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行人走上宽阔的街道,当刚出北京西站的游客抬头北望,就能看到矗立在中华世纪坛南广场上的这处视觉形象装置——鲜亮起伏的红色在黄色底座上蜿蜒,前面立着一排大字: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6月23日,200余名军休党员在雨中参观展览。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文 | 新京报记者 彭冲

编辑 | 李明

本文4548字 阅读9分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在北京举办。新京报记者从举办方处了解到,展览开幕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接待3万余名参观者,反响热烈。

本次展览从“时代楷模”中选取人物素材,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局、中国外文局、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指导,人民画报社、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承办。

展览分室内室外两个展区,聚焦“改革发展创新者”“逐梦小康奋斗者”“公平正义守护者”“幸福生活创造者”“强军梦践行者”“党的建设引领者”6个单元,探索“现场+”、丰富“基层+”、创新“典型+”,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生动展现了“时代楷模”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情怀,坚毅执着、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踏实干事、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英雄模范、争当“时代楷模”重要指示精神,在重大时间节点,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开展“时代楷模”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让“时代楷模”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标杆。

自2014年以来,中宣部对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响广泛深远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截至2021年6月,先后宣传发布了124名“时代楷模”先进个人或优秀群体。

经过6年多的精心打造,“时代楷模”已经成为规格层次高、宣传力度大、影响范围广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品牌项目,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所推出的“时代楷模”,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可。一些地方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典型活动。比如,以先进模范人物命名工作室、车间班组,组建服务队、成立志愿服务联盟等。更多群众自发自觉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学习践行活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拿出黄金时段,在央视综合晚上8点和9点档来播出“时代楷模发布厅”。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求是杂志拿出重要时段版面、重头文章节目参与“时代楷模”宣传发布,全国超过300家媒体参加“时代楷模”公益广告刊播。

据悉,此次展览从5月30日持续至7月10日,观众可通过网络预约系统预约,凭有效身份证件自主进馆参观。

亮点1

红飘带势如黄河,红星围绕着圣火

一条走势如黄河的红色飘带朝南对着长安街。

6月23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跟随参观队伍和志愿者来到广场最南端的红飘带处,这里是展览的起点。第一站是圣火广场,120余颗红色五角星造型灯围着一簇长明不熄的圣火,灯上闪着时代楷模的名字和先进事迹定位。

“总书记说,英雄模范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闪亮的星。”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划部时代楷模展展览策划、项目经理高翔说道。

脚下是一条深褐色青铜甬道,镌刻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高翔解释称,这寓意着“时代楷模是在大的历史环境下诞生的”。沿着甬道向前走,参观队伍就来到了核心区域——前言区和时代楷模群像墙。

120多位个人或群体时代楷模被划分为六个单元,展览区也相应分成了六个独立区域。每一个单元里,展板相互围合,图文并茂地呈现着人物事迹。

参观者在展板前驻足,听志愿者讲解员讲述这个单元里的楷模故事。

亮点2

设置特色互动体验区,母亲抱着女儿绣党旗

展区二层的室内展厅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

这里放置了120多块平板电脑,可以通过触摸屏幕,观看时代楷模的影音资料。此外,展厅还设置了多媒体体验中心、红色微影院、红色微课堂等环节。

高翔表示,这些是展方特意设置的,“室外展区用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象,给人直观感受;室内互动体验区可以更深入学习,有沉浸感和互动感。”

在“绣党旗”互动体验区,总是聚集着好奇的观众。一面长近3米、宽近2米的“半成品”党旗撑在绣架上。在工作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他们走到旗面边,在金色的党徽处绣上几针。

“不论是大人、小孩、男观众、女观众,都想参加、体验。”今年59岁的刺绣师钱均领告诉新京报记者,她16岁开始做刺绣,曾用细密的针脚绣出布达拉宫的神秘、十大元帅的伟岸。这是她第一次受邀参与展览的绣党旗环节,她把这看作“一种荣耀”。

党旗旁最不缺人们的热情和感动。42年党龄的老太太专程从南方赶过来,“绣党旗时都不愿意走,说是太喜欢了。”还没有绣架高的6岁小女孩问母亲,“为什么要绣党旗?”母亲回答说,“一针一线,代表每个人的一颗向党的心。”小姑娘也想绣,母亲便把她抱起来,小手捏着针,在图案的边缘认真地扎上几个针脚。

有观众担心自己绣不好,犹豫着不敢上前。钱均领就安慰他们,“绣不好的地方我们会重新修补的。”

最后,这面由观展者共同绣出的党旗将被保存在中华世纪坛。

亮点3

50年党龄老党员雨中观展,被楷模故事触动

开展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观展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广场上,每天都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持麦克风向参观者介绍展板上的人物。

时代精神从展板上蔓延开来。志愿者赵硙觉得,最打动参观者的还是广场上的楷模人物事迹介绍。有观者在广场上寻找着“守岛英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展板,对志愿者说,“我看了《守岛人》那部电影,讲的就是夫妻二人守岛三十多年的生活,真的很感人,了不起!我还很想去那个开山岛看看。”

6月23日上午,200余名来自海淀区羊坊店街道的军休党员冒着雨,来到了中华世纪坛南广场观展。

参观完整个展览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今年74岁、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张丽艳仍然显得精神饱满。她对在绝壁上凿出“通天路”的时代楷模毛相林印象很深,“一点一点地凿、一点一点地搬,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有交警崔光日,你瞅着人家工作平凡,但是他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为大家做好事了,点亮了一盏灯。”

看完展览后,张丽艳和同伴聚在广场上合影留念。时代楷模的故事给了老人很大的触动,“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鼓舞我继续发挥余热。”

亮点4

百余位志愿者讲解员,已接待3万余人次

据中华世纪坛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从5月30日开始,观展时间每天9:00开始,17:00结束,周一至周五面向团队参观预约,周二至周日面向个人参观预约。目前,已接待230个团体,约16000人次,散客约20000人次。

负责展览讲解工作的,是一支近两百人的志愿者讲解团。其中,成人志愿者25位,还有150位还在上学的学生志愿者。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志愿者赵硙告诉新京报记者,从展览开幕到现在,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0多位参观者,要讲解20多场。“一个志愿者讲一场要一个小时,讲完了就赶紧回到最前面,再讲下一场,一天下来要讲四五场。有时还会临时加场,有一天一下午就加了4场,很多住在附近的志愿者就跑来救场。”

在接待观众之前,志愿者们也会提前准备,根据参观者的身份调整讲解重点。部队官兵来了,就在“强军梦”部分多讲一点;如果是医务工作者,就多讲讲抗疫群体;要是大学生,就讲讲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坚守脱贫攻坚一线的黄文秀。

志愿者中有不少党员,马秋菊就是其中之一,她觉得光荣也自豪,“时代楷模中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对我来说,能够把楷模的事情宣传出去,也是非常高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30日,志愿者给小志愿者做现场培训。 受访者供图

对话

策展人高翔:设计方案改了十余稿,开幕时像粉丝见偶像

新京报:这次展览做了哪些前期筹备?

高翔: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筹备了近8个月时间。我们前期的设计方案有十余稿,每一稿都有大量调整。这个展览是非常严肃的,楷模的资料,每一段视频、文字都必须准确无误、精益求精。

新京报:收集这些楷模资料时,你有什么感受吗?

高翔:会被楷模的精神感染。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卢永根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我曾经有幸拜访过他广州的家,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空调,一台电话放在一把破藤椅上,电话的塑料外皮都掉色了。

但是你能感觉到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家里有好多书,还挂了孙女的很多证书。他去世前,把自己880多万积蓄全捐出来了,捐给学校、成立基金,帮助困难的师生。

展览策划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感觉很困很累的时候,同事就说,累什么,你看到这些时代楷模,还不得有点干劲儿啊。

新京报:展览开幕那天心情怎么样?

高翔:有点粉丝见偶像的感觉。因为有26位时代楷模来到现场,在策划过程中,每一位时代楷模的故事都深深刻在我心里了,然后终于看到本人了。

开幕式的时候,有两个小学生代表发言,也让我很触动。其中一个小女孩的父亲是警察,看到展览里有警察陈清洲的事迹,小女孩就结合自己的感受讲了一些对楷模人物的理解,说自己以后也想成为警察。我觉得这就是时代楷模精神,在我们身边用实际行动感染带动我们不断前行的楷模人物。

新京报:策划这次展览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高翔:在展览策划执行以及展出的过程中,每一个时间点,我都被时代楷模的事迹所感动。展览刚开幕没多久就到了高考时间,那天我就想到了展览中的一个人物——张桂梅,她在大山里建学校,让上不了学的女孩子接受教育参加高考。植树节的时候,我就能想到三代人不断奋斗、把沙海变成绿洲的“六老汉”。前段时间,中国航天员进入我们自己的空间站,我就想到建造天眼的南仁东。

其实,时代楷模的事迹就是每天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感觉生活被他们的事迹包围着,有切实的温度感染着我们。

6月23日,来访者在室内展区体验党史知识答题竞赛。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讲述

志愿者讲解团:每讲解一次,心中楷模的形象就丰满一次

早上不到八点,马秋菊就到了。

拉上红色工作服的拉链,戴上工作证和麦克风,马秋菊沿着展览线路走了一圈,检查每一盏灯和每一块电子屏。她是时代楷模展览的志愿者讲解员,也常担任小组长,如果有人临时缺岗,她就补上去。

八点四十五分左右,她就要回到参观入口等候——再过15分钟,第一批参观者就要到了。她将带着他们走完全程,同时介绍时代楷模的故事。然后,再次回到入口,迎接下一批参观者。

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不喝水、不打伞,夏天的宽阔广场上,烈日就在头顶,他们会把少有的阴凉地留给观众。志愿者马秋菊曾经中暑,但在她看来,讲解就是“累并快乐着”。

事实上,从2月份开始,志愿者们就开始为讲解这次展览做准备。

为了把楷模故事讲得更饱满,志愿者刘淑华看了很多影片资料和报道。后来,在和观众交流时,她也根据观众的兴趣不断揣摩,“我走路、洗衣服的时候,都会在心里打腹稿,怎么让讲解更有逻辑,语言更干净。”

这样的用心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一次,刘淑华接待部队官兵,“那么热的天,在展板前,他们是整整齐齐地列队。”遇到下雨,志愿者们穿着一次性雨衣,帽子一直往下掉,“有一个小伙子就主动走过来,一路给我打伞。”讲解完,常有观众要给志愿者买水,合影的时候也把志愿者拉到中间。

开展二十余天,刘淑华已经讲解了近百场,她觉得自己还没讲够,“每一次讲都很感动,越讲心里的楷模形象就越丰满,在心中像一座山一样。”

洋葱话题

你对此事怎么看?

视频寻亲后,她找到了失散26年的家

徐闻菠萝火了之后

小区里住进了肿瘤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