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脑卒中是以意识不清,半身偏瘫,肢体感觉障碍,言语、吞咽功能异常,口舌歪斜等为主症的病症。据报道: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一致残原因,我国每年新发的脑血管病患者数目高达270万,死亡人数达130万,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可能伴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归属于“喑痱”的范畴

1、概述

假性延髓麻痹多由脑血管病引起的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导致,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与构音障碍等。其中吞咽困难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长时间吞咽困难可能会引发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等,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脑卒中患者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的比例约73%。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增长呈正相关,据报道,卒中后无吞咽困难的患者,发病6个月内仅10%死亡,而有吞咽困难者,死亡率高达33%。因此,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方法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和死亡率的迫切需要。

目前,西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灶,除基础诊疗外,临床治疗还包括吞咽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在中国,针灸是治疗吞咽障碍的重要方法,据报道,针灸可以增加颅骨、颅底的血液供应,改善脑组织的氧供应,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研究证明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本病相对于单一法疗效显著,存在着明显的优势。石学敏教授通过针刺风池、完骨、翳风以“通关利窍”,达到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目的;舌下穴是武连仲教授提出的,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以醒神开窍,活络利舌。

0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认识

中医学将脑卒中归属于中风范畴,对于中风症状有“偏枯”、“舌即难言”、“口吐涎”等描述。中医学将中风后困难归属于“喑痱”、“舌蹇”、“喉痹”、“噎嗝”等范畴。

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口腔、咽部、喉咙、舌等部位异常影响吞咽功能的记载。《灵枢·忧恚无言》云:“咽喉者,水谷之道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咽喉部是多条经络循行会聚之所在,《灵枢·经脉》中有“上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循喉咙,挟舌本”之记载。

3、病因病机

中风的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与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相关,吞咽困难为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故其病因病机应结合“中风病”的发病机制来分析。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都有一定认识。唐宋以前,本病多以“外风”,《素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虚热……或为偏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匮要略》论中风曰:“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自唐宋以后,“内风”立论突出,认为中风多由内伤积损、气血阴阳亏虚造成。多数学者认同中风病机“以虚为本”,而在诸虚中,肾虚乃中风之本,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论述过肾气的盛衰影响人之生长壮老已,而中风多发生在肾气始衰之后。

年老体衰,加之嗜食肥甘、劳倦内伤、忧思恼怒等诱因日久,以致本虚标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痰、瘀阻滞,窍闭神匿,而发中风。中风后,机体五脏六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脑络、舌窍瘀阻,咽喉阻塞而致吞咽困难。

在《内经》中最早记载了关于“喑痱”病机的论述,《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素问识·卷六》曰:“内夺者,夺其精也……故声喑于上……病本在肾。”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肾精耗伤是导致喑痱的根本,肾经经气不能上注于舌,舌体失用而出现吞咽困难之症。

从经络辩证来看,多条经脉的循行都与本病相关。首先,膀胱经和督脉均与脑府相联系,两者有“入络脑”、“入属于脑”的记载,而中风病的病位在脑,故这两条经脉直接与本病的病位相关。

此外,《灵枢·经脉》中记载心经、脾经以及肾经等的循行均经过舌、咽喉、气管等与吞咽相关的器官。如:“心手少阴……上夹咽,系目系”;“脾足太阴……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循喉咙,挟舌本”。可见,咽喉乃经络循行的重要场所,脏腑经络的病变与中风后吞咽功能密切相关。

03

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应该如何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其具体方式包括头针、颈项针、舌咽针、体针、耳针、眼针等。经循证医学证实,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具有良好的疗效。在2013年的报道中明确表明,针治疗吞咽困难疗效确切,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吞咽功能。

颈项针疗法是根据针灸治疗中腧穴具有“近治作用”,来取局部穴位以达到“气至病所”的作用。其治疗作用与穴位特殊的解剖位置密切相关,在穴位附近或深层都有吞咽相关的肌群或神经(舌咽、舌下、迷走神经)经过

故通过刺激颈项部的穴位,可以改善大脑相应的部位的血液循环,重建吞咽反射,促进吞咽神经功能的恢复,以提升肌肉的灵活度,有利于康复。根据脏腑经络的相关理论,通过针刺舌咽部可以疏通经络、激发局部经气,以达到标本兼治

首先,针刺舌咽有利于局部气血畅通,从而改善咽喉部的症状,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其次,五脏六腑都与舌咽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舌咽针也可间接的调整全身脏腑气血,疏通十二经脉经气。

2、中药治疗

中药疗法治疗本病一般醒脑开窍、活血行气、利咽通络为原则,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逐渐形成化痰通络汤、补阳还五汤、养血解语汤等经典方剂。运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证实该方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运用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项五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吞咽困难患者,结果证实该方法总有效率达83.3%,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04

康复治疗

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包括直接的康复训练和间接的康复训练。直接的康复训练对进食体位、食物形态、进食量、餐具及进餐环境有一定要求。进食时要求患者头部略前屈,躯干与地面呈一定的角度,这样有利于食物向后推送而不易从口腔漏出。按照先易后难的进食原则,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食物,食物质地可分为流质、半流质、半固体和固体。

患者的进食量应从少量开始,然后增加。餐具应选择边缘较钝而柄较长的小容量的汤匙较为合适。嘱咐患者进食时速度不宜过快,进食结后应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清洁情况。间接的康复训练对进食和吞咽相关的器官(唇、舌、下颌等)进行功能训练。

唇运动包括唇角上抬、噘嘴和闭唇等;舌运动即舌向各个方向运动;下颌运动即让患者尽量张口,然后松弛以及下颌向两侧的运动。还包括咽喉部及口腔冷刺激、空吞咽、用力吞咽,以及一些特殊的方法,如门德尔森、声门上吞咽和超声门上吞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训练方案根据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调整。每位患者每次进行30分钟一对一的吞咽训练,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一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康复训练是由合格的经验丰富的语言治疗师在安静的治疗室内进行的。

结语:研究表明,大多数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在48h内吞咽功能可以自行恢复正常,但如果不能在2周内恢复,吞咽障碍就会持续超过70d。其中约11%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旧遗留有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以及患者对美食摄入的快感,更会因为呛咳的发生出现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的可能,该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并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