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细想想,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萧振瀛问宋哲元,宋哲元这厮浓眉大眼的,不怎么懂人情世故,这个问题可把他问到了,他愣了半天不确定地说:

“张帅(张学良)说让何柱国策应我,我说他(何柱国)一个败军之将,能有什么用,不帮倒忙就不错了。”宋哲元忽然想到了那天张帅脸色大变的样子。

“咱们是去打鬼子,他不至于背地里使绊子吧?”宋哲元不确定地说道。

宋哲元是个山东大汉,说话耿直。但军师萧振瀛就聪明多了,他摇了摇头:“你是无心说的,人家当真了。张学良已经开始防着我们了,补给你就不要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29军就是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的东北军收编之后一直处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处境,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上战场,又因为得罪张学良得不到补给。本来宋哲元是想打个漂亮仗,好为29军博个前程,现在这点奔头也算是彻底没希望了。

“毕竟咱不像中央军,跟个宝贝疙瘩似的,没枪没炮咱们照样打鬼子。”宋哲元嘴上这么说,但他心里着急啊。29军没枪没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大可以一走了之,但29军这么多兄弟怎么办。

发愁的宋哲元默默地从萧振瀛兜里摸了包烟,转头出了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儿到死心如铁

1933年3月9日,驻守在山西阳泉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接到了国民政府的命令,向北方前线开拔,接管长城喜峰口的防务。10日,二十九军与日寇发生小规模交锋,大败。

二十九军素来以铁军闻名,但是这个铁军主要体现在意志力上。这与冯玉祥将军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有着密切关系,冯玉祥被蒋介石排斥,西北军原先的高级将领,如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等人都向蒋介石靠拢,大有树倒猢狲散的意思。

从整个西北军看,除了国民革命军一军比较能打外,剩下的部队战斗力都堪忧。虽说名义上都归入了南京政府的军队,但蒋介石在这些部队中并不能言行令止。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蒋介石对这些部队的做法是:有仗打就让“外人”先上,没有仗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二十九军在山西的日子很苦,换做其他部队早就不干了,但二十九军不行。按他们自己的话说:咱们不能给冯帅丢脸。军装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军靴烂了就赤脚走路,没有弹药就使大刀......,说真的,老蒋打仗不行真的不是没道理,没有容人的心怀,所以到最后也不得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缺枪缺弹药,但二十九军的训练还得继续,不练射击,那我们练练刀法可以吧。大刀队(手枪队)这种特殊的兵种就在29军军中落地生根,从上到下不论师长还是士兵,人人都配一把大刀,显眼得很。

那时候29师辨识度特别高,一是装备衣服破破烂烂,二是凶神恶煞士兵背后都背着大刀。大刀这种武器从古至今都有,江湖中不乏使大刀的高手。对29军来说,大刀的优势可就太多了。别的不说,29军师长赵登禹就是个玩刀的好手。

等于说连从外面找教官的功夫都免了,练刀之余,搞搞精神建设,练着练着,这支军队的气质就慢慢变得和大刀一样。

从历史上看,一支军队的一把手是什么性格,那么这支部队就是什么样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五虎上将”之首。

除了宋哲元外,二十九军另一个军事主官也赫赫有名,未来的国民党上将张自忠将军,人送外号“张扒皮”。

“张扒皮”这个外号不是无缘无故来的,某个冬天,士兵们披着不算厚实的冬装,冷得瑟瑟发抖。张自忠巡视的时候恰巧看见,心里琢磨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就把穿在自己身上的棉衣先给脱了,光着个上半身在校场上就开始跑。

士兵们一看好家伙,师长都开始跑了,那咱还能愣着?于是一伙人就开始跑,跑完后大家也不冷了。虽说训练苦,下面的将士也没什么怨言。师长军长们都和士兵们同吃同住,穿一样的衣服,嘴上不说,但是心底大家伙都对长官们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战受挫

这支一无所有的杂牌军,在宋哲元的带领下凝聚出了一股巨大的向心力。言行令止、士气高昂,这些士兵们本来就身无长物,自然就比其他军队更敢放手一搏。

军队整肃完成,但是上战场的机会依旧遥遥无期。就像一把刀长期不用,总是会生锈,更重要的是,军队再这么闲置下去,恐怕就真的要自生自灭了。

1931年夏天,孔祥熙借回家探望老母的名义考察华北。前线或许要发生很大的变故,蒋介石不得不四处寻觅一些能打的部队填上去。孔祥熙帮宋哲元在老蒋面前说过好话,不然这种杂牌军估计也入不了老蒋的法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祥熙也很震惊,他对这支部队的印象一直还处于一年前。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年时间,那支不堪的29师已经成了虎狼。即便不上战场,也不能松弛训练,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九一八”事变后,29军发出向国民政府通电,请求赶赴前线。萧振瀛的电报慷慨激昂,末尾还加了一句: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内斗时,29军在山西练兵,他们不愿意打自己人。所以这支部队的假想敌只有一个:日寇。

军部给29师划出的防区是喜峰口,从地理位置看,喜峰口作为河北、热河交界处的长城隘口,易守难攻。喜峰口丢不得,这是北平与热河的交通咽喉,一旦被鬼子拿下,整个北方战局都会受到影响。

情况紧急,二十九军的先遣团赶到喜峰口时,日军的骑兵部队(大约500)已经到了长城脚下,一场遭遇战随即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的枪法可真差劲,鬼子的头都顶在你枪口上了,这你小子都打不中。”
“这不能怪俺啊排长,我的步枪准星都给抹平了,子弹都不知道往哪飞。”

29师的枪械太过简陋,几根烧火棍哪里打得过装备精良的日军。这仗从一开始就是打定主意拿士兵的命往里填,在喜峰口,29军每打死一个日军,身边就得用十数个士兵倒下。宋哲元心疼啊,这个战损率狠狠地扎在他的心头。

这都是自己手底下的兵,他们哪个不是爹娘辛辛苦苦拉扯大的,这才刚开始就打成这样。 看似战局得到了控制,但是日寇来的只是小股部队,等到大规模会战时,战局只会更加严峻。形势的偏差,明显不在宋哲元的预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教胡马度阴山

29军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坚守喜峰口,则意味着更大的伤亡。对于29军这样的地方部队来说,一旦部队的实力被削弱得太厉害,就会面临被南京政府撤编、打散的命运,这正好就随了老蒋的心意。

手下就有兄弟提议了:宋军长,风紧扯呼,咱们跑路吧,不能让弟兄们做无谓的牺牲啊。

在一旁默默听着的萧振瀛一拍桌子:不能跑,这一跑29军才是真的完了。现在全国抗战呼声正高,29军如果不继续参与抗日,就难以得到国人的同情和拥护。我们已经没有军备资源了,再逃又能怎么样,还不如就在这里干他丫的!

宋哲元听到萧振瀛的话后大受鼓舞,萧振瀛说得对,与其退到身后的华北大平原,还不如在喜峰口这种地势险要的关隘与日寇一战。宋哲元当场拍板:

和日军死战,用这一仗打出29军的血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长都这么说了,那底下的兄弟也都赞成和日寇背水一战,只有一个人仍然保持着沉默。这个人也不是别人,是第38师的师长张自忠。这有点出乎大家意料,大家觉得这个好战分子应该是第一个跳出来请战的。

张自忠也没说不同意,不说话的主要原因是他病了。这个节骨眼为什么张师长会生病呢?很简单,因为他是装的。一看张自忠要撂挑子,萧振瀛一个风度翩翩的儒家君子也憋不住,上去就给了老张一脚。

你这会装啥病,你小子是不是怕死?

张自忠这个人有个特点,受不了别人说他怂,说他怕死。一听见萧振瀛这么嘲讽自己,他气得腾地一下就从地上蹦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打就打,谁怂了,我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做这种赔本买卖。”

萧振瀛听到后松了口气,不是怕死就好,忽悠忽悠也就扯过去了。张自忠同意后,大家的意见得到统一。宋哲元授命赵登禹担任前敌总指挥,率援军出征喜峰口。

“打虎将”赵登禹

赵登禹在29军是有名的武林高手,平时也不爱使枪,抄着两口大刀就往前冲。不论打谁,老赵就爱抡着两口大刀冲第一个,美其名曰省子弹。排除受刺激一心求死,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人家心里有底。

鬼子的指挥官一瞅,好家伙这不是29军师长吗?多上些人给我活捉他,然后一群拿着刺刀的鬼子蜂拥而上。初战,赵登禹杀49人,负伤回到营地。

端着剌刀的鬼子估计从来没有见过这号猛人,也难怪,那会的鬼子都比较矮小。只看见赵登禹一磕一抡,小鬼子的脑袋就搬家了。这就是29军对付鬼子的秘诀——“破锋八刀”,又称无极刀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磕(把鬼子刺刀拨开),再抡(收割敌寇)。29军也不见得人人都像赵登禹是武术高手,赵教官告诉你,不会没关系。多练就能熟能生巧,包学包会。实在不会就玩命练,平时流汗总比战时流血强。

赵登禹负伤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后方,宋哲元一听受伤的是赵登禹,也见怪不怪。倒是萧振瀛比较重视,毕竟主帅受伤对士气的打击还比较大的。老萧决定去了解一下详情,最后得知只是腿部受伤。

听说你腿上挂花了,要不要紧?换句话说,你还能不能打。

老赵很霸气,回复道:

"区区小伤,无足挂齿。"

"那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死于前线,为国尽忠。"

“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到敌人没有脾气为止

喜峰口打了两天,伤亡2千官兵,短短两天打没了2个团。29军总共才9个团,这么算下去,再和鬼子拼两天,宋哲元就可以回家种地了。

日军在喜峰口的后方建立了炮兵阵地, 白天的正面进攻屡屡受阻,炮火将没有重火力的赵登禹部牢牢地压制住了。几天打下来,日军的嚣张气焰直冲云上。宋哲元一想,这么打下去不行。他决定发动一次夜袭,彻底扭转战局。

战略宋哲元已经定了,论具体战术,萧振瀛才是此间好手。于是老萧火速前往前线,主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正是人困马乏之际,萧振瀛也没有多说别的,只亮出了物质奖励:生擒日军一名,赏大洋一百;砍死日军一名有据者,赏大洋五十。

一听有大洋拿,大家伙都来了精神。3月11日,深夜11点,夜袭计划开始。长城内外恰好飘起了雪花,赵登禹率队从防区潜伏而出,沿着一条老乡指的隐秘小道向白台子穿插过去。天时地利人和,鬼子的哨兵都去躲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有人恰巧出来上个厕所,看到这伙凶神恶煞的“歹徒”提着大刀背着个大麻袋(装战利品和首级),向营地摸去。恐怕这辈子都得有心理阴影,如果他还能活下去的话。

鬼子们正在营房睡觉,他们的性命被悄无声息地收割。一个小时过后,炮台外围被全部肃清,营地士兵的几声鬼叫到底还是惊醒了内部日寇。由于那几声亚美得太过惊悚。里面的日军也有点慌了神,匆忙中也来不及搬迫击炮。只能用机枪火力覆盖,封锁道路。

大刀队一见情况不对,随身也没有什么重武器,一时间都被阻在路上,伤亡很大。还是赵登禹天神下凡,直接把刀投掷了出去。机枪手一倒,鬼子也就失去火力压制。将士们大受鼓舞,嗷嗷地冲了上去。一边冲一边开口袋,得装东西回去赚赏钱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是打败日军,估计还没有大刀队这种震慑力,一群人也不怕子弹,哐哐哐的往前冲,脸上还都带点要发财的诡异笑容,又是大晚上的。一结合,恐怖惊悚的气氛就上来了。

白台子一战,日军炮兵及警卫部队被斩杀500余人,至此,这支部队对大刀的威力闻风丧胆。为了避免鬼子派遣兵力合围,赵登禹下令迅速打扫战场。坦克没人会开,炸了,山炮带不走,把精密零件拆下来带走......

临走前,赵登禹还特意放了几发山炮庆祝庆祝。一线战壕里的日军这会还不知道后方给人端了,直到看见天上有什么东西呼啸而来。

“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续

喜峰口大捷中,29军的对手是服部第14混成旅团。这个旅团曾在东北与马占山交战,马占山退入苏联境内时,仍在后面穷追不舍,出尽了风头。喜峰口大捷后,这支旅团恐怕这辈子都对大刀有心理阴影。

喜峰口大捷后,宋哲元找到了与日军作战的技巧,玩夜袭、玩偷袭、玩夜里偷袭。晚上敌人视野受阻,正是打近身战的好时候。小股的日军碰上近身的大刀队也就送菜的份。

隔三岔五偷袭一波,日军官兵由此蒙上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自此日寇士兵大晚上也不敢脱衣服,为了防止被斩首,脖子上带个铁项圈,事实证明对于29军来说,这个项圈并没有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袭战的第二天,日本《朝日新闻》毫不客气地登出一则评论:“明治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29军经过喜峰口一战成名,“粤南的斗笠,西北的大刀”,宋哲元被亚洲军界称为“大刀宋明轩”,报界将其与蔡廷锴并列,时称南蔡北宋。

然而,29军的英勇抗战,难以扭转整个长城抗战的失利。1933年4月10日,日军大举进攻长城界。岭口、冷口、喜峰口被大队飞机轰炸。第二天,冷口失陷,日军蜂拥南侵。守卫喜峰口的29军被迫撤退。

一个月后,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不但承认伪满洲国合法,而且放弃了在华北的部分主权。终究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