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职业剧原本就不止“科普职业”的功能,更不只是办公室恋爱的背景。」

自winter garden党在第一季结尾喜极而泣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在经历了漫长等待之后,医生5人组的机智故事在今年6月得到了延续,《机智的医生生活》第二季终于来了。

《机智的医生生活2》(以下简称“《机医2》”)延续了第一季的角色与剧情,也维持着不输于第一季的高口碑:从豆瓣开分的9.8分到第三集播出后的9.6分,剧情在对琐碎日常的讲述中平稳推进,有望成为一部并不拉垮的高分续集。

豆瓣评分

在获得许多观众好评的同时,这部以医院为背景,讲述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故 事的剧集也被一些观众评价为“太絮叨了”、“看不下去”。 众 口固然难调,而《机智的医生生活》之所以没能对上所有人胃口,也是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一部常规的医疗职场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评论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惊险反转,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线来推动剧情,这部日常琐碎如家庭剧一般的医疗剧,在将“普通人”作为主体的叙事中,完成了一种讲述职场故事的成功 尝试 。

非常规的医生故事

当我们打开一部医疗主题的电视剧,我们通常会看到冷色调的医院场景、惊险紧张的手术现场、力挽狂澜的高超医术以及专业生僻的医学术语。

在医学专业知识的高门槛下,医疗剧往往会聚焦在一些脱离专业的领域:欧美的医疗剧往往强调手术现场的感官刺激,日本的医疗剧则更注重于医疗体系背后的社会问题,而《机医2》通过另一种非常规的视角,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式的医生故事。

一方面,《机医2》采取了一种非常规的反套路叙事。与强调戏剧冲突的传统医疗剧不同,《机医2》很少通过设置悬念来塑造紧张的气氛,即便是剧情的反转,也会在蛛丝马迹的细节铺垫后娓娓道来。

在第一集中,一位失去了孩子的母亲频繁到医院探访孩子生前的主治医生,这让护士怀疑她是在寻找医生治疗中的疏忽,试图进行医闹。而实际上,这位母亲只是想找人聊聊孩子,因为孩子生前一直都住在医院里,除了主治医生,这个世界上不再有记得孩子的人;当听闻医生愿意与自己聊一聊时,这位母亲顿时热泪盈眶。

剧情截图

在简洁、干脆的叙事风格中,《机医2》摒弃了过度的气氛渲染与情绪堆叠,看似简短的讲述亦包含完整的起承转合,诞生了一种“反套路”的叙事方式。

当传统叙事中的繁复套路逐渐为人所累,《机医2》的成功,意味着娓娓道来的平淡叙事亦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另一方面,《机医2》塑造了一个个“非常规”的医生形象,让原本在影视剧中被“神化”的名医们变成了贴近生活的普通人。剧集中的五位主角组相识在大学,在 互相陪 伴中 成长为 了各自科室的领头人。

在五人组的成员中,小儿科医生安政源原本想辞职去当神父,最终让他留在医院的并非什么大义,而是因为自己有了喜欢的人; 妇产科医生杨硕亨把自己的妈妈放在心中的第一位,下班后就变成了万事都要向妈妈汇报的40岁小孩; 神经外科医生蔡颂华喜欢一个人去露营,却在好不容易搭好帐篷时接到医院的电话,只好又收起帐篷回医院加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时期五人组的初遇

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从古至今,主流话语始终将“医生”置于无私奉献的道德高地。而在医患矛盾频发的当下,这种“神化”的滤镜在信息时代逐渐走向破碎,阴谋论式的“无良”医生形象占据了刻板印象的另一头,形成了人们对医生印象的两个极端。

而在《机医2》中,医生从一个扁平化的标签,变成了与我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会带着孩子吃外卖汉堡,会被个人的情感所牵绊,也会为突如其来的手术苦恼;这让原本在神坛之上的医生们走进了日常的生活,给观众们带来了更多的共鸣与感动。

由此看来,《机医2》所体现出的这种“非常规”,实际上来自于对真实生活的一种再现。当剧中人的困惑成为每个人的困惑、剧中人的喜怒哀乐成为每个人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受,气氛式的感动就转变为了无数次细小的触动,过于庞大的高尚品质也转化为了人们力所能及的善良,这或许是《机医》系列获得人们喜爱的原因。

群像中的复杂人性

在将“名医”还原成普通人的同时,《机医2》也在群像的塑造中强调了对普通人的关照,由此展现出人性的多面与复杂。

在第二集中,一位在两年中连续接受了两位女儿的肝移植的患者,仍然不顾医嘱酗酒,这让人性中“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愚蠢与贪婪在短短的一次问诊中毕露无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集也讲述了一位非常辛苦才怀上孕的产妇的故事。尽管妻子尽最大的努力遵照医嘱减少活动、丈夫也在妻子身边悉心照料,而最终孩子还是没能被保住。不知该作何安慰的医生最终给产妇发去了一条短信,“产科教科书的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有时不幸之事,也会发生在好人身上。’”

剧情截图

努力却没有获得回报、好人似乎也没能得到好报,在《机医2》看似温情的叙事风格下,潜藏着人性的善恶与命运的无常。而正是这种摒弃了大团圆结局的真实情节,才让剧中的人物变得更为复杂与丰满。

当生命这个最为重大的命题被摆上台面,医院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也为多面的人性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展露场所。面对现实中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机医2》通过对比的方式,试图引发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思考。

在第三集中,面对病人的提问爱答不理的医生,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耐心解惑的医生形成对照;因认为“顺产的孩子比较聪明”而不同意给产妇做剖腹产手术的丈夫与婆婆,也与因担心孩子受苦而不愿意接受器官捐赠的父亲形成了对比。

剧中耐心解答疑问的医生

在多面的人性关照之下,“医生”与“患者”不再是单纯对立的双方,舆论环境中简单化的医患矛盾被还原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交集。

而这种对复杂人性的关照,也是该剧导演申元浩的作品中的惯有主题。从《请回答》系列到《机智的监狱生活》、再到《机智的医生生活》,在一个个幽默或温情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复杂的人性与悲剧式的结局。

例如,在《请回答1988》中,父亲给家中总被忽视的二女儿德善偷偷买了蛋糕,而当晚上家里发生火灾时,德善还是被家人忘在了房间里;在《机智的监狱生活》中,沾染了毒瘾的小迷糊在狱中努力戒掉了作为替代品的感冒药,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毒品带来的人生悲剧。

《机智的监狱生活》剧照

剧集对多面人性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所谓“医疗剧”、“家庭剧”等标签的区分,也让“机智”与“请回答”系列作品都呈现出相似而独特的叙事风格。

这种对“人”的关注也启示我们,在电视剧外的真实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会产生那么多戏剧化的反转;无论是什么职业、身处什么环境,“真实”都诞生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而这种真实亦有其被表达与欣赏的价值。

脱离了“职业”的职业剧

医生、律师、法医、公关,聚焦于不同职场的职业剧已成为了当下影视剧创作的一大主题。而获得了高口碑的《机医2》,也为职业剧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职业剧之所以能吸引观众,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特定职业的好奇,另一方面也有人们对职场“宫斗式”勾心斗角的预期。而这两个传统职业剧的主要话题,都不是《机医2》的叙事重点,甚至在剧情中遭到了弱化与摒弃。

在对职场特性的描写上,医生们固然在随叫随到的工作日程中奔忙,但这种忙碌的工作节奏并没有被刻画成一种无私的牺牲。作为主角的医生五人组依然在工作间隙保有各自的个性与独特的爱好,甚至组建了一个五人乐队,在每一集都会排练出一首新曲目,作为贯穿全篇的结构性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人组的乐队

这告诉人们,成为一名医生不只意味着无尽的加班与无私的奉献,他们同样可以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也能具有各不相同的个人魅力。

在对职场关系的塑造上,勾心斗角式的矛盾被大大弱化,这也让《机医2》中的职场成为了一个没有坏人的乌托邦。在互帮互助的同事情中,最令人羡慕的自然是五位主角间的长久友谊,这也打破了许多职业剧以“爱情”为主线的创作思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描述在让角色更丰满立体,也让职业剧具有更丰富的意义。

由此看来,《机医2》在某种意义上弱化了“职业”的特性,而将视角转向对观众来说更为日常与熟悉的话题。而实际上,职业剧原本就不止“科普职业”的功能,更不只是办公室恋爱的背景。

例如,同样是讲述医生故事,经典日剧《白色巨塔》将对职业的探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技艺高超的财前医生着眼于名利、妄图攀爬到白色巨塔的顶端,里见医生则不慕名利、一切以患者为重,作为同期的两人似乎秉持着背道而驰的价值观。

而实际上,财前医生也试图通过击败黑暗的权威、由自己掌控权力,来为里见这样的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病救人的环境。无关善恶亦没有正义与否,两人不同的道路选择却透露出相似的人生信念,这让这部职业剧容纳下了更为宏大的社会命题。

日剧《白色巨塔》

因此,脱离了“职业”的职业剧会离“人”更近,也会在角色的人格魅力中赋予职业更大的吸引力。在《悠长假期》饰演钢琴师的木村拓哉让日本妈妈纷纷送孩子去学钢琴,在《冰上恋人》中对冰球运动员的扮演又掀起一股冰球潮,与其说是剧中对职业的描绘带来了吸引力,不如说木村本人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

日剧《悠长假期》

而打开《机医2》的你我或许无法看到起死回生的潇洒神医,但依然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感动与共鸣。与其说是医生职业展现出的高尚品格,不如说是每个角色作为“人”所具有的美好品质与独特个性。与人为善、将心比心,尽职尽责、关怀弱小,闪耀在细微之处的善意,让这部“全员好人”的电视剧散发出了独特的吸引力。

不是“想成为这样的医生”,而是“想成为这样的人”,这让 《机智的医生生活》在琐碎的日常叙事中,带给我们以温柔而又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