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经常看到一些视频中宣扬我们将小龙虾吃到灭种?是不是很骄傲?在别国束手无策、难以应对的情况下,我们单纯靠吃,就将小龙虾逼到生不出孩儿,找不到地儿,没法儿活下去的地步。

醒醒,诸位,我们对生物入侵大多都是刻板印象,好像只有蝗灾那样的,才算是入侵。其实不然,大多数生物入侵,都不会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一旦连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都能感受到生物入侵的危害,那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外小龙虾,爱吃爱生爱挖洞

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算得上是在我们国家入侵最成功,也是最严重的物种之一了。在一片水域中,小龙虾往往是最后倒下的物种之一,如果连小龙虾都活不下去,那么这个地区的环境,就有很大的问题。

小龙虾的生存环境,可以用“不讲究”来形容,它的抗污染性十分强,即使是在含有高污染性毒素的水质下,也可以活蹦乱跳。小龙虾体内有一种叫机体虾青素的东西。它的含量越高,小龙虾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高。但是,它自身不产生虾青素,主要是通过食用微藻类等获取虾,并在体内不断积累产生超强抗氧化能力。所以虾青素是小龙虾具备顽强生命力的保障。

它的适应性也极广,水温在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哪怕是40℃以上的高温,亦或者是-14℃以下,也能活得潇潇洒洒;吃得也不挑,什么都吃,活的它吃,死的它也吃,植物它吃,泥它也吃;能吃也就能生,小龙虾一年365天皆可交配繁殖。

它最祸祸的地方,在它挖洞的能力。千里之堤不仅仅毁于蚁穴,小龙虾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货比兔子还狠。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防汛人员在堤坝上发现大量小龙虾挖掘的洞,仅湖北汉江大堤黄金口段就有37个。正是因为这些洞,才导致多处堤坝高度降低,堤面变窄、断裂。

单就云南,小龙虾对许多梯田造成了严重破坏,受小龙虾危害比较深的梯田里,每亩梯田被小龙虾挖了近百个洞,洞穴最深的有1米多。走进梯田,到处都能看到这些洞。截止2013年,小龙虾蛀空3万亩梯田 。2019年发布的《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将小龙虾列为II级“严重入侵类”。

面对野外泛滥成灾的小龙虾,人能做的,其实很微小。

人虾大战——小龙虾完胜

小龙虾在野外祸祸个没够,许多地方也采用了采取了截断、围挡、张网等方式,对小龙虾进行了持续性的捕捞和清理。同时也采取收购的方式,集中处理小龙虾。

云南省最积极,从2012年开始,红河州、元阳县两级政府每年出资110万元购买农药清剿小龙虾。仅5个月,元阳县消灭小龙虾2000余万只。

昆明市号召全民捕虾,仅2年的时间,就抓捕小龙虾10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捕了一批又一批,这小龙虾就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人身上。

随着小龙虾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养殖规模也越扩越大。难免会出现小龙虾逃逸,有的小龙虾,甚至逃到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水域中,对那里的生态环境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水体,对那里的物种生态进行破坏。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吃一顿小龙虾动辄两三百,野外居然还存着这么多小龙虾?有没有想要出发,去野外逮一箱小龙虾的冲动?

放弃野生小龙虾吧,没肉不说,还有寄生虫和重金属残留

野生小龙虾可谓无孔不入,不仅在池塘和湖泊,也在下水道,公园的人工湖,水田的田垄间。在南方这种湿热的环境下,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能有小龙虾的存在。

野外的能不能食用?

主动找食和被动投食毕竟不一样。野外的小龙虾,大多都瘦,品相不好,口感更差,打开厚厚的壳子,没个二两肉,嗦啰味都嫌咯牙。

最重要的,天知道野外小龙虾是在什么环境下待过,寄藏在身体里的寄生虫和重金属,都不是人类的脏腑能消化的。

所以,我们口中肉肥味鲜的小龙虾,都是人工养

以我们对小龙虾庞大的消耗量,捕捉野外的,远不及自己动手养划算。但是,每开辟出一块养殖地,就会有小龙虾逃逸到野外的风险。

就小龙虾的繁殖速度,一胎产下300只小龙虾。逃出去一个,它造出来一群,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所以,我们没吃掉一斤小龙虾,对野外小龙虾构不成任何伤害,只是给我们的养殖产业贡献了一份力量。在田野沟壑,沟渠沼泽里,小龙虾吃喝拉撒,顺带努力生崽,哪个都不受影响。

结语:

我们国家,针对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及其危害的宣传力度还是远远不够。再加上一些舆论的误导,让我们自认为自己在吃的方面天赋异禀,任何生物皆可在油锅里炼化。

其实,我国是受外来物种入侵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伶仃岛的微甘菊、云南滇池的水葫芦、西双版纳的飞机草、正在毁掉海岸滩涂的大米草、大举入侵的福寿螺,全球“通缉犯”的巴西龟、“田园杀手”非洲大蜗牛........这些物种,即使是我们,在食物上的造诣登峰造极,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