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年9月份上市以来,海底捞就顶着餐饮连锁店第一的光环,也结结实实的过了一轮过山车,股价由最高点85.8港元至今天36.95港元。累计跌幅超57%。市值从4500亿港币到2000亿港币。张勇也从新加坡首富的位置跌落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股东大会上,面对投资者不断的追问,张勇更是直接表示,“大家神话了海底捞,我非常反感,你们要理性,投资要谨慎,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符实,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 也直接承认,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判断疫情会在9月份结束,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台湾地区,新加坡的门店还受疫情影响开不了,现在看扩店计划确实是盲目自信,新开的门店陷入持续亏损中。

对于海底捞业绩持续增长问题,张勇表示,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表示:“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业都不会持续增长,苹果,亚马逊,马斯克现在牛逼哄哄,但企业是组织,和人一样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

张勇个人倒是很坦率的能承认错误,查缺补漏,自我反省。但是我们还是要追究海底捞到底放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底捞的财报显示,2020年海底捞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下降86.8%。虽然营收保持正向增长,但是利润却下滑幅度惊人,其主要原因是是翻台率的大幅度下滑,翻台率是餐饮行业的核心指数,指的就是每张桌子每天被顾客使用的次数。由于餐饮行业相当多的费用支出是固定的支出,例如房租、员工开支都是固定的,并且占用了费用支出的大头。这时候翻台率就变成了衡量门店经营的核心指数,门店能做到2~3次的翻台率那么今天的费用支出就能回来,2~3次翻台率之后的次数就是门店经营赚的钱。

实际上海底捞经营的情况就是,2020年门店数量大幅度扩张,由2019年的768家增长至1298家,这些门店确实带来了营收的增长+7.8%左右,但是翻台率下滑得非常厉害。2.8~3.5的翻台率大多只能覆盖海底捞的经营成本,能带给海底捞的利润收入非常少。张勇对此的解释是,我们的有些地方门店密度太大了,彼此之间形成了竞争,翻台率有影响。

海底捞经营出现了这么巨大的波动,绝对不简单只是疫情影响的单一因素。疫情影响对所有的餐饮企业都是打击,商业模式更成熟的麦当劳、肯德基怎么就反弹得这么快?国外的疫情比我们还严重。

我整理了一下海底捞和麦当劳的对比,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路:

1、价格,餐饮行业是一个进出壁垒较低的行业,定位于大众消费品的产品。价格不可能超出整个行业平均值太多,可以略贵,但不能太贵。否则消费者的忠诚度难以维系,海底捞太贵我就去吃别的了。大众消费品跟高端白酒、名贵中药上定价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日常能叫的出名号的产品,可口可乐十几年的时间定价都是3~3.5元,很多国产碳酸饮料的价格早就超过可口可乐了,但是可口可乐是我们能享受到碳酸和糖分的最低价格,所以可口可乐市占率看起来永远这么高。而2020年海底捞的客单价已经达到了110~120元左右,这个价位已经超过了一般餐饮店的消费水平。再往上涨消费者脱落得更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营销,我们去看海底捞这家公司的财报,作为一家消费品公司,海底捞从来没出现过营销费用支出这一项。张勇也说,海底捞每年的营销费用都是0。这对于一家消费品企业来说很难想象,茅台都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上打过广告。麦当劳、肯德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新品套餐、优惠券各种组合吸引客户入店造访,为什么海底捞就不用做营销,难道海底捞的销售传播100%靠口碑?当然,现在的海底捞不做不代表之后海底捞不会去做。我们也可以期待海底捞营销支出,能否挽回翻台率。

当然,海底捞在消费行业还是优等生,海底捞遇到的问题巴奴火锅、不二酸菜鱼这些也有,能挽回客户的翻台率到4~5,海底捞的业绩弹性是能回来的。对此,张勇倒是表现得坦白:“我们盲目扩张的事情肯定会发生,一旦我整合好现在的门店,我还会扩张,因为这是我的使命。稳定了我就冲锋,不稳定了我就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来为止。

特别提醒:文章中内容仅为投资逻辑和理财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该篇是来自许琼娜团队研究员的市场跟踪和消息解读,如果觉得这种内容形式好,请点赞加关注,多多点评,后续将保持这类分享。文章已同步发布到我的公众号“许琼娜观点”,想学习了解更多理财投资知识,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