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有时,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能从“某个词”里“看到”。

新华社报道,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欧洲航天局(ESA)发来祝贺,在其祝贺推文中特地使用了“Taikonauts”来指代中国航天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在各个TikTok视频的评论里,也出现了不少人使用这个单词。“祝贺这3位中国航天员”。

“Taikonauts”专指中国航天员,是专属于中国的外文单词。不同于指称美国宇航员的“Astronauts”和俄罗斯宇航员的“Cosmonaut”,对中国航天员所用的“Taikonaut”由“太空”一词的拼音和西方语言中代表宇航员的后缀组成,颇具中西结合的特色。这个词起初由一位马来西亚华人于1998年在网络上提出,并在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2003年进入太空后被西方媒体广泛使用。

载人航天,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人类历史上,航天工程领域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三个国家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本次发射,3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此前,在轨运行的的空间站是由美国1993年牵头的国际空间站,该空间站由美、日、加、俄、欧盟参与建造,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在350公里外的天空中,将只有中国的空间站在轨运行。因此,实现载人航天并进入空间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件大事。

由“Taikonauts”这个词回望,背后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晚清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百余年的时间里,以《南京条约》为始,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甲午海战失败到日本侵华……这一段历史因此常被称作“百年屈辱(a century of humiliation)”。 记得中学学习这段历史时,常常感到压抑和憋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今年5月28日去世的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在《上学记》中回忆: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本来在北京读中学,被迫从北京南迁,先回到老家湖南长沙读了一年书,听说日本人快打过来了,又从湖南搬到贵阳,在贵阳住了一年,从贵阳考到西南联大,1939年到云南昆明去报道,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研究生。

中国人老早就认识到国家和家庭、个人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礼记·大学》所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不只是个人的人生“梯级”志向,而是深刻体会到个人、家庭、国家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每个人都在追求人生的幸福,但真正的幸福,个人和社会都要充满希望;如果国家不好,个人也不可能好,同样不会幸福。

面对近代以来的国家和民族危局,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被人践踏和蹂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不但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而且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伟大征程,“Taikonauts”这个词正是从语言学上诠释了中国今天能够达到的一种发展高度。

“Taikonauts”这个词还带火了一部电影,引发一波汉语热。8年前,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操刀的《地心引力》里,女主角命悬一线,驾驶俄罗斯“联盟”飞船,开向中国天宫空间站,试图驾驶中国飞船返回地球。然而在中国空间站,女主角面对写满中文的控制台却犯了难,只能使用“点兵点将”大法。最终,女主角有惊无险地驾驶神舟,回到了地球。这两天,央视等中国主流媒体,历史上首次曝光了中国天宫空间站的中文操作界面,网友们发现:嘿,真跟《地心引力》里一样!

一国的繁荣发展,最终会反映在该国语言文字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上,这也是一种符合逻辑演进的文化现象。据新华社《参考消息》网报道,目前,欧洲的一些宇航员在学习中文,是因为美国宇航局主导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大概只有3年服役期限了,而且美俄目前没有续建计划,天宫空间站可能是一段时间内的唯一选择。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曾经百年屈辱的中国,以“Taikonauts”一词,显示出昂扬向上的姿态,站上历史新高点。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