产线由企业和德国舒曼公司共同研发,智能化水平超过了西门子同类电机厂。”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承林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据介绍,进行智能化改造,中加特公司需要投资1.05亿元,但这超过了公司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一,一度让企业犹豫不决。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出的“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试点示范工程,让企业下定了决心。

事实上,智能化改造使得中加特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几十倍的提升,其预计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资,会在未来5至10年发挥越来越大的效应。

“黑灯工厂”将成真

在威海,有3家企业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累计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6家,累计培育17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而且,工业4.0版的“黑灯工厂”也将随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现实。

“宝威科技于2020年获批威海市数字化车间,而智能制造工厂需要有统一的工业大脑。用机器来管理生产的,才叫智能化工厂。”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波表示。

据姜波介绍,投资5.2亿元建设的宝威科技智能工厂项目,按照“工业4.0”设计理念,打造“5G+工业互联网”体系工厂,在5G技术赋能下实现智能生产安全行为分析、设备产品AGV自动化卸载、智能化立体仓储等一系列应用。项目引进了世界领先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生产的碳纤维预浸布精度高、稳定性强,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不仅有效解决了像箭杆生产这样的行业痛点,更直接填补了世界范围内的技术空白,是全球知名品牌手机旗舰版机型耳机传声器的唯一材料。

“到今年9月份,这个智能工厂项目将完成联调联试,到那时,我期待了十多年的‘黑灯工厂’将成为现实——灯虽然关了,但生产仍可以24小时有条不紊进行。”姜波表示。

而作为传统电机制造企业的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激励下完成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台、2000万KW。

“这是我们刚刚推出的一台智能电机,它可以自动采集电机运行中的系列数据,实时传到云平台上。一旦出现异常数据,系统将向手机或客户端发送预警信息,提醒售后人员及时进行电机维保,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通过对产品运行数据分析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正在智能生产车间和技术人员研究电机的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曲嘉文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华力电机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文斌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智能制造、数字化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华力电机目前的总体生产效率提升31%,生产运营成本降低26%,产品不良率降低45%,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7%,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6%。

据悉,威海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从单纯的制造业企业,转型为方案解决商、提供商,支持企业从制造业朝着服务业的方向探索和发展。目前已经落实专项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200多个数字化改造项目。

根据山东工业“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山东将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加快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技术改造,通过“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力争到“十四五”末,70%以上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新生表示,山东将对标德国智能制造,适时编制《智能化技改标准规范》地方指南,促进全省智能化技改标准化发展。在贷款贴息、设备奖补、股权投资、进口设备免税等方面加大企业智能化技改的支持力度。

(编辑:杨学萍 陈德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