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间,#张勇回应海底捞不好吃#的话题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张勇表示,口味不是太大问题,餐饮业和火箭上天是有差异的,火箭上天有标准,餐饮没有标准,只不过是有些企业强调口味,我们不重视而已。而这已经是半年内海底捞第三次登上了负面的热搜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说到中国火锅,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就是“海底捞”,作为一家以服务闻名全国的火锅品牌,基本上海底捞每到一个城市,总能掀起一阵打卡风;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规模速度扩张后,这家餐饮巨头却日渐黯淡!

根据上市企业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海底捞全年营收286.1亿元,同比增长7.8%;全年净利润3.093亿元,同比下降86.8%;在营收上涨的情况下,净利润却下降近九成;不可否认疫情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底捞于2020年1月26日-3月12日暂时关停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门店),但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海底捞上市之后盲目扩张造成的“虚胖”所致。

根据海底捞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底、2018年底、2019年底以及2020年底,海底捞旗下餐厅数量分别为273家、466家、768家以及1298家,2018年上市当年门店数量同比增长了70.7%,次年增长了64.81%,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增长率更是达到了69%。从1994年创立至2017年,23年的历史海底捞的门店数量累计仅为273家,而上市的三年,新增了1025家,是过去23年的3.7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底捞为什么突然加快门店布局?

按照财经网的报道,海底捞这两年迅速扩张主要是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方面对外通过高密度铺店震慑挤压其他火锅品牌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对内解散了自己的专业开发团队,将开发权限下放至一线门店人员后启动的“师徒制”所致。

而海底捞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源自于其历史的单店高收益和高翻台率的刺激。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骨感的。市场并没有如海底捞所期待的那样,新开的门店没能保持住原有门店的收益及翻转率,盲目扩张之下,海底捞的单店运营产出数据出现了大幅下滑。

根据其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海底捞一线城市单店创造年收入2325.72万元,相较于2019年的3411.38万元,缩水了32%。此外其翻台率也走低,其中,一线城市翻台率由4.7下滑到3.4,新开餐厅翻台率由4.1下滑到2.8。而全国门店的综合翻转率由2019年的4.8下降为2020年的3.5,降幅达到27%(2018年之前的翻转率更是在5以上)。

一味地追求规模,直接成为运营效率的拖累,新开门店战略性亏损,超过公司老门店的消化能力,最终引发反噬;由于整体业绩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门店数量新增69%的情况下,营收仅增加7·7%,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近87%),海底捞的股价上演雪崩式下跌,自2月份以来其股价一路下行,从最高点的4547亿港元市值,降低至目前的不足2000亿港币,跌幅超过56%,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市值直接腰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股价暴跌的同时,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一番言论在投资圈彻底刷屏了:“大家神话了海底捞,我非常反感,你们要理性,投资要谨慎,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副实,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 近日,张勇在一次交流会上表示,对趋势的判断错了,现在看来,进一步的扩店计划确实是盲目自信。而意识到危机的海底捞,终于决定对部分经营不乐观的店面叫停。

根据财经网5月31日的报道,目前北京地区有多家海底捞店铺歇业或延期开业。歇业店铺中,有寿命约两年便戛然而止的,还有多家店铺装修半年以上仍未开业。业内人士认为:餐厅装修工期一般是2-3个月,超过半年仍在装修,肯定不正常。要么是商场没有找到下家,要么是租约内餐厅盈利情况不如预期,因此采用装修升级方式闭店止损。显然意识到“虚胖”后的海底捞,已经开始进行自我止损。

虚胖的海底捞,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最初为什么出发!年净利骤降87%的数据压力,以及单店平均产出的下滑,暗示着这个曾经备受用户和商场追捧的品牌,如今或已不再是火锅消费和商家招商的最佳选择了,对于虚胖的海底捞,你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