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一期「聊资本」我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风险投资,这期接着聊聊做投资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风险投资主流的一些流派。

01 投资最重要的事

一家投资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想要获得持久的成功,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投资的方法论。

哪怕人生也是如此,普通人做事会更注重结果,是对是错,是输是赢。

但厉害的人,往往会更看重做事的方法论,方法论背后是一整套的决策系统。

它足够稳定,就像是数学公式,你输入 A,得到 B,然后按照 B 这个结果坚持执行。

每一次决策你都可以不断优化方法论,这样你就不是在光凭感觉去投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方法论背后是概率,不太计较单次结果;而概率背后是纪律,不动摇地去执行才行。

02 不用反思每次失败

投资圈最喜欢玩的游戏可能是德州扑克,我就拿这个举个例子。

比如你一开始手牌拿了一张 2 一张 7,这在德州扑克里面是很小很小的一手牌。

你忍不住想弃牌,然后翻牌一看出了 3 张 7,曾经的牌就变成了最大的牌,这时候大众往往会觉得这人傻了吧。

但这对于有一点水平的牌手来说,就没什么值得生气的,弃牌本身就是一种纪律。你没做错任何的事情,甚至也没有错过任何机会,你只是没有去赚那些本来就不应该赚的钱而已。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拿了一对 A,一开始就下了很重的注,后来输了,在多数情况下,这没什么好反思的。

并不是每一次的失败,都需要反思。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就像俗语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有的时候一件事情没做成,单纯就是因为运气不好。

这个时候厉害的人反而不应该受到这个结果的影响,去做太多的反思调整。

应该坚持以前的方法论,哪怕短期受到损失,仍然坚持正确的打法。

03 投瑞幸投错了吗?

瑞幸咖啡的创始人,实力雄厚,也有过成功的经验,在创立瑞幸之初自己就下了重注。

他不像很多人只用 VC 的钱去做事,自己避开风险。

像这样的项目,不论是从投资人还是赛道来看,都是一手好牌。

当然,从现在看,这似乎是一个重大的失败案例,但是投资瑞幸这件事本身没有任何必要去反思。

这就相当于你打德州扑克手里拿了两张 A 然后下了个重注,结果输了。

我们不能说因为瑞幸出了一些问题就说最初的投资决策错了

投资成功与否,有很多不可控的未知因素,不完全是个人决策的结果。

假设我们今天找 10 个厉害的投资者,让他们穿越回当时那个时间点,我估计多数也还是会决定投资瑞幸。

所以说投资要学会看方法论,而不是看单次结果。

过于纠结于结果的对错,视野就会变窄,勇气也会变少,各种经验总结也会变得非常武断。

很多事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视角往往会完全不一样。

04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投资圈有个著名的大神叫做张磊,他宣称自己是长期主义者,于是就有人出来怼他。

说他京东、苹果、蔚来全都卖早了,没能赚到更多的钱,以此讽刺张磊并非一个长期主义者

我个人对长期主义的看法是:

有长期投资的理念,并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内能够坚持和完善自己的方法论。

而不是狭义的理解为买了就不撒手。

该止盈的就止盈,该止损的就止损。

坚持纪律完善方法这本身并没有错,其次,我一直觉得做长线也只是投资策略的一种。

如果你是一个短线交易者,你一样可以对未来有所判断。

只要你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你的策略,在我看来你做的短线仍然是一种长期主义。

05 仍在成长的中国 VC

整个 VC 行业其实是挺新的,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到 30 年,IDG 1992 年进入中国,算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风投企业。

92 年国内的创投环境可以说是一片荒漠,当时没多少人理解风险投资。

包括 IDG 也不知道如何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

当时他们扩展业务用的方式就是找企业的黄页。

只要看到公司名字里面带有「科技」、「软件」这两个字的,就会去登门拜访。

但当时中国人对风投没有概念,你过去敲对方的门,或者打个电话说我要投你一笔钱,别人多半把你当骗子。

所以说当时 IDG 作为拓荒者也非常不容易,这个时候构建一个持久有效的方法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互联网圈大家应该都知道一个故事,当年的马化腾敲遍了各个科技圈大佬的门想要一笔钱。

但没有人愿意投他,最后给钱的就是 IDG,百度的 A 轮也是 IDG 投的。

包括现在如日中天的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当时做携程也是 IDG 投了他们一个天使轮,后来创业成功才有的红杉资本。

所以说 IDG 既是拓荒者,也是早期中国风投行业的主要的获利者之一。

甚至我个人觉得它可以被称为创投圈的黄埔军校,即使今天来看也是中国最顶尖的 VC 之一,这也和它延续至今的投资方法论密切相关。

当然,毕竟 VC 在中国也是这 30 年才发展起来的东西。

就我个人看来他们的方法论也并不是特别成熟,很难说哪个是正确的,因为时间都太短。

06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如果我们把市面上的 VC 做一个分类,第一类可以按他们的投资阶段分。

这些 VC 有专门投早期的,有专门投中期、投后期的。我们一般就可以从他们投资的轮次和单笔投资金额上去分类。

投资投得越早,风险就越大,但相对应的潜在收益也会比较高。

企业在相对早期,估值往往比较低,你投一点钱进去就能换得比较多的股份。

等后期发展起来,投资回报率就会非常高。

要是等企业估值上去了再投,相对来说回报就会低一些。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

例如有些 VC 可能把一些臭了的早期投资项目从他们的网站上移除,但从圈内人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你投得足够早仍然是能赚钱的。

因为后来进来的 VC 多,估值就被抬上去了。

所以即便我们认为的很多重大失败案例,对不少早期进入的 VC 来说,这仍然是成功案例。

他们把这些案例从自己的网站移除,更多是出于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

07 投资方向类

对 VC 的分类还有一种就是按照他们的投资方向分。

有很多大的 VC 他们几乎所有的主流赛道都可以投,比如说像红杉资本。

但也有些 VC 更专注于投他们更擅长的一两个领域,比如说有专门投医疗的,有专门投人工智能的。

这里面都有做的很不错的,这个也很好理解,这个分类方法就不展开多说了。

08 投人派

还有一种挺有意思的分类方式,就是按照他们的投资风格分。

所谓的投资风格某种程度上就是 VC 投资方法论外显出来的结果,当然它不是方法论的全部。

但因为有了这个方法论,大家从外面显性的部分就能看出这些 VC 投资风格的区别。

比如像 IDG 就是著名的以投人著称的 VC,他们的理念就是「投人,投人,还是投人」。

当然他们所说的投人也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我只看人就不用看项目,不用看方向。

其实都要看,但他只是把这个人作为衡量项目能不能投入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像雷军早期搞投资的时候也是投人的,他有句很有名的话叫不熟不投。这也是一种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对创业者不是特别友好,因为创业者认识雷军的机会不是很多。

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你认识几年的人,特别是一起共事过的人,确实比没有共事过的人要靠谱很多。

如果突然出来一个人,说话特别好听,你感觉他也挺强,但也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忽悠进去了。

09 投赛道派

这方面最著名的就是红杉资本。

他们这个方法论的核心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判断,看看哪一块赛道能够在未来的几年内爆发起来。

再从这些赛道里面把优秀企业排名,争取把排名里面1、2、3 的企业全部投一遍。

只要这条赛道能够起来,那大概率就能成功。

按照这个逻辑来投资,创始人似乎变成了最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能在一个行业做到前几名的创始人,本身能力也不会太差。

所以投赛道其实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策略。

甚至投赛道还能成为一些中小 VC 弯道超车的手段。

曾经有一家 VC 就是看准了一个赛道,他自己先冲进去把里边好多公司全投了,过了一两年赛道终于火起来了。

别的 VC 想投,进来一看原来这个地盘早上人家全占了,那就只能乖乖进来接盘了。

这对于一些中小公司来说其实是一种一战成名的好机会。

像红杉是全赛道都覆盖,但是没有红杉这么大的一些 VC,往往专精一条赛道来投入,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风口的原因。

很多人以为风口是一件很坏的事,其实不是这样,因为创业失败率真的很高。

如果你能凑合一批很厉害的人一起来搞,这里面第一大家能够互相壮壮胆子;第二人多钱进来的也多。

而且有这么多聪明的人一起做,行业能做起来概率就会变得更大。

10 狙击手派

他们的特点就是出手的频率特别低,瞄准了半天才开这么一枪,这样的 VC 追求的就是快准狠。

比如说曾经有一家高原资本,作为一家 VC 它只有两个人,10 年内只投了 10 个项目,基金的回报率特别高。

11 广撒网派

这一派和狙击手派相对,比如前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崛起,整体就是一个大牛市。

上海一个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合伙人,我和他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

他:你知道我做你知道我做投资最大的秘诀是什么吗?

我:是什么?

他:就是要多投,只要多投你就能变得非常成功。

后来想这个道理其实是这样的,因为在牛市的时候你就闭着眼睛买,多买一些能赚钱的概率就很高,说不定这还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方法。

当然这种策略只适合大牛市,如果在非牛市的时候就需要再调整策略了。

12 人格魅力派

有很多 VC 的创始人他本身就是一个大 V,他会表现得性格非常豪爽,投资也非常随意。

比如说有一个在微博很有名的大 V,经常说我一个项目聊了一分钟就决定给他投资了,传递出来一种在他那拿融资很简单的印象。

可能就有很多投资人慕名前往。

另外一种就是可能在公众面前不是很有名,但是在创投圈特别知名。整个的人设就是非常酷,很有思想。

处处表现得非常袒护他投资的这些创业者,也收获了非常多的粉丝,这样也会有很多人慕名前来。

13 最后的话

这期聊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投资类型,其实也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总之因为 VC 在中国发展也不到 30 年的时间,所以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里面重要的是要学会找到自己的优势,以及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专注于自己的投资体系,并持续不断地完善修正,不要随便就被别人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