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楼林立的湛江经开区建成区。李文超 梁海涯 摄

日前,湛江港霞山港区散货码头升级改造工程进行重载调试,40万吨级“矿石湛江”轮满载巴西淡水河谷铁矿石首次成功靠泊湛江港集团40万吨级散货码头,湛江港成为华南沿海港口第一个成功满载靠泊40万吨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

湛江港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湛江港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和40万吨级航道的陆续建成,将有力保障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和西南腹地钢铁企业稳定发展,为东海岛大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撑。

湛江经开区既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是湛江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大工业主战场,形成了以钢铁、石油化工、特种纸业、生物医药、机械电器、海洋高新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兴产业格局。

日夜兼程不停歇,千军万马战犹酣。当前,湛江经开区抢抓机遇,勇担使命,聚焦“当好湛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支撑地和排头兵”的目标要求,全力把东海岛建设成为现代化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基地,努力打造湛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财税来源的“主渠道”,成为广东提振粤西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

齐头并进

现代钢铁石化产业集群按下“加速键”

中科炼化项目投产一周年交出高质量答卷。聂冬生 摄

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基地码头,汽笛声不绝于耳,一艘艘重型货轮满载原料跨海而来,等待进港。生产车间内,一炉炉铁水奔腾不息,绚烂的钢花绽放。一座绿色钢铁梦工场正源源不断地生产着高端精品钢材,书写着世界钢铁史上的传奇。

湛江钢铁一、二号高炉系统2016年全面投产后,2017年实现了达产、达标、达效、达耗的“四达”目标,创造了国内大型钢厂从投产到年度“四达”的最快纪录,已成长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绿色钢厂。经开区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成功确保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顺利建设,加快谋划建设湛江钢铁低碳冶炼短流程钢铁项目。

一路之隔,2020年6月正式投产的中科炼化是中国石化在建的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经开区建立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26次联席会议,累计协调解决问题86项,为项目顺利建设扫清障碍,推动中科炼化一期项目达产达效,正在加快推进中科二期项目落地建设。

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湛江速度”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从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到项目的正式启动,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经开区正全力支持巴斯夫推进其首批装置建设,力争其首个装置于2022年顺利投入运营。

当前,东海岛上云集了钢铁、石化、造纸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国宝武、中国石化、巴斯夫、中海油、广东太古可口可乐、中国诚通、中冶集团等近10家世界500强工业企业纷纷抢滩。钢铁、石化等产业“航母”配套产业链不断延伸,推动湛江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的集聚基地。

“湛江经开区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把握整体和局部,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自觉扛起当好重要增长极支撑地排头兵的重任,推动湛江高质量发展。”湛江市委常委、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梁培表示,该区将对标世界一流石化园区,以巴斯夫、中科炼化、湛江钢铁项目为龙头,建设世界级临海石化产业集群和世界级临海钢铁产业集群。

未来,经开区将突出抓好园区、项目和有效投资。高起点谋划东海岛产业园区扩园工作,为钢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拓宽空间,筑巢引凤。加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海工装备等重大产业招商力度,争取“十四五”时期,做到每年“动工20个、投产20个、引进20个”,实现落地建设项目100个。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经开区还致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大手笔投入节能环保资金,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产城融合

打造国际合作开放平台

6月2日,欢乐家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湛江第三家成功上市的本土企业。作为欢乐家食品集团总部所在地,湛江经开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建成区已成为湛江的中心城区,初步形成湛江商贸、金融、休闲文化中心的格局,并将赤坎区、霞山区连为一体,推动湛江从中等城市迈进现代大城市行列。未来建成区更将成为湛江中心城区的核心城区,重点打造成粤西金融中心、总部经济、创新基地以及现代服务业中心。依托广东省建设大型产业园区的契机,东海岛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基地。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为破解发展难题,经开区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先后投入200多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标最优最好,努力营造全市最好营商环境。不断培植“办成事、依法办、马上办、创新办、合力办、文明办”的营商文化,在全市率先实行营业执照“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登记模式,实施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受到企业和群众好评。

既有“明月当空”,又有“众星拱月”。经开区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程,除了落实招商引资“黄金十条”外,还创新“基金+产业”招商模式,筹备组建“湛江经开区智能科技产业投资基金”,以资本为纽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以钢铁、石化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海工装备等重大产业招商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拓宽服务“绿色通道”,深化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营商环境整治年”行动,落实培植营商文化“六个办”要求,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民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同时,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积极服务对接“双区”建设,以石化、钢铁等重点产业为依托,全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东海岛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的片区。利用重大项目建设契机,加强与知名跨国公司及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合作,引进一批优质外资项目,创建国际合作开放平台。

以城带乡

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坡村鸟瞰图。李文超 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经开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通过一系列民生发展“组合拳”,有力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东海岛推进大工业大建设过程中,共征收土地8.5万亩,涉及262条村庄,其中整村搬迁21条村庄,搬迁了8615户37646人,投入53.38亿元建设宝钢、中科等安置小区487栋17169套共223.2万平方米,并配建学校等基础设施,有序安置搬迁群众。

安居之后还要乐业。为了解决搬迁村民学历低、缺技能等就业问题,以及东海岛企业“用工难”问题,湛江经开区出台“造血”长效机制培养“订单人才”,政府“掏腰包”扶持东海岛征地搬迁村民免费就读技校,全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东海岛发展大工业提供更多高技能人力支撑,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举措。

东海岛一批批村民“洗脚上田”转型当了工人。经开区先后投入1400多万元扶持1006名征地搬迁村民免费就读技校,并联合企业帮助5000多名东海岛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经开区全面推行“三农工作十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先后投入5.9亿元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污水处理、“三清三拆”等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345万元,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645个,3条省定贫困村达标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1433户3296人全部提前实现脱贫。

“我们将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继续织牢民生保障网,鼓起群众钱袋子。”湛江市委常委、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梁培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各村利用好征地补偿款和村集体留用地,通过发展项目、土地入股、土地出让出租等形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深化政校企合作,探索特色培养新模式,推动征地搬迁村民及贫困劳动力报读技校,全面推进社会现代化治理,重点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成并优化50个村居的综治视联网系统,完成综治视联网系统全覆盖。

一线观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村民唱出“幸福谣”

村民将采摘下来的蔬菜分拣、装箱、打包。(扶贫工作队供图)

立夏已过,花草茂盛。东海岛南池沟种养专业合作社调文基地上胖胖的丝瓜、饱满的香瓜引人垂涎。瓜农忙碌摘瓜的背影,像极了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多重奏。去年,调文村的种养基地中标成为宝钢湛江钢铁公司的定点采购单位,平均每两天就有2000公斤左右的蔬菜瓜果送到钢铁工人的餐桌上。

漫步调文村,硬底化巷道整洁干净,庭院内外花果飘香,家家户户门前还装上“调文村村民门前三包”的牌子,“党建责任区”的牌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曾经村巷泥泞、垃圾成堆、乱象丛生。

东海岛调文村是个偏远小渔村,曾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打造“头雁”工程,整改基层党建,推动调文村发展,摆在了第一位。湛江市领导、湛江经开区委组织部、东山街道、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等多方合力,把脉开方,指导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选出一批年轻有为、有知识、有情怀的支部委员,为村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原来村两委工作不协调、执行力不强等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几年来,该村雷打不动每周三召开6个自然村干部会议,各自然村问题和下周工作安排在这里热烈展开讨论。“三会一课”正常化,党员干部有了学习的阵地;“两学一做”常抓常新,凝聚了党员、干部思想和力量。

2019年5月初,经开区农村第一台“阳光村务”电子公开平台在调文村上线,党务党建和“三重一大”决策决议等信息定期公开,群众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可查询本村“三资”情况,基层党组织更得民信和民心。

背靠大海,土地稀少,倘若没有造血式的产业扶贫,调文脱贫难上加难。2016年开始,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帮扶下,调文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探索出一条以农业产业主导、绿色能源产业优先发展的路子,先后建成智能大棚蔬果基地、光伏发电站、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等一批扶贫项目,脱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4378元,全部实现脱贫。

“从来都不敢想,我能在村里找到一份工作,不但能照顾孩子读书,每个月还能拿到2000元工资。”谈及在村里的蔬菜基地务工的感受时,如今已经成功脱贫的刘桂明脸上乐开了花。

平安和谐、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让村里人喜悦,也让外出务工者唐文石感慨:“这两年调文村变化太大了!”

成绩单

●2017年、2018年产业园区连续2年获省考评优秀等次,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5个优秀环保园区之一,2018年荣膺“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2019年湛江钢铁基地入选广东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十三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现全区6.5万人返工“零病例”。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2%。

●今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9%。

强党建

在持续奋进中

书写精彩华章

六月盛夏,万物竞发。东海岛工业园区钢铁、石化产业等一批重点项目用地的平场现场如火如荼,工程及运输车辆来来往往,一片热火朝天。

为确保重大项目按时动工建设,经开区举全区之力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各方面工作。

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持续奋进中书写。在东海岛工业园区填方工程“攻坚战”中,8个工作组成立8个临时党支部,从全区在编在岗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抽调的29人组成青年党员突击队,奔赴园区填方工程一线,仅用短短40天,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

如何推动东海岛重大项目及配套项目建设迈向“快车道”?湛江经开区以落实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1+5+9”党建工程,严抓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推进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将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争当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排头兵。

近年来,经开区坚持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和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并重,先后开展基层党建规范提质行动、基层组织力“抓落实、补短板”行动,区领导带头建立支部工作联系点,动态排查整顿4个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并实现摘帽升级,打造12个基层党建示范点,挂牌整治20个后进村级党组织,解决80个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近年来,湛江经开区强化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将临时党组织建立各种重要工作组、工作专班上,逐步形成在工作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的规范化机制,先后组建临时党组织达300多个,成功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去年春节后,湛江经开区先后回流员工3万人。在复产与防疫双重压力下,经开区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93个,带领党员干部两天内完成全覆盖地毯式摸排。该区住建局、社保局29名党员联合组成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先锋队,协助中科炼化等公司和镇(街)村委做好参建单位返湛员工的入住、复工复产工作,有力保证了重点项目返工人员“进得来、住得下、管得住”。

湛江经开区还全面实施“领导在一线指导,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锤炼,成效在一线检验”的“一线工作法”,先后选派党员干部2500多人次参加“十百千”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百干帮百企”行动、驻村工作组、重大项目工作队,推动3个超100亿美元重大项目落户或投产,实现“十三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一线工作法”得到中央主题教育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党建工作经验在全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书面交流,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

来源:东海之声云媒(作者:刘稳 戚照 林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