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学区房价“大跳水”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深圳有一个叫国城花园的小区,位于深圳最牛学区福田百花片区,可以说是学区房中的“爱马仕”。因为,该楼盘有深圳实验小学和深圳实验学校(中学)两个一流学区加持,备受家长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深圳人对于该片区的追捧来说,不应该降价。但最近,有一套127.82平米的国城花园小区房子以2206万元成交,与2月初同一户型房源相比,大幅下降了662万。

这种降价幅度放在四五线城市,可能是少了近10套房子的总价。而在深圳,这仅仅是一个“砍”下来的价格而已。

实际上,不止这套房子,深圳学区房降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以国城花园为例,最近中介平台的房源,无论挂牌价还是成交价,都有不同幅度的降价,有业主降价10万、15万,最高下调55万。

作为房产中最保值、最增值的部分,深圳学区房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跳水”行情呢?

想要知道为何降价,首先我们先要知道深圳学区房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上述127.82平米的国城花园小区房子以2206万元成交,可以很轻松推算出其单价达到了17.26万元/平方米,这也完全是一个“天价”了。

这就意味着,深圳学区房一直在行走在“高位”,并在相关因素的驱动下始终难以平民化。这些因素包括:

首先,人口因素。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从90年代涌动的下海潮开始,深圳一直是外来人口流入的首选之地。大量涌入的外地人口,带来各种日常化、常规化的需求,比如日常消费、娱乐等,以及孩子的教育问题等。

而深圳的教育水平怎么样呢?受到历史文化原因,比如深圳经商的土壤浓厚,起初对于教育不十分上心,再加上教育发展的历程较短,无法拥有与北上广一样的浓厚教育基础。

而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鸡娃”成为中国人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从而导致深圳学区房价格的不断攀升。

昨日,“三胎”政策的出台,似乎又助推了学区房概念的高涨。但从几个维度来看,学区房已经失去了“炒作”的空间。

其一,国家对学区房乱象已经有所察觉,开始着手重点打击。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房住不炒、增加供给之前多次提到过,但学区房是中央重大会议上首次提及,估计学区房重磅调控政策很快就会到来。

而在深圳,随着二手房参考价格的出台,以及对“二手房水果暗语”等行为的严查,学区房价格会受到重点照顾。

其次,深圳人口增量出现新问题。之前,深圳对外来人口是一概不拒,“来了就是深圳人”。现在不一样了,据深圳最新的人口政策,如果没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特殊技能,来了深圳不一定能够“落户”。作为一个地理面积最小的一线城市,控制人口增长将会成为深圳此后的一项基本任务。人口流动速率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学区房交易的频次也相应下降。

再者,教育制度的完善。学区房不仅是一个房子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属性的加持。

决定教育水平的因素有哪些?生源、师资、以及其他硬件。参照其他地区的经验,一些教育改革措施已经在探索并落实过程中:

比如,北京,实行多校划片,一套住宅对应多所小学,有房子也不一定能上对应的好的学校,没法确定到底可以上哪所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实行名额分配,即优质高中超半数的名额分配给几乎每一所初中;中小学教师轮岗,优质教师将通过有序的轮岗制度在进行规范化流动,打破“名校壁垒”“学区壁垒”,着力推进教育公平。

当然,还有不断更新的教育技术方面的进步,比如在线教育的兴起,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得学区房的“优质教育”属性被严重削弱。

学区房最后的比拼,或许会变成学生们的“较量”。前些年,为了保住“学区房”的概念,一些小区的学生家长们“联合”起来,希望通过家庭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最终支撑起该小区的高房价。

未来,决定学区房优质与否的元素,或许不再是学校,而是小区的居民的“鸡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