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能够躬行忍的人,才能够称之为有力量的大丈夫。如果说他不能欢喜地忍受别人恶毒的骂声,如同喝蜜糖水一样,那么他就没有真正得道,不能称之为智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心学习,自古都是“大丈夫的事业”,对别人的恶毒打骂,不仅要能忍,还像喝蜜糖水一样甘甜,这样的境界,大概是忍的最高境界了。但是,修行忍法,只能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提升境界。其实,忍大致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生忍。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忍受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与考验。处于“生忍”境界的人,有明确的“忍”的观念,将“忍视为一种有益的修行,并且知道为什么和怎

“忍”对他们而言,可能会带来痛苦,却是他们愿受的苦,好比打球的人为练好球吃苦、习武的人为练好武功而吃苦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想成就大业,首先必须征服自己,有效左右自己的情绪,这就要从“忍”字上下工

大部分人到不了“生忍”的境界,为了保住性命,对别人的欺辱,还是会选择忍耐,例如韩信受“胯下之辱”,历来被人们视为一种值得称道的理性

也有人讲气节,坚持原则,宁死不屈,同样是值得称道的行为;尤其是为大义宁死不屈,更是英雄行为;还有的人讲面子,为了面子不顾生死,就不值得称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部分人为了事业发展,对别人的欺辱,假设不太过分的话,都会选择忍耐。例如,有的老板、上司德行差,经常骂下属,下属心里有气,但通常会忍气吞声。但也有人会据理力争,甚或甩手而去。无论怎样做,都难说对错,只是一个选择倾向。

“生忍”是主动选择忍耐,而不倒“生忍”境界的人,是被动选择忍耐,同样是忍,性质截然不同。对一些事关原则的问题,对一些伤天害理的行为,如果被迫选择忍耐,其实不是忍,而是怯儒、逃

假设有胆量、有力量的话,应该选择反击,而不是忍耐。假设没有力量,日后有机会的话,也可以还以牙眼。许多人不主张报复,哪怕对方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也主张宽恕,这是奴隶的观念、绵羊的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当·斯密说得好:“一个不能防御自己或为自己复仇的怯懦者,分明缺乏了人类本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让胡作非为的人受到惩罚,本是一种社会责任,宽恕却可能成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行

如果你没有达到“生忍”的境界,以忍为苦而不是以忍为乐,那么,对那些不该忍且可以不忍的事,没有必要选择忍耐

第二重境界:法忍。处于“法忍”境界的人,明白事物的因果,能有效克制贪嗔痴俱毒,对难忍之事,视为自然,安之若素,不生嗔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重境界:无生法忍。到了“无生法忍”境界的人,已悟“无生亦无灭”的真谛,对于外境,无论尊敬赞美,还是恶毒的骂声,都视为自然,以平常心对待,忍而不生忍的观念,也就是说,从表象看,真的忍受了;但内心根本没有忍的感觉,好像一阵微风吹过,受了却像没有受一

做人,当按自己的境界做事,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没有必要假装高人。但是,为了提升自己,模仿高人,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