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知乎,收到一个问题邀请,我一看,居然让人有点感叹。

题目问:

实习生应该加班吗?

第一反应:“实习生”和“加班”,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总有点说不出的怪异。

再看看问题的具体描述,原来,题主是一名研二的学生,实习岗位是数据分析,一周三天,感觉无所事事。

自己无所事事也就算了,关键是同项目的人都还是很忙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公司无所事事,只是他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主描述得很详细,有几个关键点是可以注意一下的:

每天上班就感觉是混日子,干一些边角料的活;
不是我不想加班,只是感觉没事干加班也没啥意思;
熬到七点五十,于是就走了……

一般来说,公司招人无外乎这么几个目的:

——活多,人不够,加人;

——找一下新鲜血液试试新业务;

——出于人才储备,和学校有合作,开设了实习基地。

只要公司没有脑子抽风,是不会出钱养闲人的。

当然,个别关系户就不考虑了。

所以,这个问题出在哪呢?

有人说,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劳动法规定了,除医学生外,实习生加班违法。

很对,但没用。

如果单看劳动法就行,996的问题也不会讨论这么久了。

还有人说,看要看你想不想留在这家公司。

如果只是为了拿个“实习证明”,也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既然同项目的人不需要你的帮忙,那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哪怕只是些“边角料”。

这么看也没错,毕竟不是每个人毕业后都选择了从事专业对口的岗位。

但这些似乎都太表面。

在我看来,之所以问出这样的问题,很可能就表明:题主并不知道自己来实习生是干什么。

1、

正巧我本科也是学计算机的,周围同学都是很早便开始了实习。

但是大家的区别很大。

说一个典型的。

当时java是用得最多的,安卓刚刚开始,会的人不多。同学阿维(化名)也是在进一家实习公司后知道的。

原本,一个新手在软件开发上,确实做不了太多的事。

但抱着从java转安卓的学习态度,阿维的表现就和其他人很不一样了。

对同期的人来说,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从“课堂”到“实践”,知道真实的开发流程,避免低级错误。能做到这些就算及格了,剩下的时间再帮忙做点零碎的小事。最后顺利拿到实习认证给学校交差。

阿维却自己买了教材,一边学一边在项目中看,遇到不一样的地方就找人请教,一个月就和其他程序员打成一片。

因为确实有进步,也就有一些正事慢慢分给他做了。

等实习期一结束,其他人还在炫耀自己怎么偷懒就拿到了工资的时候,阿维已经褪去学生思维,俨然是个“职场人”了。

开学后,他和自己的老师商量了一下,依托学校已有的java实验室,新成立了一个安卓兴趣小组。

后来,这个小组招募到了8名初始成员。

大三还没结束,他们就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全国级的比赛,也拿到了二等奖的成绩。

再后来,通过老师的关系结束,实验室能够独立接商业项目了。

等到阿维毕业的时候,实验室已经换了新的场地,为了容纳更多的人。

之后他去了深圳,在一家知名的投机机构工作。

每次有人提到斯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我就会想到阿维,完全符合第一条“积极主动”。

2、

除了实习生视角,公司招实习生,有时候也是为了“观察人”的。

我认识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他每半年就会换一个助理。

当时我也很疑惑,老板招助理,带新人会很不方便吧?

但是他跟我说:

我这个助理岗位,其实是用来观察人的。

创业公司的业务,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如果因为用人不合适拉垮了,后面就很难起来了。

因此,选人是非常关键的。能力不够可以教,性格和习惯却没那么容易改了。

而挑到合适的人,不能只通过面试、试用,而是要和人相处。

理解他的这个思路后,我发现,公司对实习生也是一样的。

不说能有多强的专业能力,就性格、为人、处世,真遇到合适的“好苗子”,对公司来说还是真赚的。毕竟现在人事招聘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选优”的事。

对于帮不上忙,又没有突出亮点的实习生,老板不在于你加班还是不加班。

同样,老板也不会留。

原因不是他不加班,而是看不到留下来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最后

回到最初的问题:“题主并不知道自己来实习生是干什么。”

不说外部条件,有一项东西一定是自己的:时间。

混日子也好,摸鱼也好,在实习期间浪费掉的时间、精力和可能的机会,在后面正式进入职场时,都是要补回来的。

正如一句老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之前网上有一个帖子,说一个大厂的程序员离职,公布了自己的资产——存款、房产、股票等等,只要他不大手大脚,下半辈子的时候悠哉一点过是完全可以的。

面对提问和不解,他说:

我拼命工作十年,就是为了提前赚够钱,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从来没有天上掉的馅饼,收获背后都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