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作为军人荣誉的重要组成,代表着国家与政府的认可,是无数战士梦寐以求的东西。1955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举行了大规模授衔仪式,以表彰这二十余年来为新中国诞生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不过,除了这次众所周知的大授衔以外,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军就对几个人授过一次衔。

1945年,日本侵略者逐渐已露败亡之势,尤其是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后,美苏两国将重心转移到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灭亡就已经进入倒计时。在苏联红军的出兵帮助下,东北地区也逐一收复。二战后东北地区留下的大量物资应该怎么处置,中共与苏共之间又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合作态度,也就成了当下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中央派遣了陈云、叶季壮、彭真、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这六人,组成一个特别小组,赶赴沈阳和苏联红军进行沟通。为了和苏联方面的代表相匹配,中央特地为六人授予了军衔

其中陈云、叶季壮、彭真三人被授为中将,伍修权是少将,而段子俊、莫春和则成为了上校,他们也是我军第一批获得军衔的人。在军衔最高的三人中,陈云与彭真都还算熟悉,而叶季壮这个名字大家就有些陌生了。

叶季壮出生于广东的一户农民家庭,自幼丧母。虽然出身不好,但家里咬着牙送他上了私塾,而叶季壮也很争气,不仅考上了政法学堂,毕业后当了见习法官,还开办学校,帮助像他一样的贫穷少年接受教育。

1925年,叶季壮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一众开国元勋中也算老资历了,而且后来他还先后参与了广州起义百色起义,一直都是红军高层的重要成员。不同于其他人,叶季壮很少上前线,但对红军的贡献却是不言而喻的。自百色起义开始,叶季壮就一直负责为红军筹备物资和军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中,叶季壮作为总供给部部长,负责长征期间的后勤补给。而大家都知道红军当时的情况有多困难,为此他殚精竭虑,精打细算,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竭力供应长征途中的需求。随着红军各方面军胜利在延安会师,中央在建设新根据地时,也重新规划了新的组织结构,成立全新的后勤部,至于部长一职,当然还是叶季壮同志。

在抗战期间,叶季壮一如既往地负责了八路军的后勤工作。尤其是在国民党封锁了我军的物资补给后,叶季壮带领战士们开垦荒地,发展纺织、棉被、制药、造纸、制盐等各种基础物资生产工厂,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解决了我军的物资困境,让八路军能够自力更生。因为出色的后勤能力,叶季壮被人起了个“红色大管家”的绰号。

随着日寇在东北地区的败退,作为日寇在中国经营了多年的大本营,在东北地区遗留了大量的物资,这也成了各方势力的焦点。谁能得到这些物资,就能在东北地区的争夺中取得优势。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的蒋介石一直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因此才有了我军派叶季壮一行人前往沈阳的事。

虽然只是临时授衔,但这也可以看出叶季壮的地位,而且在开国上将之中,张宗逊、洪学智、杨至成三人也都曾担任过总后勤部长一职。只可惜新中国成立后,叶季壮离开军队,转任了贸易部长,而脱离军队后自然就不能参与授衔了,否则叶季壮很有可能成为开国上将。

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对一支军队来说至关重要。而叶季壮同志虽然错过了授衔,但他自参与革命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地站在后勤的位置上,默默为全军输送粮草军饷枪械等物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尽管他没有亲自站在前线杀敌,但前线的每一笔战绩都离不开他的辅助。这样的功绩,应当被历史、被人民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