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台单车,外接几个蓄电箱,堪称阿姨的「理财能手」。

夏天来了天气炎热,很多人吐槽自己的命是空调给的。

其实不只是空调、电风扇,生活中有太多便利的家电、电器与电有关。

用电量大,电费自然会增加,这笔支出还是会让勤俭持家的人感到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岛国日本,有一位名叫「藤井智佳子」的作家,她家在2012年后就没给电力局交过一分钱!

可谓是省钱省到了极致,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日本电视台实地探访了藤井智佳子,看看她究竟是如何过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的气温达到35摄氏度,记者走进她家,顿时感到一阵闷热。

她家里不仅没有空调,也没有电冰箱,其他家电都少得可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有个采光不好的屋子,昏暗一片。

没有电,夜晚在这里几乎无法正常生活,也不知道这一家是怎么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头问号的记者刚想问问,突然听到一旁的屋子里传来莫名的动静。

记者过去一看,原来是阿姨在隔壁疯狂踩着单车在发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人均每天需用电400~500W,只要踩上一个小时的单车,可以发电60W,白赚10分之一的电费!

而且每天踩单车不仅能发电省钱,还能帮助阿姨苗条身材,简直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发电,阿姨的省电措施更是五花八门。

在阳台上,阿姨布置了多块太阳能板,有50W的,也有130W和120W的,这些全是老阿姨从二手店以低价淘来的。

天气晴好的时候,一天下来,靠着这些太阳能板就能应付一天用的电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阿姨还想办法收集太阳光来煮饭炖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还用上了一种玻璃管“温水器”。据说只要受到两个小时日照,即使是在冬天也能生产85度的热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阿姨还借助一大一小两个花盆和一些碎石,自制了一个“天然冰箱”。

原理是利用外围大花盆内,碎石之间的水分蒸发,来降低内部小花盆的温度。

这个简易装置能大大延长食物的保鲜程度,直到一家人吃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晚上天黑下来后,家中的照明问题怎么解决呢?

阿姨将插座接上电池后,一盏小小的Led灯就被点亮了!

虽然不是太亮,但足够让人看清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一些小台灯,也同样依靠白天的太阳能充电,用起来挺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姨之所以会过上这种「发电的快乐生活」,是因为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

当时,日本政府在震后采取了“计划停电”措施,实施区域性轮流停电。

阿姨家的电用得有一阵没一阵的,然后她发现,电费从一个月4000多日元降到了2000多日元。

慢慢的,感受到了省电魅力的阿姨,拔掉了耗电量较多的冰箱电源,电费又继续下降。

再后来,索性告别了电力公司,这样连基本用电费用都不用付了,自己发电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姨觉得,每天思考用什么东西代替家电的过程也蛮有意思。

于是,她一直自给自足,坚持到了现在。

至于这些年省下的钱嘛,阿姨用它来了趟舒舒服服的海外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阅读

90后“不堪入目”的抠门行为曝光:当一群高收入者不花钱上瘾后

不管怎么来说,大家可以抽出空闲时间,来看小编的文章,就是对小编莫大的鼓励,不管是每一个点击,或者是每一个留言,都是小编今后创作文章最大的动力,小编将会把这些褒贬成为优质文章的标准,希望可以一直为大家奉献出最好的文章!欢迎各位朋友们来吐槽,小编真是不胜荣幸,小编将努力分享更好的文章给你,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动动手指给点意见吧,小编会虚心接受好好改进

01

最近,在“一条”上看到了一位节欲上瘾的贵州姑娘丁红,平时有多抠门的故事。

她周一进公司,周五才出来,行李就一个背包,晚上铺张瑜伽垫睡在公司里,6年没租过房。

公司食堂包三餐,24小时开放的浴室里配备了洗发水和沐浴露,她就没有其他需求了。

就连洗完的衣服和内裤,都可以直接放在电脑主机上烘干,她也不在乎旁边就坐着部门主管。

有一次她游泳回来,直接把比基尼往工位上一丢,部门主管才哭笑不得地训了她一句:

“红姐!把你的比基尼收起来!你挂到我这边来了,万一我老婆来看到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她跳槽到了一家没有浴室的公司,就在对面游泳馆办了张年卡,还是二手低价买来的。

没有食堂,她就靠着同事们吃不完打包带给她的“剩菜”,度过了2年的时光。

她的物欲极低,即使平时一到周末就去旅行,但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每个月开销都没超过500块钱。

就这样,她渐渐存下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后来用这笔钱去新西兰学习动画,即使学费昂贵也不在话下。

现在的她,在新西兰继续过着“抠门”到极致的生活,而创作的动画作品却频频获奖,在喜欢的领域上逐渐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说:“不用钱、不买东西,我反而变得更快乐了。”

像丁红这样的人,被称为“Freegan”,即不消费主义者。他们戒掉了过度的欲望,提倡极简的生活方式。

他们也许收入很高,但却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吃剩菜、翻垃圾箱、不购物、不生产垃圾......

他们就像《瓦尔登湖》中写的那样:“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有位90后的石家庄女孩乔桑,也是奉行着“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人。

一年多以前,她曾一度沉迷于“伪精致”的买买买中,难以自拔:

比如,每天换着花样戴不同的耳钉,遇到喜欢的衣服一买就是好几个颜色,有严重的囤积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想学瑜伽,就毫不心疼地花了2万多元去报班;想学潜水,就直接飞到菲律宾,花1万多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家里堆积了各种已过期的健身卡、按摩卡,经常冲动购物、不过脑子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带给她更多的快乐,被物质羁绊得太久,她反而觉得更加空虚。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断舍离,生活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搬到了一个新房子里,房间里只摆了一张床、特别简单的一些家具,变得空旷又整洁;

衣柜里只留下每个季节最常穿的几件衣服,每天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考虑穿搭,不会有选择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戒掉了又贵又油腻的外卖,爱上了自己做饭的感觉,既省钱又能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充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变得简单之后,她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平均每周至少看1-2本书,让思想变得更丰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每天早晨5点起来练瑜伽的仪式,也让她懂得了向内探索、多关注自己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说:“学会了不持有的生活方式后,对物品的专注度,对自身及人生的理解都会特别清晰,整个人也会感觉特别清爽,很轻松很简单。”

《沉思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因何而生,因何而活?

我们是在这喧嚣的尘世随波逐流,还是在茫然的空旷与喧闹中,努力寻求灵魂独处时的宁静。

有思考力的人生才是真正光明的人生。我们学会反躬自问,学会与人为友,学会与世和谐,更学会与自己和谐。

可以想见,这样一个自己,一种生活,必将给我们带来比现在更为惬意的体验。

当一个人学会做减法,把生活中那些不重要的部分剔除之后,留下的自然都是最精华的部分。

03

作家贾平凹的小说《暂坐》里,有一位拥有23套房产的女富婆应丽后。

在寸土寸金的西京城里,她的物质条件已经十分令人眼红,光靠收租就可以保证衣食无忧。

然而,人的欲望总是像无底洞,一样东西一旦拥有,就会无止境地想要更多,应丽后也不例外。

她为了追求更奢华高贵的生活,出卖自己的身体去拉拢权贵,换取更多的利益。

后来还对外放出高利贷,却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最后血本无归,自己也欠下了许多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平凹写下这样一段真实得令人扎心的话:

“漂亮女人精致的手袋里,塞满卫生纸,也不敢进澡堂,华丽外套下可能是廉价内衣。

高跟鞋也不敢脱,里面袜子可能都被脚趾戳破几个洞。

越不像艺术家的人,表现得却越像艺术家,越是没钱的却要表现得非常有钱。

这些看似精致的男男女女之所以活得这么累,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怕别人看不起。”

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战坐,何必为了追名逐利而迷失了自己?

人性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满足,而疯狂追逐欲望的结果,往往都是让自己走上一条绝路。

《增广贤文》有云: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过多的物质,对我们来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益处,反而会成为人生的累赘。

一个人内心的充实和富足,才能让其从心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04

2条建议,送给想要让生活变得更清爽、与过多的欲望断舍离的你:

①明白选择悖论原理。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家超市摆出24种果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

实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果酱。你猜结果如何?

第二天卖出的果酱,要比第一天多出10倍。

原因很简单,面对过多选择时,很多顾客本能地会无所适从,心中只有一个妄念:

这24种果酱里一定有最好、最具性价比的一种。如果选错了,岂不是损失?与其如此,不如不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选择悖论: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在曾经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我们的选择是很有限的,桌上菜式很少,只能穿有限的几种款式的衣服。

因此,当进入市场经济,物质由稀缺转向充沛后,我们的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过多的选择产生了新的问题,幸福感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人的内心也是有承重上限的,只有及时清理那些压迫心灵的垃圾,才能有更多空间迎接真正美好的东西。

少即是多,学会给生活做减法,才能拯救自己疲惫不堪的身心。

②学会运用奥卡姆剃刀。

爱迪生年轻时,别人认为他缺乏科学知识,都不怎么看得起他。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生阿普拉,曾与爱迪生一起工作,常在卖报出身的爱迪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学问。

有一天,爱迪生把一只玻璃灯泡交给了阿普拉,请他计算灯泡体积是多少。

在数学上,只有像正方体、长方体、球体、锥体等少数形状规则的物体,才能很快计算出体积。

有些物体的体积虽然能计算,但很复杂,而那些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更是计算不出来。

阿普拉拿起玻璃灯泡一看,发现是梨形的,心想:“虽然计算起来不容易,但难不住我。”

他拿出尺子上上下下量了又量,并依照灯泡样式画了草图,列出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

他满头大汗地计算了2个多小时,还是没计算出来,爱迪生不耐烦了,直接拿走了玻璃灯泡。

爱迪生给灯泡灌满了水,接着将灯泡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倒进量杯里,对阿普拉说,就是这么多毫升,问题解决了。

阿普拉这才恍然大悟,爱迪生的办法才是最简单而准确的。

这就是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简单、直接、有效。

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化后才有利于进行理解和操作,删繁就简,是一种高阶能力。

一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也极其有限,需要用奥卡姆剃刀进行思想上的断舍离。

关注我们大脑的思想,并时时刻刻进行整理,才是让人生变得轻盈易快乐的关键。

最后,分享《阿甘正传》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

“我不觉得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共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图片来自网络,网易信息发布平台,网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果你们还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