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不只有黄金面具、青铜大立人、扶桑神树,还有你可能一直没听过,但很神奇的“大石璧”。

它为什么神奇?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用途不知。“璧”可以看到下面是一个“玉”打底,所以本来它是和玉有关的,在考古中被发现的也一直都是“玉璧”。

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阴刻纹饰玉璧、陕西凤翔马家庄出土的春秋玉璧、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谷纹玉璧......

它们的作用有5:祭祀、彰显身份、佩饰、砝码的衡、防腐辟邪。

大石璧可能有以上的作用,但因为挖掘出的数量少,挖掘地点的场所不够多样,所以无法判定其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点就是上面有文字。

众所周知三星堆根本没有出土过任何文字,连一些类似文字的刻形都没有。

但在三星堆的石璧上,却有三个歪歪斜斜的“燕三太”,这些字是怎么来的?

是本来刻上去的吗?是古蜀国人民的文化吗?还是后来才有的?是有人对文物进行了破坏吗?

其实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这很明显是现代人的手笔。

那么燕三太是谁?他为什么刻这样的三个字?

还得说到三星堆被发现之初,那是1929年春天,四川省广汉市的农民燕道诚5点就起床了。

勤劳的农民起这一大早肯定是为了那一亩三分地,燕道诚也是如此,这一次他需要给安好的水车淘沟。

水车淘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淘干净淤泥,水就上不来,上来的都是泥巴。

而淘沟的人除了燕道诚,还有他儿子燕保青,两人卖力把车厢提开,却淘越深的时候,锄头突然像敲到了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东西?

燕道诚用锄头拨弄了几下,露出被敲开的洞,他把头探过去,把洞完全扒开,然后露出了里面的一堆石环。

虽然燕道诚和燕保青都是农民,但这么多看起来就不简单的石环堆在一起,他们怎么可能不怀疑下面有宝贝?

燕道诚不露声色,又把东西掩盖了回去,等到晚上没有人,才叫着全家人一起把所有东西都搬回了家中。

在这些东西里,有圭、琮、玉圈、石珠,当然还有石璧。

燕道诚一家人在猪圈挖了个洞,把他们觉得值钱的东西藏了进去,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就堆在院子墙角,比如说那些个石璧。

石璧真的很不起眼,对于专家来说它还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块圆形的石头罢了。

所以燕道诚把一些值钱的宝贝,拿到集市上卖掉了,但石璧之类就很大方地到处送人、送人、送人,也没管自己孙子在最大一块石璧上刻“燕三泰”。

当然他的大方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除了文物贩子之外,其中还有传教士董宜笃。

1931年董宜笃拜托广汉驻军从燕道诚手中借走了5件玉石器,送到华西协和大学给教授戴谦和鉴定。

虽然不清楚其具体价值,但也能鉴定出这最少是商周时期的文物,其研究价值和意义非同一般。

燕道诚一听挖出来的东西原来这么非同凡响,就连忙把剩下的部分文物给戴谦和带去博物馆保存。

与此同时,考古学家意识到这些玉石器的出土地点可能不简单,很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发掘仅10天,就有文物600多件,虽然随后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但经过一代代考古学家的努力,终于有了现在的三星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燕道诚把刻着“燕三泰”名字的大石壁送给了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不过因为想要留个念想,还有一块石璧就一直珍藏着。

那另一件石璧上刻着的正是“燕三太”,也许是那位叫燕三泰的孩子,长大之后终于知道了自己其实是叫“太”而不是“泰”。

最终这件刻着“燕三太”的石璧,也被燕道诚的儿子燕仁安,于1951年捐给了三星堆博物馆,所以三星堆这里的石璧是“燕三太”那块。

怎么说,燕道诚一家其实是功大于过的,那个年代文物保护意识没有,对文物价值的判断能力更不要说。

燕道诚都能把文物拖到集市上卖,说明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挖到的东西是怎样的存在,只当是捡到了一个小便宜。

而其孙子刻字的无意之举更谈不上文物破坏,反而让他们有过的传奇经历被人们铭记于心。

燕道诚后来积极上交,燕仁安的无偿捐献,也是值得不少人学习的大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