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而言,降糖药是控制血糖的必需品,但若服药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险。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款虚假的“降糖神药”,这款药打着“祖传秘方研制”的幌子,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起不到降糖效果,不少老人都深受其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

一、“降糖神药”实为固体饮料

据了解,这是一家叫“深圳松茂堂”的公司,他们自称按祖传秘方研制生产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宣称该药可根治二型糖尿病,一个疗程四个月,费用4800元,还有专人指导患者用药。

68岁的刘先生,受高血糖困扰多年,在网上看到这款产品能根治糖尿病后,满怀期待地订购了三盒,支付费用1398元。销售人员还告诉刘先生,吃了他们的产品,其他药品都可以停了

图源央视

半个月时间过去,奇迹并没法产生,刘先生的血糖反而飙到了9mmol/L,这是他四年来的最高值,属于糖耐量异常,若是不控制,极易引发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发现被骗的刘先生立即报了警,9警察告诉他,被骗的还不止他一个。

二、为何保健“骗局”屡试不爽?

在“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老年保健品始终是热点之首。尽管家人再三奉劝,公共媒体也多次提醒,但许多老年人仍会心甘情愿购买这些高价保健品。为何这种“忽悠”老年人的骗局,屡试不爽?

从经济上来看,老年人手中都掌握部分闲散资金,这是骗子选择对老年人下手的首要原因。步入老年后,人的心智水平有所弱化,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下降,加上个别老人“贪小便宜”以及“希望成功”等心理原因,便会出现固执地瞒着家人、自作主张不计后果进行投资的情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防范意识又弱,极度缺乏亲情关怀。“有心之人”会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疾病,比亲人更亲,由此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从市场情况分析,骗术不断升级的同时,保健品行业整治层面却仍存顽疾

不少商家打着高科技、养生功能的幌子销售空气净化器、净水器、被褥等物品,售价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它们多是“玩概念”,与普通产品无异。业内人士认为,保健产品低成本、高利润是导致商家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虽然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实施,但相关落实仍需监督,一线执法需要可操作性。

三、防止老人落入“骗局”,可以这样做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艾媒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达1.2亿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45.5%。这就意味着老年人保健品的市场十分广阔,保障老年人不被“忽悠”也显得意义重大。

针对保健品商家违法成本低、执法乏力、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专家建议,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假劣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以及虚假夸大宣传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列入“黑名单”。还要不断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消费者、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等通过举报电话、网络,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社会共治”局面。

四、“靠谱”降糖从饮食开始

想要降糖,并不需要花费几百上千的保健品,只要按照以下几步,就能轻松控糖,而且花费一天不超50元。

1、主食控制好

糖友如果不吃主食,反而会造成胰岛处于“停工”状态,影响胰岛的正常功能。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冯志海医生表示,作为四大主食的面粉、大米、小米、玉米的含糖量非常接近,因此,糖友只要控制好热量,哪种主食都可以选择。只是粗粮含较多膳食纤维,可能会增加胃肠负担,因此在一餐主食中,精制粮与粗粮比是6∶4时为最佳状态。平时要及时检测血糖变化,一般来说,每人每天的主食量一般为4~5两。

2、加餐时间要固定

由于主食的限制,可能有些糖友会在上午或下午某一时间点感觉到饿,那么在加餐时,最好相对固定的时间。一般建议选择在低血糖发生之前加餐,如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间,晚上10点左右,这将有助于预防低血糖。

3、“三菜”可多吃

饮食均衡搭配,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尤其是以下三款蔬菜,糖友可以多吃。

洋葱:洋葱中含有与降血糖药甲磺丁脲相似的有机物成分,在人体内能生成具有较强利尿作用的皮苦素,帮助细胞更好地利用葡萄糖。

芹菜:芹菜为高纤维素食物,高纤维素饮食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细胞糖代谢,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西红柿:西红柿是医生最常推荐给糖尿病患者的水果,它热量低,含糖量低,富含多种维生素,适合糖友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起依赖所谓的保健品,吃得健康才是“实打实”的科学控糖,别再让自己和家人受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