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我有点抑郁,半夜里睡不着,就索性起来拉着我的阿半谈心。

我问:

你说,咱俩一样用心做内容,为啥你就是“行业头部”,而我却只能做“行业胸部”呢?

阿半听了一哆嗦,赶紧撩了撩他只在夜里才穿给我看的Beijing Bikini,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反问我:

你是“躺着”写稿的吗?

我一愣,U1S1,我躺着只是为了和你睡觉,但写稿的时候一般是坐着。

半佛摇摇头说:做内容一定要学会躺着。

我一直都是“躺在舒适区里搞创作”,只用我舒服的方式,写我觉得舒服的稿子。

对的东西,一定做着不会太累,如果你觉得太累,就说明还不太对。

这几句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1

这些年,社会上最主流的论调都是鼓吹“走出舒适区”。

但实践的经验却告诉我:

躺在舒适区里做事情,才最容易出成绩。

为什么?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如果在你最熟悉最擅长最舒适的领域,都搞不出成绩来,凭什么你会觉得“走出去”就能有收获?

学生时代的考核方式给很多人养成了一个极其错误的认知思维:

不能偏科。

甚至有一个所谓的“木桶理论”:不管长板有多长,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只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它试图证明一个道理: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更容易成功,而那些有“短板”的人很难有大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真的是这样吗?

有短板的木桶就不能多装水了?

其实未必:

换个姿势,一样很能“装”。

职场厮杀,关键还是看你玩儿的“竞争策略”。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社会上各个领域真正混的好的恰恰是那些有“一技之长”“在某些领域有天分”“长板足够长”的人。

各个领域的人尖,往往都是“一根长板打天下”,而“没有短板”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我想说什么呢?

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修炼长板”,很多时候要比折磨自己,逼自己走出去“盲目拓展舒适区”有用。

内容创作是这个道理,职业发展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2

我有个坚持了很多年的自我管理原则:“带宽理论”

人的精力就像一条宽带,荷载能力是有限的。

带宽多分给A一些,必然B就得少分配一些。

所以人一定要有管理自己“荷载”的意识,在精神层面“断舍离”。

要像“投资”一样,慎重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把好钢用到刀刃上。

技能发展最忌讳“摊大饼”。

什么都尝试,什么都通,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精,最后发现啥都能干,但到了专业领域又完全不能打,干什么都是个“票友”的水平。

最后只能做木桶了。

尤其是对于创作者来说,大家关注你是为了看你的长板还是短板?

你只要成为你那“一小片天”里最闪的一颗星就足够了,不用非得在哪里都闪那么一下,完全形不成记忆点。

你只要能保证,在自己擅长的、做的舒服的领域,深入下去,做到“足够好”就完全够了。

3

舒服,才是第一生产力。

我是很晚才认识到这一点,我发现这么多年下来,凡是我觉得痛苦,累,需要坚持的事情,即便花很多时间去做,大都不了了之,没啥结果;反而是那些真正喜欢,做着舒服的事情,长年累月,最后搞出了点名堂。

我做内容也是如此,我小学三年级就戴眼镜了,因为从小就喜欢看书,看各种书,啃家里一切有字儿的东西,经年累月的看,最后自然而然就在文字上有所擅长。

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

我们都知道那个“一万小时定律”:

对某个领域投注一万小时的训练,你就有机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但问题是,如果过程太痛苦,这一万个小时要怎么坚持呢?

大部分的半途而废都来源于此。

搞舒适区之外的探索,有个最大的问题:拧巴。

人搞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就容易拧巴。

如果一个创作者写太拧巴的东西,你写着累,读者看着也累。

更要命的问题是:这么拧巴,就算有结果,你要怎么坚持下去呢?

好不容易痛苦的肝了半个月,搞出来一条爆款,然后呢?

继续痛苦的去肝?

这种东西是没有长性的,而任何领域想要做出成绩,都离不开经年累月。

人啊,就不能太为难自己。

雅一点这叫“热爱”,通俗一点理解,就是“舒服”。

做着舒服,才有持续的投入,才有精进的前提。

4

这几年我一直很重视“创作体验”这件事情:

尽可能的消除工作之外一切能给我造成不适感的一切阻碍。

我讨厌上下班和通勤,于是我把工作室搬进了商圈里的一间两层公寓,平时在一层办公,累了就直接到二层休息,尽量避免通勤给我带来的无意义的折磨。

健身对我来说是个“时间成本很高”的事情,所以我选的健身房就在楼下,五分钟就能到,尽量减少往返折腾给我带来的“不舒适”。

觉得举铁过于枯燥,我就去练打拳和游泳,尽可能的让运动的过程多一些反馈和趣味。

这种主动在生活中“创造舒适”的意识很重要。

尤其是电脑,作为我最主要的生产力工具,我投入的精力去“折腾”的时间是最多的。

因为要兼顾文字创作的轻便和视频创作所需的性能,我一直在尝试最优解:

从自己组装性能溢出到满地乱淌的主机搭配一个4K的16:9带鱼屏,到尝试便携轻便的“超极本”,再到尝试平板电脑二合一的“变形本”,再过渡到发热巨大,充电器比脸还大的“游戏本”,但是对于创作来说,屏幕,续航,性能,便携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5

如何选择一台各方面恰到好处的“创作本”,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创作的需求是什么?

首先,屏幕要大,避免查资料、码稿子看花了眼;

其次,携带便捷,随拿随走,并且具备较好的续航能力;

最后,硬件要强,不管是图文还是视频都能顺畅处理。

在我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对比后,我发现了一台专为创作者量身定制的“高性能创作本”:

灵越16 Plus

男人向来喜欢追求大的东西,房子要大,车子要大,电脑屏幕也要大——灵越16 Plus配备16英寸机身,搭载3K视网膜全面屏和16:10黄金比例。

屏幕够大,视野够清晰,看剧欣赏人类艺术的时候才得劲,避免看花了眼,平时写稿查资料的时候还能分个屏,提高下生产效率。

再加上硬件级防蓝光技术,防蓝光屏护眼不偏黄,写稿做视频的时候能更好地保护眼睛;同时具备10亿显色100%s RGB高色域,高亮度大屏幕,逆光也清晰。

视野和画质双重Plu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作为轻薄本,戴尔灵越16 Plus全机轻至2kg,薄至16.8mm,配备86Whr大容量电池,并且支持快充。

想找到一台性能强劲的电脑很简单,只要钱够多,游戏本和台式机都可以解决,问题是,对于我这种需要时不时四处跑的人来说,带着这些笨重的家伙太麻烦了。

一台兼具“轻便,大电量,长续航”的电脑,很多时候对于我来说才是刚需,即便外出也能随拿随走,不用背着电源线到处跑,开机即创作。

此外,戴尔灵越16 Plus具备Studio级创作性能——RTX3060独立显卡+32G大内存+英特尔11代标压处理器,能够稳定快速处理高分辨率、大特效文件,多软件运行依旧流畅,平时创作的时候PS/PR/AE全开也没压力。

而且做视频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电脑卡顿出各种幺蛾子,只有足够强劲的性能才能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而不会卡死在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

整体的特性非常符合它的定位,就是一台适合创作者的“创作本”,可给我们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生产环境。

更多产品信息,可以搜索【戴尔】公众号进行了解,里面还有很多新品和定期福利推送哟~

当然,也可以到戴尔新店限时有机会领取大额优惠:

购前先领券:

满3000减100、满5000减200、满7000减300、满8000减400

买越多省越多,全场可用。

除此之外购机还有机会获得专享礼:

买XPS15/17新品送索尼耳机+便携套装;

买灵越Plus新品送限量包鼠套装;

买游匣G15指定机型送同色系无线游戏鼠标。

当然还少不了尊享福利:

晒单最高送100元话费+99元享原厂专家24×7陪伴支持。

生产够舒服,才能产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