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如果能了悟“诸法无常、诸苦是空”的道理,解脱身心束缚而沉浸于正法的快乐,即是忍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正如初生的飞鸟禽兽堕落在火中,菩萨看见了,灭掉火,助之脱难,这种救苦救难的恩义,是因为发了慈悲喜舍的道心,即是忍辱。救人急难的善行,若是出于慈悲喜舍心,是真忍辱,若是另有希求,则不是真忍辱。

从事弘法事业,立心劝化无数大众,随时点化他人,假设因此遭到大众的攻讦、恼害,都能忍受,对任何困厄都不起恨意,即是忍辱。

因为人们认知水平的原因,对于正法,不一定一开始就倾心接纳,有时甚至会心生恼恨,例如过去的革命党,在宣传革命道理时,不仅会受官府的追缉,还可能受普通群众的责骂。假设你不能忍受而起恨意,说明你根本没有掌握正法。忍而不恨,是真忍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以平和之心劝化众生,使他们不起恨心,即是忍辱。有的人一开口就遭恨,原因可能是不懂道理,可能是心无善意,可能是态度不好,也可能是口才不佳,那都是修养不到的缘故。

假设能把话讲得让大家开开心心,一定在多方面下过不少苦工夫。如果能解脱爱欲和对尘世的贪恋,教诲众生而行为出众,即是忍辱。僧人出家,忍受各种清规戒律,弘法度人,忍的就是这一种辱。

以平等之心,和善待人,即是忍辱。许多人生怕被人看低,总爱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用不友好的态度掩饰自己的软弱,这是修养不到的缘故。受过苦的人,修炼功夫深的人,能够以平等之心和善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对自己心怀恶毒的想法,意欲加害,乃至砍掉头颅,节节肢解尸体,受到这种对待,仍然心无怨恨,即是忍辱。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大概只有圣贤。

能够忍受一切毫无争议的善法而经常施舍仁慈,即是忍辱。毫无争议的善法有何难忍呢?例如,“人总是要死的”,“人总会变老”,这都是毫无争议的善法,要做到不怕老、不怕死,还是不容易

遵行一切正法,不生颠倒之见,随时做好事,即是忍辱。例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讲社会公德”,都是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人们相信正法,肯做善事,遵守公德,善尽社会责任,但有时候,又心生疑虑,认为“好人无好报”、“我一个人讲公德,有什么

如果能坚信正法,哪怕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愿意做好人做好事,也要将自己当唯一的火种,坚持做好人、做好事,这是真忍辱。

抛弃邪见,发心向善,建立好的原则并严格要求自己,愿意为此忍受到极点直至无我境地,不抱任何妄想,无所希求,也不是全无愿望也不是有愿望,进入空无境地,即是忍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建立好的原则并为此吃苦受累,是为了贪求某些东西,不是真忍辱。但是,做人还是要有愿望的,这个愿望不是为我、不是为众生,而是无人无我,化小我为大我,为了公众共同的福利。这是真忍辱。

有些人却能进入如此境地,例如过去的革命者,既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某个人、某个群体舍生忘死,而是为了全社会、为了全体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不惜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真忍辱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人总能忍受一些辱,也有一些忍无可忍之处,通过修炼,可以是不可忍之事越来越少,这是一项终生的工作,到了无处不可忍时,也就成佛了。

不能忍的地方,正是每个人最薄弱的地方,强者和弱者的差距就在于弱点的多少。弱者事事难忍,很容易被击溃;强者也有软肋,一旦被点“穴位”,也会垮掉,所以说,只有持之以恒地修炼忍法,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