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4年,赵国都城邯郸。

因此前赵成侯挑衅魏国霸权,进攻魏国盟友,引起了魏惠王的不满,遂派魏国上将军庞涓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魏军主力进攻赵国,不久便兵临城下。

在那个时代,经历了魏文侯时期李悝变法的魏国,迅速走向了富强,如日中天,连齐国、楚国、秦国这些老牌的诸侯国纷纷在魏国面前折戟。赵国多次向各国求援,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邯郸城在内外交困之中陷落,天下人皆以为赵国将会是继中山国之后,又一个被灭掉的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就在这时,齐威王趁魏军主力深入赵国境内之际,命大将田忌、谋臣孙膑率军直取魏国国都大梁,随后又派偏师与宋、卫两国大军汇合,进攻魏国重镇襄陵。

在进入魏国境内后,孙膑利用老同学庞涓轻敌骄横的性格弱点,一举在桂陵全歼魏军回援的先头部队,俘虏了庞涓,史称“桂陵之战”。

但是,这一战并未使得魏国伤筋动骨,赵国都城邯郸、魏国都城大梁皆在魏国控制之下,魏军主力正在向卫齐边境集结。为了阻止魏军主力突入齐国境内,齐威王君臣集结主力,大举进攻魏国重镇襄陵,迫使魏惠王放弃了进攻齐国本土的打算,转而派主力驰援襄陵,双方在襄陵激战数月不分胜负。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向韩昭侯借兵,一举击败了齐、宋、卫三国联军,齐威王无奈之下,只能请楚国出面调停,以齐国释放庞涓、赵国签订城下之盟为代价,换回了邯郸城以及各国退兵休战。

襄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但是齐国对天下霸主这一地位的冲刺,才刚刚开始……

时间来到了十年后,公元前343年,因申不害变法后,韩国国力大增,韩昭侯意欲挑战魏国霸权,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一来是为了弥补在桂陵、襄陵两战中的损失,二来则是为了稳固魏国的霸主地位,魏惠王先下手为强,调集举国精锐,大举进攻韩国,很快便包围了韩国国都新郑。无奈之下,韩昭侯只得遣使向当初敢在桂陵之战中挑衅魏国的齐威王求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与当年桂陵之战同样的境况,齐威王依旧选择了对齐国利益最大化的方案——等韩国与魏国拼得你死我活之时,再度出兵直扑魏国大梁。

这一次,魏惠王和庞涓充分吸取了十年前桂陵之战的“教训”,不再轻装简行,只调集部分兵力回援大梁,而是集结全部主力,从容回师。可是,面对齐军的刻意示弱,刚愎自负的庞涓再度犯了兵家大忌——轻敌,导致自己和魏军主力在马陵遇伏,魏军主力全军覆没,庞涓被迫自刎。

随着马陵之战的落幕,曾经那个独霸战国数十年的魏国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之中。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被魏国压制了几十年的秦楚两国趁机于河西、襄陵两地大败魏军,给了魏国最后一击,至此,魏国霸业土崩瓦解,天下进入了秦、楚、齐三强并立的时期。

在秦、楚、齐三强并立初期,秦国尚未彻底收复河西失地,无暇东出争霸,而楚国却正值宣威盛世,国力达到了历史顶点,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一度成功压制住隐隐有了称霸天下之势的齐国。

可惜的是,谥号同为“威王”,齐威王的继任者是一代英主齐宣王,而楚威王的继任者却是那位客死异乡的楚怀王。诚然,在楚国数百年的历史上,楚怀王的表现也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但是在那个大争之世中,作为守成之君的楚怀王对于全盛时期的楚国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在马陵之战的二十多年后,曾经联手摧毁魏国霸业的三大强国发展最终走向了两个极端——秦、齐两国在秦惠文王、齐宣王的带领下迅速走向了强盛,积极参与中原争霸,而楚国却在宣威盛世后,国力如江河日下,再也不复当年的强盛。

等到楚怀王意识到楚国国力衰退之时,楚国已经无力压制秦、齐之中的任何一国,而此时秦国意图染指早就被楚国视为囊中之物的巴蜀之地,楚国又无力阻止,只能联合齐国,攻占曲沃等地,切断秦国东出触角。

为了瓦解齐楚联盟,秦惠文王君臣便使出了一记“不讲武德”的外交欺诈——以六里地诓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最终引发了蓝田之战,楚国元气大伤。在这一战的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01年,楚怀王激怒了秦齐两国,导致楚国主力在垂沙被全歼,楚国全面衰败,天下进入了秦、齐两国争霸的时期。

可就在这时,齐国迎来了一位行事不顾战略大局,只顾蝇头小利的“邪王”——齐闵王。凭借着此前数代君王的积累,齐国先后击败了秦、燕、赵等国,一度打得同样不可一世的秦昭襄王割地称臣,而后于公元284年独吞了宋国这块肥肉,独占了富庶天下的淮泗之地。

可是,如此一来,齐国便得罪了天下各国。齐国纵然此时仍是天下霸主,实力稳压其余任一诸侯国,但是只要各国联手,齐国势必招架不住,再加上齐闵王多年以来穷兵黩武,齐国百姓早已厌倦征战。

在这些的因素作用之下,齐国于济西之战中惨败,几近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