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历史,茶文化一直伴随着,茶具也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而建盏正是这个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盏曾在宋代茶器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皇帝认可的受欢迎的茶具。那么,建盏中的“盏”究竟有什么含义吗?“盏”代表的又是什么茶皿?

先秦时期,茶还不算是主流饮品,喝茶所使用的器皿往往与酒皿混用。秦汉开始,茶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形成了特有的器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唐代,饮茶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流行。随着陆羽《茶经》问世,人们更加注重茶的品味、茶道的内涵、饮茶时的讲究,喝茶也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习惯。与之相适应的是,茶器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那时的茶具被称为“碗”、“瓯”。

宋代之前是以煎茶为主,讲求茶汤的色泽和变化,为此茶皿有碗口大、器型低的特点。喝茶就行喝酒一样,具有豪饮之风,当然这也与早期民风、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变的内敛、沉稳、精致和儒雅,加上斗茶风气盛行,让传统的茶碗无法满足斗茶爱好者的需求。所谓好茶配好器,“茶色白,宜黑盏”的需求,让建盏成为最适合斗茶的器皿。

变幻莫测的色彩和自然天成的斑纹,都为建盏谋得了一席之地。在佛教与道教的盛行之下,建盏的千变万化也成为不少哲学家探索纹理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深受理学影响,建盏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之美和质朴之美,与那时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差别于唐代的豪放张扬,茶碗的大气与豁达,宋代建盏更多突显的是收敛与精致的风气。从茶碗到建盏再到茶杯,茶具器皿的变化,似乎看到了时代也在不断变化。

如果是一个没有接触过建盏的人,看到传统建窑束口盏、撇口盏的尺寸,恐怕第一反应就是叫做碗。疑问也随之而来,即使宋代的建窑几乎都在烧这样的器型,为何还要统称为建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唐代以来,茶文化日益繁荣,茶具技术发展迅速,不同朝代对茶具有不同的雅号。唐代的的茶具通常被称为“茶碗”、“茶瓯”,唐诗中“茶瓯”比“茶碗”更经常出现。

到了宋代,“茶盏”成为最普遍的说法,但茶瓯、茶碗并未彻底消失,描述建盏的诗词文章中,也有也有“兔毫紫瓯”等说法。

明清时期,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茶器尺寸明显缩小,观感上较唐宋的大尺寸茶碗小得多。这个时期的茶具多被称之为“茶杯”,虽然也会将茶盏作为书面语,但本质上与宋盏唐瓯有明显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建盏最合适的称呼就是“盏”。既雅致又通俗,既适用于书面语言,又朗朗上口,既是贯通古今,一脉相承,又表达简洁、没有歧义,包存极大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