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十年寒窗苦读,而现如今,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要十几年的时光,更有甚者,读几十年书的人也大有人在。

现在说起中师生,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师生是什么意思。中师生,也就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个中专?但是在那个年代的中专,是很多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会读高中,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不太一样。

1979年时,高考的录取率大概是6%,1980年上升到了8%,而1981年几乎达到了11%,1982年的高考录取率是17%,1983年到1992年,高考录取率在20%-30%之间,而所谓的中师生就在这个年代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录取率不断地上升,上大学的人多了,中师生逐渐没有那么好了,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在2000年时,国家也不给中专生分配工作,中师生不像以前那么值钱。如果80年代的中等师范大概等同于现在的双一流大学,那么2000年的中等师范,大概等同于现在的四非普通省属高校。

中专生,铁饭碗

曾经那个年代里,中国教育还不够完善,当时大多数学校师资缺乏,学校很难开办下去。国家制定政策,让初中生可以读师范,读完之后的三年左右去中小学当老师。在当时,上大学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友好,因为城乡录取率差异非常大

对于很多农村一些学生来说,如果上中师,就能改变他们人生。因为去上中师可以得到城市户口,有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不仅如此,还可以得到干部的编制和上学包吃包住。

但是,在那个年代,师专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学校不会录取学习不好品德的学生。不仅如此,在中考之前还要对学生进行预考,并且招生计划人数并不多。

因此后来,在初中学校里面排名最靠前的一些学生就去读了中师。如果是在如今的高考录取率80%下,985不一定能考上,但是考个211应该还是可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定历史下造就不同的人

有人说,虽然1976年前后的那代人学历只是中专,但是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却可以达到现在985高校的学生。实际上,这么说的人,可能对历史的了解和对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

因为打工人和处于内卷状态下的人,不论是在层级与收入,或者是学历和思维水平上的差距,还是眼界和格局,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第一,因为他们没有对我国那段特定历史时期做一些细致的调查研究,只是凭感觉或者人云亦云,他们就相信了这些说法,而不去观察真实的情况。

第二,他们没有认识到学历与思维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关系的。曾经有一段时期,60、70后都会说这么一句话:“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他们的知识水平比不上‘老三届’的人,更加比不上动荡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的毕业生!”虽然他们这样说,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因为当时的“老三届”毕业之后大多数都去了农村进行艰苦劳动过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将如何。很多人是在田里劳动时,听到村里广播播放国家重新恢复高考鼓励所有人报考。

中专生不一定比985的人优秀

当时很多报考大学的人的学习和知识体系并不完整。他们知道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他们只有半年或三四个月的复习备考的时间。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自学,第一批里考上大学的人,理论上,他们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个人天赋,都是出类拔萃的。

而由于十年动荡之前,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和知识体系比现在的教材难。因此“老三届”和那个年代第一批的大学生,知识水平和个人思维能力还是非常优秀的。

知乎上有一位答主曾经说过,他的父亲曾经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准备高考,第一年就考入了某测绘学院,但是后来学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专业太苦没有前途就没有去上学;后来在第二年,又考上北大的数学系。

答主对自己父亲的的评价很高:我父亲的知识水平大概是现如今的我都无法企及的吧。虽然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但是在我专业方向上,还能够给很多正确的指导意见。而且,我父亲当年考上大学的难度比现在考上大学难度高的多。虽然可能,当时的我父亲考的试卷可能没有现在的卷子难,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却非常地端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当代的985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真的不如那个年代的老三届和动荡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吗?实则不然。但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根本不值钱,知识水平根本比不上当面的那些大学生呢?”

其实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历史特征来看待这个问题。

90年代末,国家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国家扩充高等学校招生和高校教育,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大学扩招,其中包括研究生扩招、本科扩招和高职扩招,主要是想要解决经济发展和人才就业的问题。

因此,自从国家1999年开始对高等教育不断地进行扩大招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改革政策。1999年教育部出台政策的文件提出大约在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当时适龄上学青年的15%。

扩招后,直到2012年4月,教育部再次发布了一个政策,政策指出,高校招生从2012年招生人数增速放缓,相对相对的稳定。

招生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可以培养的人才已经到达了一定数量;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本科高校已经算是过度地进行了扩招,高等教育的质量下滑而数量不断地增长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可能在某种程度来说,这个时期内的确会有一些不如当年“老三届”出身和动荡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老三届和动荡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人,知识水平与思维水平确实非常优秀。但是如果就这样简单的否定现如今全部的高过如今985出生的人,实在过于武断。

而当年的老三届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毕业就被国家调去在师范中专学校,毕业后直接就成为了老师的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不一定高过现在的985毕业生。

小结:

因为当年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时代以及当时的专业,这些人其实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思维方面,和现如今的大学差距很大。

难道中专生在现在已经被埋没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至少他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会这样认为。学历与学习能力水平有关系,有什么学历和相应的学习水平和思维。因此,这些拥有中专学历的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是比不过985学历的人的。

在一定程度上说,学历和学习水平成正比。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也不被拘泥于学历中,他们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自己的成就。因此,学历也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