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他人或自己的观点、做法或思维过程进行多方位理性客观的评价、质疑、反驳或否定,然后在通过综合分析、比较、总结后作出对事物本质更为准确和全面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倾向。那么这样的批判性思维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帮助又有多大,对我们什么会有什么影响呢?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某个人一点主见都没有,某人自主思维能力低下不能举一反三,和他们共事真累,我们自己也会有这种抱怨的时候。我们通常都希望和有主见的人打交道,有主见的人往往都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多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没主见的人在单独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显得无从着手,毫无章法可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完全抓不住重点,也就很少能完美地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就是没有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从小只是按“海绵式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习/行事,他们被动地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当他们吸收到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他们就越能体会到世界的千头万绪。但如果他们不更进一步,以“淘金式的思维”方式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形成自己的观点,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所谓的书呆子,就会导致接收到什么信息就相信什么信息,信息接收越多就越乱,就越是一事无成。

尤其是现在网络信息时代,任何信息我们都能搜出正的一面和负的一面,就是那些伟人圣人你也能找出一堆黑料,而那些大奸大恶的人也有人给他洗白了。

一个小感冒,百度一下有专家建议你多喝开水出出汗就行,也有专家给你分析出来就是癌症初发期,都让你想交代后事了,你到底该相信谁的。

现在人人都离不开的手机,有专家说有辐射,睡觉休息尽量远离人体,有的又说完全没必要,又该相信谁。

有人告诉你人是平等的,有人说人分三六九等。有人说人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人说人不可能改变。有人说读书无用,有人说人穷就要多读书等等,可以说任何信息都有正的一面和反的一面。那么我们该选择相信谁的,否定谁的,还是直接不选择,仅凭直觉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生活远不是我们选择一下这么简单的事,而是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要我们自己来承担后果,如果我们选择了正确的信息带来了理想的结果当然就是万事大吉,但当我们选择了错的一面导致了不好的结果,我们也就只有自己受着,自己承担后果。而很多后果往往是我们要付出很多代价无法承受的。所以我们希望自己不但要知道该选谁,而且还要保证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才会有一个理想的人生,那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这就是批判性思维重要的原因,它能教会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技能和思考方向,使我们能理想地找到对自己有意义的答案,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成为有思想有主见的人,让我们远离别人的影响和控制,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批判性地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解决和总结问题得出答案。就比如读书有用无用这个问题,在网上一搜读书无用论的文章和理论随处可见,而且他们也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如果我们没有批判性思维,直接选择相信,我们有多大概率会获得理想的人生呢?我们无从知道,但是我们相信了这样的观点,如果多年以后证明是错的,那么我们也就只能默默接受,因为人生不可重来。

但如果我们有了批判性思维,我们就会去质疑很多论点论据,提出问题,比如他们有的论点是多读书出来还不是打工赚钱,那不如直接就去打工赚钱。那我们就要问他打的是什么工?怎么赚的钱?赚多少钱?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以我现在的时代背景还能行得通吗?他的行业在将来会没落吗?他是靠自己白手起家吗?他有家庭背景吗?他的人生和谐幸福吗?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最终分析出来得到的结果是不读书一样的有很大实现的可能,那么我们不读书也没多大影响,照着去做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分析出来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又或者是家庭背景的不同等因素的差距,没有可能实现他说的同样的目标,那我们就还是乖乖地读书的好,我们就不会相信读书无用论,其实这点都不用分析的,如果我们不读书或者是读书少,也许我们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批判性思维,更别说用批判性思维去质疑、分析、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