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拿生命在读书,我是和命运在作抗争。——刘秀祥

2008年9月,20岁的男孩刘秀祥身背旧双肩包,一手抱着沉重的蛇皮袋、一手扶着神志不清的母亲匆忙登上长途汽车,到大学报到的画面被偶然拍摄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旁人只看到身形瘦削的刘秀祥头发凌乱、眼神迷茫,却不知道此时“带着疯娘上大学”的他,在此前16年的人生中,经历过怎样的厄运。

可怜的幼年·捡破烂睡猪圈,“读书”成为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1988年初春,刘秀祥出生在距离贵州省望谟县40公里车程一个小山村。这里符合人们对贫穷的一切想象:黄泥路、单薄裂缝的木头墙板,伸手不见五指的堂屋。如今刘秀祥向旁人描述起自己童年的生活环境,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那都是夸张的报道,不可能是真的吧?

贫穷并不是命运给刘秀祥的唯一难题,4岁那年,刘秀祥的父亲因积劳成疾、猝然离世,母亲受不了家庭的变故,突然失去了理智,从此患上了精神病。彼时刘秀祥有三个哥哥姐姐,但都没有成年。小木屋里“祖德流芳”的门联并没有给刘家带来好运,刘家稍微年长的孩子先后离家、外出打工,有的一去便再无音讯。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秀祥7岁才得以第一次接触书本,但他从念书的第一天起就知道:生活寸步难行,“考大学”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刘秀祥为了坚持“念书”咽下过多少苦、战胜过多少难:县里的民办学校为优秀学生减免学费,他就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进这所中学;没钱吃饭,他就用稻草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棚子、捡破烂卖废品换钱;从山村到城市,刘秀祥甚至住过猪圈,蛇皮塑料布一围,便是他读书的“房间”。

没有人比刘秀祥更有资格抱怨命运,然而他却选择时刻为自己打气。2002年5月19日,星期天,14岁的刘秀祥在他蓝色的日记本中写下一句话:

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一年到头,刘秀祥只怕过年。每一声辞旧岁的炮竹声,似乎都在提醒刘秀祥:他无法感受家庭的温暖、没有新衣新鞋,甚至连一顿年夜饭都是奢望。

可叹的青年·重病后高考失利,为走出大山他用尽全力

由于读书起步晚,刘秀祥19岁那年才迎来自己的第一次高考。毫不夸张地说,过去12年间他所有的努力都为了这一场考试,“上大学”就是他全部的梦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与极大的心理压力,就在高考前一周,刘秀祥一病不起。即使勉强拖着病躯走上考场,结果也不尽人意:只差6分,他与大学失之交臂。在贫穷面前,人少有选择,对刘秀祥而言,6分是毫无办法、无法逾越的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未被困窘生活击垮的刘秀祥,面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第一次想到了“死”:

我是拿生命在读书,我是和命运在做抗争。我觉得老天特别不公平,有这样命运的人,却让他以失败而告终,以落榜而告终,很不公平。

刘秀祥没能在2007年迎来他期盼已久的绝地反击,为了维持生活,他在一家澡堂成为了“搓澡工”。给陌生人搓了50天澡,与形形色色的客人谈心,他每天都累得精疲力尽, 也终于想明白了自己想走的路、要走的路。

刘秀祥想要“复读”,但他根本交不起复读的费用。于是,他鼓足勇气找到当地一家高中校长,想求一个免费读书的机会。连续4次,校长都没有答应刘秀祥的请求,最后一次“堵”到校长,刘秀祥二话不说,干脆直接跪在了校长的面前。

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也许是被眼前这位学生坚定的信念所感动,校长答应了他的请求,一年后,刘秀祥收到了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天,他的口袋里只有60块钱。

上学离开山村的那一天,刘秀祥跪在父亲的坟头告别,只说了3句话:

爸,我要带着妈妈出去了。
我要把妈妈的病治好。
我一定会给妈妈一个温暖的家。

“如果我出去混不成一个人样,我绝不会回来。”那时的刘秀祥,满心想着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给失智的母亲提供更好的生活。人生前20年,刘秀祥仅仅是活着,就已用尽了全部力气。

可敬的中年·引领数万学生,走向高途

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

大学四年期间,刘秀祥通过勤工俭学,让自己和母亲过上了有尊严的日子。在记者的镜头中,刘秀祥的母亲总是一丝不苟地盘着长发,一身衣裤干净整洁。

更加可贵的是,刘秀祥还资助了几位与他一样生活困难的学生。然而就在2012年盛夏,刘秀祥即将毕业之时,一位曾经得到过资助的女生打电话给他:

哥哥,我不想读书了,家里人都让我结婚。”

听到这些话,刘秀祥如同再次被命运叫醒,他突然明白:这世间并非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想要改变命运,并非任何人都能如他一般咬牙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一家公司感佩于刘秀祥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孝心,给他开出过55万年薪的岗位,却被刘秀祥一口回绝了:如果我的能力能匹配这个岗位,自然可以,但现在这个工资这么高的岗位能给到我,同情的成分更多一点,我不能接受。

面对优渥生活的诱惑,刘秀祥却无比坚定。他要回到家乡、重返梦想开始的地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们:人活着,就要有梦想。

中国的未来就在今天的课堂里,老师怎样,学生就怎样,学生怎样,中国就怎样,我们要相信奋斗的力量。

没有人比刘秀祥更明白活着的意义和读书的价值。刚开始当老师的几年里,刘秀祥课余时间最常做的事,就是骑着“小电驴”到各个工地、各个网吧,把孩子们劝回课堂。他以每年跑坏一辆车的代价,带领50多个孩子重返课堂。

“如果没有梦想,人生中任何的一道坎都会让我倒下。”推己及人,他不厌其烦地告诉生活在山里的成年人和孩子们: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拥有梦想是多么的重要。

在望谟县民族中学高中部,刘秀祥同时担任了5个班的历史老师和3个班的班主任。中考只拿过705分中的105分的孩子,经过三年,成为了本科大学生;在他的牵线下,得到一对一资助的贫困学子更有1700人之多。

2018年,30岁的刘秀祥成为他一手创办起的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在这座自古贫困的小县城里,最漂亮、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

2012年, 整个望谟县高考本科录取上线人数只有70人, 2020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274人。刘秀祥在“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骄傲地说:很多孩子成为了他们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就是梦想和奋斗的力量。

12年前,那个带着母亲四处漂泊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成家立业、成为了一所学校的校长,他听到了大山的召唤,走了出去、又跑了回来,只为让大山里的孩子多一条出路。

从“贵州第一孝子”到“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正如他在高途五四青年节公益片中所说的那样,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无数素不相识的“梦想赶路人”:

这世上本没有路,那就把自己走成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