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的时候,我国新疆的南疆盆地迎来了一场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为了应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还曾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而和田和喀什地区的部分区域则是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相关气象记录显示,6月15日晚洛浦县仅3小时的降雨量就达到了52.9毫米,属于暴雨预警信号中的第三级别。而在6月15日19时至次日14时不到20个小时的时间里(单日),洛浦县城区总降雨量为94.3毫米,其下辖的山普鲁乡还有气象站更是监测到121.4毫米的最大降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比洛浦年均降水量35.2毫米还要等,相当于一天的降雨超过过去两年的降雨量,堪称“世纪降雨”。

学过地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第二级阶梯上,由于远离海洋,再加上“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和西边有帕米尔高原、东南有一系列东西或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的阻挡,地形相对比较封闭,因此新疆的大陆性气候表现得尤为强烈,除了北疆部分地区外,其它地区基本上都是降雨稀少、蒸发旺盛的常年干旱区。

尤其是天山以南的南疆,这里主要包括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新疆部分以及吐鲁番盆地等,其中排在我国八大沙漠之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总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年均降雨量最低的年份仅仅只有4-5毫米,但蒸发量却接近3000毫米。

此阶段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之一的洛浦县,虽位于和田河的东岸,但其北部却延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而和田、喀什以及克州等地均处于天山山脉以南、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山脉以北的塔里木盆地或其边缘地带同样经历了一次强降雨过程,就连塔卡拉玛干沙漠的中心地带塔中此前也降下了极端暴雨。

实际上从今年2月份开始,新疆特别是南疆就先后经历了4次异常的强降水,其中第一次就是以2月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场范围不小的降雪开始的,而此后原本常年干旱的区域降水也异常增多,就连沙漠地区降雨甚至是暴雨也不再是罕见的现象。

根据气象专家的分析,我国西北常年干旱地区之所以接连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主要是受“西北暖湿化”气候的影响,不过形成降水的水汽既不是向北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西南印度洋水汽,也不是随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刮来的暖湿水汽,而是受频繁南下的冷空气的影响,将携带的北冰洋和西伯利亚沼泽、冻土水汽通过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一些低海拔山口灌入地形相对封闭的塔里木盆地,并在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的抬升作用下形成降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叫“西北暖湿化”气候问题,这也说明受这种气候问题影响的地方并非只有新疆,因为西北还包括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而“大西北”除了包括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外,还包括内蒙古的阿拉善盟等地。

实际上,同样是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西北的降雨往往表现都是“一个都不少”,新疆在降雨的时候,祁连山和贺兰山北麓的戈壁沙漠地带也会开启降雨模式。然而,西北内陆降雨的增多却引起了学界的担忧。

由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南的干旱区域接连出现异常降雨天气,而水汽主要来自高纬度寒冷地带的北冰洋、西伯利亚沼泽和冻土水汽,这说明西伯利亚的温度在升高,造成河流凌汛、沼泽化冻时间提前,永久冻土融化加速,水汽蒸发量增加,而引起“西北暖湿化”气候问题的根本原因或许是全球气候变暖,或者说是由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

而对于不少网友来说,却有两个比较脑洞大开的问题:一是新疆干旱地区这种多雨的现象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不是就能成为绿洲和万顷良田?二是在“西北暖湿化”的影响下,新疆等地的降雨量有所增加,“藏水入江”相关的“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是不是就不用考虑了?其实网友比较关心的这两个问题还是存在概念上的“误解”。

问题一:塔克拉玛干沙漠能否成为万顷良田

我国新疆尤其是南疆之所以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其根本原因是这里深居内陆、地形封闭,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弱,导致形成降水所必须的水汽不足,而这种干旱的气候是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就逐渐形成的,就连比现在还要温暖一些的唐代,新疆仍然是干旱的气候。而且即便是比新疆靠海更近的贺兰山西北部,在唐代也是茫茫的腾格里沙漠,这才有了王维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新疆等地大陆性气候强烈、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等现象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但是新疆干旱地区降雨量增多的现象却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中形成的。

而这种异常的气候变化不仅对新疆常年干旱的地区来说不见得是好事,甚至还会带来灾难,因为气候常年干旱的地区不具备短时强降雨的“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其中硬性条件指的是地表植被稀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极弱,地表承载能力差,暴雨很容易导致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或地质灾害的发生;软性条件则是指人们的各项防灾减灾意识,由于气候干旱,人们的警惕性就会降低,在南方看来再寻常不过的降雨,在久旱无雨的干旱地带很容易形成洪水和地质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全球气候变暖速度的加快,除了引起“西北暖湿化”气候问题的凸显,还会对全球气候的正常节奏造成破坏,进而诱发其它地区频繁出现气象灾害。譬如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秋季节最重要的天气系统,如果“副高”的位置、强弱等异常变化,就会让梅雨不再典型,出现“短梅”、“空梅”、“倒黄梅”或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暴雨如注、华南地区经常干旱就是气候异常的表现之一。

所以结论是:西北的暖湿化气候问题是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形成的,是一种异常的气候现象,虽然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以及脱贫巩固等有好处,但我们在看到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深层次气候链的影响。

问题二:“西北暖湿化”气候下,“藏水入疆”还有必要吗?

“藏水入疆”是基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水量丰沛、利用率低、高程较高的特点,通过“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将西南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广大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南疆的缺水地区,就像南水北调一样缓解沿线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按照设想,“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从雅鲁藏布江中游取水,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全程自流,并以“红延河”、“漠北河”、“春风河”为主要支线为广阔的西北地区提供供水能力,预计建成以后可实现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从西藏到新疆修了一条“黄河”。

但是这个看似完美的工程,学界却存在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新疆到底缺不缺水,二是新疆需不需要跨区域调水。

从新疆的地表水总量来看,虽然有880亿立方米,但是分布极为不均,尤其是南疆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几十倍乃至数百倍,再加上哈密瓜、西瓜、香梨等瓜果产业耗水量巨大,无形当中加剧了水资源的消耗。

因此有专家表示新疆虽然缺水,但不支持跨区域调水,因为如此巨大的工程耗资将近4万亿,且容易对藏区等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方带来破坏,因此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问题仍然要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入手,并且雅鲁藏布江属于国际河流(流出我国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并与恒河交汇最终注入孟加拉湾),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有的专家则表示支持跨区域调水,因为长期以来西北地区之所以难以得到较大的发展,主要限制性因素就是缺水,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打破严重缺水的僵局,就能迸发巨大的“乘数效应”,而跨区域调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西部与中东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当然,西北暖湿化虽然使得新疆很多地方的降雨量有所增加,但是由于降雨量集中,且蒸发量旺盛,因此新疆大面积的沙漠气候仍然无法改变,因此将西藏南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往西北干旱区,这是造福各族人民、助力中华民族腾飞的又一项巨大的工程,期待国家早日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