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晶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就当前经济形势展开密集摸底,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会,不少地方也陆续召开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会,在分析研判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专家分析认为,从近日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当前国内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结构性分化仍在延续,需求持续恢复仍受到制约。稳定工业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纾困中小企业等依旧是下一步稳经济的重中之重。

原材料成本上涨、客户流失、订单减少、回款难,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不减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政府推出了大规模减税降费、阶段性免征企业社保费等组合政策,一系列“组合拳”全力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渡过难关,激发了其发展活力。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企业认为,当前,尤其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最大。“以往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靠价格低廉抢占市场,现在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已经让企业无利可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一些中小企业仍面临经营困难问题。

一是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一些制造业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受全球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上升、国际经济恢复前景改善、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中小制造业企业多处于生产下游,原材料成本占比高,盈利能力弱,一些企业陷入“有工不能开”困境。

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对市场信心不足。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查显示,今年1—4月中小企业发展综合指数为87左右,低于疫情前平均93的水平,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尚不稳固,预期有所回落。我们在调研中,多数中小企业反映“需求不足、客户流失和订单减少”。

三是中小企业复苏不均衡,行业间分化明显。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恢复缓慢。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在监测的8个行业中,1—4月恢复最快的是房地产业,最慢的是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

四是资金紧张局面有所反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2020年四季度调查显示,近四成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高涨,供应方要求现金交易,加大了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需求。同时,中小企业回款难度有所增加。

保供稳价 降本增效精准实施纾困帮扶

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如何精准实施?马淑萍给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鼓励大企业与国内外上游原材料企业建立长协机制,保证原材料的相对稳定供应。加大市场监管执法,规范期货市场的交易行为,形成长短市场交易机制的有机结合。规范环保执法,稳定市场预期。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分担成本上涨压力。

二是减低企业经营成本。继续推进水电气等企业降本增效,让利于中小企业。降低中小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继续加大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力度,扩大普惠金融实施对象范围。推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地生效,减少恶意拖欠行为。

三是扩大消费需求,精准实施纾困帮扶。坚持政策不“急转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适度扩大消费需求。严格落实预留采购份额给中小企业,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拉动作用。以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的中小企业为重点,做好纾困帮扶,精准科学防疫,不扩大管控范围,引导互联网企业降低外卖平台、网约平台佣金或抽成。

四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落实链长制,建立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发展的创新生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线消费、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生鲜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利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