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今天《自然·生物技术》发出来的最新论文标题,奇点糕的第一反应是狠狠揉了几下眼睛,肯定是昨晚没睡好出现幻觉了,“生物可吸收性心脏起搏器”?这也能做出来?

确认没看错之后,奇点糕不得不给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点个大大的赞。虽然这种可吸收性起搏器是临时性的,但完全无线、无电池操控,外加5-7周内无害降解的特点[1],比起传统的临时起搏器可是好使多了。

临床上需要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患者既往就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在需要麻醉或手术的时候植入临时起搏器,预防心率太低导致的各种症状;另一种就是在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前,先来一个临时的作为过渡。

但传统的临时起搏器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电源和操作装置都在体外,移动或者搬动患者不慎,就可能导致电极脱位;而拔除起搏器时如果用力不好,撕裂心外膜甚至心肌穿孔都有可能,此外还有感染之类的并发症[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图是旧起搏器实际的使用体验,右图就体现了拔除不慎的结果

所以为了防脱位、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美国西北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开发的这款临时起搏器,在材料上全部选用了生物可吸收材料,比如外壳就使用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成品起搏器非常娇小,长和宽都只有约16毫米,厚度大约是250微米,重量更是只有0.3克,差不多就相当于在心外膜上贴一片纸的水平。在类似体液的pH值和温度环境下,起搏器只要5周就基本被无害降解,7周时就完全消失了

起搏器外壳设计、所用材质和降解过程

把这样一个起搏器植入心脏,显然比胸前或者床边放着操作终端,患者为避免电极脱落不能乱动要好,更不用再去拔除了。而且起搏器还采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以天线接收体外射频传输的能量,从而不再需要电池,也能进行无线操控

这些理论上的优势,肯定还得用一步一步的实验来验证。研究团队首先用小鼠心脏、兔子心脏和人体心室壁切片做了实验,发现起搏器都能够成功被无线激活,并顺利起搏心脏、调节心率。

接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小鼠心脏上时,这种生物可吸收起搏器也能够起到治疗作用,让心脏恢复正常的房室传导模式。对于出现一过性传导阻滞的患者来说,直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可能并没有必要,用这种临时的反而更合适。

研究团队接下来又在狗和小鼠身上,做了开胸手术中植入起搏器的实验,从打开切口、缝合固定起搏器到关胸一气呵成,起搏器也能够被顺利激活,并有较好的输出功率。只要射频天线充分供能,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也更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理想情况下,激活部分还是要离心脏近一点,最好不超过20厘米

在小鼠体内开展的降解实验显示,起搏器在植入第3周后就会被显著降解和吸收,但对周围正常心肌组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或代谢变化,“无害降解”名副其实

而通过对装置外壳的厚度或材质进行调整,配合着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将来医生们还可以精准控制起搏器在体内降解所需的时间,从而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需求,让起搏器“到点下班”。

当然研究团队也指出,目前的可吸收起搏器还只是一个雏形,不能像现有装置那样经静脉穿刺完成放置,必须经开胸手术植入,所以还有一些风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信也不难。

而以开发起搏器的套路,继续用生物可吸收材料为平台,搞出各种植入性医疗设备,将来也肯定不愁卖。诊断、治疗、科研,谁不想要安全无害,方便快捷的设备呢?说不定将来还能白菜价用上

参考资料:

1.Choi Y S, Yin R T, Pfenniger A, et al. Fully implantable and bioresorbable cardiac pacemakers without leads or batteries[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1.

2.Sullivan B L, Bartels K, Hamilton N.Inser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mporary Pacemakers[J]. Seminars in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2015, 20(1): 52-62.

本文作者 | 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