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高原杨柳青青,麦苗吐绿,温暖的阳光洒向青海省大通县逊让乡上后拉村连绵起伏的山岭沟壑间。为了迎接旅游旺季的到来,村里男女老少一派忙碌。清扫街道、布置摊位、准备烧烤工具、讨论生意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端午小长假来到七彩木屋的游客

而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作为碧桂园大通县乡村振兴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的负责人,张重庆带领帮扶团队扎根青海大通近2年,让上后拉这个上山爬坡、靠天吃饭的穷山沟,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村”。

重返“农门”

上后拉村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大通县,海拔高,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是典型的青海农区深山村,全村 56 户人家都是靠天吃饭。“上山爬坡,挑担吃水,产业不起色,致富没门路。”这是人们多年前对这里最深的印象。也因此,家家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通县逊让乡风貌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通人,从小就目睹过父辈们为生计而承担的辛苦,因此跳出农门是家人对我最大的期盼。”,碧桂园集团驻大通县项目负责人张重庆回忆说,当自己跳出“农门”后,却突然发现,逃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让偏远穷困的“农门”变成富庶繁荣的“龙门”才能真正改变农村家庭的生存状态。于是 大学毕业后,张重庆就投身进公益扶贫事业。

2019 年底,张重庆已在碧桂园江西兴国驻点帮扶 550 天,当接到公司的新任务——远赴青海大通县驻点帮扶,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慨。“做了多年的公益扶贫工作,现在终于有机会为家乡做点事了。”

当再次回到熟悉的家乡,张重庆看到,儿时的雪山美景依旧,但是村子里非常冷清,经过走访,张重庆发现“除了走出去,留在这里的人,要改变生活,除了几亩地,致富的出路依然很少。”这也让自己有了更 大的决心“一定要干出点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期间仍奔走在雪地里去送物资的张重庆

碧桂园扶贫公益岗“老村长”李栓录回忆着张重庆初到村子时的情形说道,张重庆刚回来那会儿还正赶上疫情,封村封路以后,家家都担心未来的收入问题。如何让村子多一个增收的门道,便成了帮扶团队的工作重心。

打造“网红村”

2020 年5月,随着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省内游兴起,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大美青海 旅游净地”——青海人游青海活动,同时上后拉村就位于逊让乡打造的万亩油菜梯田的核心区,正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逊让乡万亩油菜梯田

根据以往的经验,村里想建一栋 2 层的楼房,一层餐饮接待、二层客房住宿,干净整洁,方便舒适。但是张重庆和项目组讨论发现,这样做一是缺少特色,二是市场认可度也很难把握,后期运营也是个大问题。

“村里才开始起步发展乡村旅游,如何吸引游客才是重点,同时,村里缺乏专业人才,应该降低运营难度。” 要说服村里,统一意见,并不容易。为此,张重庆组织项目组和村干部一起,先对西宁周边现有的旅游形态做了调研,通过考察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和案例,最终确定在村庄林地里建设“七彩木屋”自助烧烤/租赁的旅游业态方案,并设计了 7 座颜色各异,样式可爱的木屋形态。游客可以在这里聚会、野炊和烧烤欣赏乡村美景,而充满童趣的七彩木屋不仅能满足游客拍照打卡的需求,也能改善村容村貌,为村里增加旅游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重庆和村干部讨论七彩木屋建设工作

为了尽快完成项目建设,抓住 6-8 月的旅游旺季,张重庆和村里商议,组织招募贫困户和困难家庭劳动力来参与项目建设,并按照出勤发放工资,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就起来了,还能帮不少家庭实现增收。

而组织工作就交给了“老村长”李栓录,“他有着 30 多年建筑务工经验,作为村里老人也有威望和资历。”

“真是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上了。”贫困户白三元患有高血压病,妻子患心脏病,都不能外出打工, 参加了七彩木屋建设工作,一个夏天就增收了 4500 余元,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成后的七彩木屋和观景台

在大家的积极推动下,项目 5 月进场施工,加班加点,6 月底就建成交付,7 月中旬正值近郊、短途游的旺季,七彩木屋也正式投入运营。站在观景台,近瞧可见万亩梯田花海,远看可见到群山巍峨。

同步项目组也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助力上后拉村完成环境整治工作,对房屋、墙面做了修葺美化,全部刷上了具有乡村特色的艺术墙绘,为村子锦上添花。随着游客们的打卡传播,每逢周末,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丽的上后拉村墙绘

“没有想到,能有那么多人来。”留守妇女刘富存回忆说,“以前每年也有人来村里游玩,但是人很少,所以村里最初说要搞旅游,我们大部分人心里也都是观望。”

谁也没想到,这个夏天,上后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木屋烧烤院甚至出现了一房难求。而大量游客的到来,也让村民们萌发了创富的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后拉村村民正在售卖自制的手工艺品

作为村里做饭的一把好手,在项目组的动员下,刘富存第一个在村里摆起了小吃摊。最初也是怕卖得不好,被村里人笑话,结果,“20 天左右就赚了 3000 多块钱”。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白玉祥卖起了卤肉,小卖铺把烟酒零食拿到广场售卖,村里的刺绣工艺品、“沓合儿”特色锅盔都被摆起来售卖。曾经冷清的小村庄,一下热闹了起来,大家的笑容也多了。

虽说开始运营比较晚,但一个旅游季下来,七彩木屋还是为村集体增加 2 万元租金收入,运营者带动村民增收 3 万元。项目组结对帮扶所在乡镇共接待游客 10 万人次,创造 220 万收入。

让村子“富起来”

首个项目实践成功,给了张重庆不小的鼓励。但是“要真正拉动村民实现产业转型和增收致富,还得丰富旅游业态。”于是,2021 年张重庆又带领项目组启动了民房改民宿和农家乐、特色养殖、改造经营性摊位等项目。

2021 年初,项目组开始动员村民参与农居改农家乐项目,由项目组提供部分资金和培训扶持等支持,先后有 7 户农户表达了建设意愿。借着碧桂园 4+X 扶贫经验,张重庆希望通过培养致富带头人,来实现逐个项目的稳步落地。

“为了把第一家农家乐打造成功,发挥示范带头的作用,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去年摆摊增收的刘富存家,刘富存的丈夫白国成曾经是村里的村干部,有能力、有威望,是个最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中的白国成家

方案沟通之后,改造工作很快就启动了,完成后,这将成为上后拉村第一家投入运营的农家乐,同时还能带动村民农副产品的销售。

而让白成国意外的是,“碧桂园扶贫团队,不光是提供设计方案,还支持了我 将近5.5万元的改建费用,带我们参观了很多外地的农家乐,人家好的经验我们实际走访体验,实打实学到了办法,心里更有了做事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中的白国成家

今年 3 月,项目组还为 3 个帮扶村 22 户建档立卡户免费发放了 660 只鸡苗,为下一步开展乡村特色旅游提供优质农产品。

7月将至,白成国的农家乐很快将建设完成,七彩木屋游客络绎不绝。站在上后拉村的最高处,张重庆看到,乡村振兴的推进正在让村里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变得越来越“时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拍下的上后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