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海俄罗斯领海范围内,俄军向英方军舰罕见开火——俄罗斯国防部长称,当“保卫者”号航行至距克里米亚海岸线约19公里处时,俄方一艘巡逻舰开火警告对方,之后一架军机在“保卫者”号航行路线上投下多枚导弹(实弹,非演习用途)。

那边,英国政府立即矢口否认——没有的啦,这是俄罗斯放出的谣言。

然而,打脸的是,BBC的随舰记者竟然很诚实地向外界证明了俄军开火的事实。

随后,俄罗斯直接公布的视频则更是让英国毫无辩驳之力——画面清晰地记录了英国驱逐舰所处位置、俄军战斗机开火,以及英舰受到攻击后狼狈逃离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英国方面一直在表示,自己是在“乌克兰水域”合法活动,因为该水域属于克里米亚半岛——至今英国一直拒绝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的“既成事实”~所以在英军地图上,这块早就被俄军接手的地盘,仍旧被看作“乌克兰水域”。

此次开火,也是自冷战结束以来,俄军首次使用实弹来威慑北约军舰,由此可见双方的紧张关系。

而要说上回俄海军这么跟北约军舰刚硬,还得追溯到30多年前,那个流传甚广的1988年苏联海军“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段子。

一提到同样发生在黑海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大家联想到的,往往是战斗民族生猛、不怕死的风格,但事实上,这次“撞击”并非是鲁莽的意气用事,气头上的冲动之举,而属于一种有耐心有技巧,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

1988年2月,美国约克城号导弹巡洋舰和卡隆号导弹驱逐舰编队在黑海水域鬼鬼祟祟地擦着苏联领海和公海过境航路,大搞“航行自由演习”。

没成想,12日当天,美军有点玩大发了,竟然直接驶入了苏联水域距离塞瓦斯托波尔港仅7海里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嚣张的行径,按理说发出连续警告后还不撤离,直接予以击沉都在理。

开始的时候,苏军方面是相当克制的,苏联军舰“忘我”号通过无线频道向“约克城”号发出警告——“你舰正在穿越苏联边境,请向110航线转舵。”

而美舰直接将其忽略,仍然继续前进。

被再次警告后,“约克城”号傲慢地作出应答——我舰并未越境,我舰享有国际法赋予的‘无害通过权”。

对着睁眼说瞎话的“约克城”号,“忘我”号连续警告:“你们已经跨越了苏联国境,请马上离开!”

面对苏军的喊话,两艘美国军舰又开始装聋作哑,同时,为了躲避前来驱逐他们的苏联军舰的挤压,“克城号”和“卡隆号”竟然开始加速,挑衅般地继续向克里米亚半岛方向航行。

这种情形下,最后一次警告无效后,奉命驱赶美军舰的苏联“无私号”护卫舰和SKR-6小型护卫舰直击向两艘美舰发起了猛烈撞击——SKR-6撞了“卡隆”号,“无私”号冲向了“约克城”号。

被撞后,两艘美舰在无限惊恐中,赶紧掉头驶离了苏联水域。

当年的撞击情形

次日,苏联外交部最先发表声明,通篇没有提及主动撞击的情节,而是“有理有据”的解释,由于苏联海军派出的2艘护卫舰的舵机“同时失灵”,导致与美舰“意外”相撞。

而美国那边,关于这个“失灵”的说法,则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

最终,此次撞击事件,被两个霸主进行了低调处理。

而后来广为流传的这个“我舰奉命撞击你舰”一说,其实并未出现在当年的苏联海军的无线电通话中。

苏联方面的最后一次警告是——“苏联海军奉命阻止对领海的侵犯,我舰将打击你舰”。

电文中的“打击”,用的是英文单词——“Strike”,这是“打击”的意思,而非撞击——海军的撞击,有个专有的名词为“Ram”,来自于古老的冲角撞击战术——以船艏的冲角撞击敌舰,将其撞沉。

这种战术主要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比如,公元前480年希波战争的萨拉米海战中,希腊舰队就是以冲撞战术大败的波斯海军。

进入热兵器时代后,撞击战术已经不常用了——火炮可以在远距离给对手造成伤害,直至击沉,逼近撞击非常困难,也没这个必要。

更何况,面对越发“刀枪不入”的近现代船舰,要想将其直接搞沉,最好的方法还是一通巨大的爆炸,比如弹药库殉爆,无法控制的大火或关键部分进水等等。

除非是陷入了炮弹打尽的绝境,抱着同归于尽的必死心态,典型的就是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和他的“镇远”号冲撞“吉野”的壮烈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咱们再说回1988年。

这次苏联海军对两艘美国军舰的撞击结果,跟“惨烈”可是连个边都打不上——被撞后的美国约克城号巡洋舰艉部舰体和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架受损,修起来不算麻烦,而且,两个船舰都没有出现任何人员方面的伤亡。

上述“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事件,虽然发生了真实的撞击“Ram”,但电文里并没有留下任何要“撞”的把柄,只用了“打击”(Strike),一词,表达的很泛泛,适用于各种解释。

还原当年场景

所以,即便“我舰撞击你舰”确实发生过,但这句体现了战斗民族本色,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实际上并非当年苏联海军对美军的原始电文——苏联/俄国人往往看似行事莽撞,但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还是很仔细理智的。

虽然战斗民族在捍卫主权和荣誉时,总能体现出一贯的悍不畏死的作风,但也并非就是统统的意气用事,一言不合就鲁莽的往死里拼,遇到事儿的时候,还是比较理性,讲究方式方法的。

毕竟,在当年拥有互相摧毁能力的美苏两国看来,一旦出现擦枪走火并发展成为战争的话,谁都没有完全掌控局势,胜出对方的把握——这就如同两人打架,如果一方是壮汉、一方是弱小的病秧子,那么劲大的那个,想打就打了;但如果双方都是身手不凡的高手,要想动武,事前必须得谨慎地掂量好了才行,能不打就不打。

显然,这也是冷战岁月中,苏联与美国多次发生严重对峙却始终没有演变成热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