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之争

朱元璋在世之时,为了边疆稳定设置了“九王巡边”的保疆政策。朱元璋去世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作为晚辈却非常忌惮手握重兵的叔叔们,他采取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削藩建议,在经历过蓝玉案后,明朝廷中可堪大用的名将已经寥寥无几。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于北平起兵发“靖难”之师,四年后,朱棣攻破南京并顺利登基,改元永乐。

明朝历史上第一次叔侄之争以朱棣完胜而告终,但是也给他的儿子朱高煦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后,朱瞻基即位,作为皇叔的朱高煦一直觊觎侄子的皇位,他也想效仿朱棣来一次“靖难”。可惜朱瞻基并非是文弱的朱允炆,宣宗时期的内阁成员是以杨士奇为首的“三杨内阁”,“三杨”的执政能力远超齐泰、黄子澄等人,一介武夫的朱高煦也远远不及朱棣有谋略,所以当朱高煦动谋反的念头之时,已经注定了他的败局。朱高煦之乱在朱瞻基的御驾亲征面前成了一场闹剧,很快就被平息。

仁宣之治

明朝建立之初,经过朱元璋与朱棣的苦心经营,明朝版图基本确定。在经历多年的战乱后,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朱棣即位后,仰仗着强大的国力,推动了一系列国家工程。北京城的改建、南北两京的设立、运河的疏浚、郑和下西洋以及五征漠北,这些功绩的背后,都是对明朝国力的一大考验。明朝执政政策如果不能及时转向,很可能就会面临秦和隋朝同样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高炽即位后开始推行民休息的政策,由于身体的原因,朱高炽在位仅不到一年就驾崩。年轻的朱瞻基延续了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注重兴修水利。

“民以食为天”,以农耕为主的封建时代,皇帝的政绩主要还是看农业方面的作为。仁宣二帝通过政策调整,革除了前朝积弊,在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启用“三杨内阁”开创了明朝最辉煌的盛世时代。

艺术家皇帝

朱瞻基还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斗蟋蟀,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促织天子”。他的艺术天赋不在宋徽宗之下,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琴棋书画而玩物丧志。他的传世作品《武侯高卧图》、《瓜鼠图》、《双犬图》、《花下狸奴图》、《戏猿图》等并不逊于各代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监内书堂

建立太监内书堂是朱瞻基的人生中的一个污点。

宣德时期,内阁制度进一步发展成型。内阁将的奏章的处理建议以小纸条的方式贴在奏章上,最终的处理意见由皇帝以红笔批改,皇帝为了省事,将批改意见口述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笔。为了提高太监们的文化修养,朱瞻基还专门设立了宦官学堂(内书堂)。

这一改革的出现,太监的地位逐渐提高,明朝中后期就出现权势熏天的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

不可否认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位极为聪明的皇帝,他与明仁宗朱高炽共同打造了仁宣盛世,同时他也解禁了太监参政的权力,为明朝留下了宦官乱政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